老当不益壮

现居海外,常回国内,自称
个人资料
正文

在埃及购物的故事 (尼罗河寻古探幽旅之十九 完结篇)

(2008-05-08 04:48:19) 下一个


参加旅行团,缺点是不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好处是省心、方便、舒适。我旅游喜欢参加旅行团,一是不愿为行、住、吃、景点参观等具体事务操心,二是喜欢边看边听导游讲故事。说白了,我已没有年轻人的吃苦精神。

我们这个团队,共有31人,按国旅的领队小卢的说法,文化层次很高,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就占了将近一半,还有司局级退休的干部。十几个年轻人,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也不低。除极个别人,全团对古埃及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我在《南非游记》里曾经说过:只要有人,就会有故事,何况这三十多人的团体。



图 1 、旅行团的部分人合影

这次旅游,绝大部分是吃自助餐,不像我在南非旅游时,几乎都是在中餐馆吃饭,十个人一桌,天天在饭桌上交流,能很快熟悉,因此这次真正能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就是购物。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购物时。

埃及的特色商品很多, 主要有水烟具、纯棉服装、埃及产的世界名牌服装、挂毯地毯、餐具、镶嵌木器、香料、纸莎草画、各种材质的雕刻品等。其中闻名世界的是纸莎草画和香水,因为埃及是法国香水的原料原产地。正因为如此,旅行团专门安排三次购物,去纸莎草、香水的专卖店和有名的哈里里自由市场。



图 2 、地摊上的埃及工艺品

在埃及,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旅游景点或工艺品商店,您都可以见到一种特殊的画。画的纸张有些发黄,发皱,却柔韧有余,富有弹性;入画的有金字塔,埃及古代的各种神祗,也有名目繁多的吉祥物和田园风光等,画风古朴、简洁而凝重。这种画便是堪称埃及文化瑰宝的纸莎草画。

我们被刘欢带到一个纸莎草专卖店,展卖厅很大,约有四五百平米,墙面挂满了纸莎草画。刘欢俨然以半个主人自居,一边介绍,一边向我展示莎草纸的制作方式。 

只见他拿出店里事先切成的一截截的纸草茎,麻利地削去上面的青皮。他说:“古埃及人用这皮做船或鞋。”接着,他把白色的芯用刀子剥成一条条的薄片,放在工作台上的一块亚麻布上,拿起一把木槌敲打,再用木碾来回像擀面一样,挤压出水分,然后放到水中浸泡。他说:“需要泡在水中去掉里面的糖分。泡 6 天,纸是黄色的;泡 12 天,纸是咖啡色的;泡 18 天,纸是黑色的。”

刘欢拿起店里已泡好的薄片(用手摸粘粘的),放在亚麻布上,像编席子一样横一条竖一条交叉编在一起,边编边用木槌敲,使它们粘在一起,很快编成了一尺见方的纸的雏形,上面再盖上一块亚麻布。刘欢说:“需要多大的纸,就编成多大的。编好后,古埃及人在上面压上重物,自然晾干 6 天,就成了莎草纸了。现在是用机器压。”



图3、刘欢在示范

接着刘欢强调:“你们在街上、小摊上看到的,都是假货,是用香蕉叶做的。这里的质量绝对是有保证的,许多画家都是埃及有名的画家,每幅画都有画家的签字。”

接着,店里开始向我们兜售纸莎草画。墙上挂的每一幅画,都有两种价格,一是原价,另一是七五折后的价格,显示出以优惠价格出售。只要你停留在画前,导购者立即友好的过来介绍,主要是介绍画家的知名度,时不时地说出一两句中文,看得出来,中国游客已是该店的主要客户。

我们一看价格,太贵了,宽度超过一米的,价格都在500埃镑以上,贵的达三四千埃镑。大家知道,导游带到的商店,都有回扣,价格自然不菲。如果买卖做不成,对商家、导游都没好处,因此能不能把价格压下来,就看双方的博弈水平了。

我们团队里有四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儿来自一个单位,他们和两对年轻夫妇、两个二三十岁的姑娘,构成了讨价还价的主力阵容,摆出了一个只要价格合适就一定买的架势。其他人在旁边添油加醋,随声附和。这阵势把经理引出来了,亲自谈判。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任何成交。对方开始让步,经理通过刘欢大声宣布:“考虑到朋友们来自遥远的中国,经理今天破例,决定价格降为六折。”
 

图4、旅店里的纸莎草画专卖柜

大家开始选择喜欢的画,但仍然不领经理的情,只看不买,纷纷表示希望价格再降些。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人走,也没有人买。经理 做出一副忍痛割爱的样子,通过刘欢再次宣布,以五折价格出售。刘欢特别强调,该店是正规店,作画的都是画家,不比小摊,价格较为合理,降价到五折实属不易。

我们不买画的都离开了,坐在车上等着。不一会儿,两个姑娘高兴地买了几幅画出来了,告诉我们,已降价到四折。那四个小伙和部分人仍在百折不挠地讨价还价。看来刘欢和商家算碰上对手了。

在埃及买东西,你会发现时间不值钱——对埃及人不值钱,但不是对你。若想讨得好价钱,你必须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们这些不买画的人都等急了,下午还要去哈里里市场,大家开始有些微词。这时只见有些人面带微笑的出来告诉我们,价格已降到三折。两个姑娘一听,又跑下车,还要买画。

想买画的都如愿以偿,在车上大谈砍价的过程。刘欢情绪不太高,看来收获不大。结果把我们在哈利利市场的时间压缩为半小时。



图5、开罗市哈里里市场

哈里里市场是开罗一家历史悠久的小商品市场,也是全埃及著名的阿拉伯商品市场之一,以出售埃及工艺品和小商品为主,算起来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一位名叫哈里里的大商人建造的,哈里里即由此而得名。该市场由一片鳞次栉比的低矮建筑群组成的,纵横交错,游客走在其中很容易迷路。

该市场是一个浓缩了埃及文化和历史的地方,是一个能够带给人们无限想象和回味的地方。埃及有一部名为《汗·哈里里》的著名小说,作者是获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人纳吉布·马哈福兹,他是中东地区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为此穆巴拉克总统曾向他颁发了尼罗河勋章。马哈福兹的作品是因为哈里里市场带给他足够的灵感,

因时间有限,刘欢怕有人丢失,把我们带到最繁华的一条小街上,让我们走到头后,原路返回。半个小时的时间,目标要很明确。夫人很喜欢阿拉伯妇女的一种方形大披肩,适合现在的季节。我们看了好几家的商品,不是花色不满意,就是手感不理想。



图 6、向我们兜售披肩的埃及商人

一位四五十岁的埃及中年男子注意到我们在选购披肩,主动走上来向我们介绍他的商品。夫人挑来挑去,看中一条,花色可以,有一定厚度,毛感强。对方说:“85埃镑。”夫人悄悄对我说:“你会砍价,你来。”我遵循在国内砍价的原则,第一斧是照一半的价格,然后再拦腰一刀:“20埃镑。”对方 顿时惊愕地睁大了眼睛,接着用力摇了摇头。“ 70 埃镑。”该我摇头了。“ 20 埃镑”,我重复说。“ 60 埃镑”,他又降了 10 埃镑。我没时间和他耗,拉着夫人离开这家摊位: “ 我们走,如果有戏,他会叫我们的。 ”

我们往前走,他拿着我们选中的披肩跟在我们后面:“ 50 ”、“ 40 ”、“ 30 ”,价格一个劲地下降,我头也不回的只有一句:“ No !”只要他跟着,我就不松口。他最后喊出:“ 25 ”,看我没反应,转身往回走。我一看,估计压到底了,说:“ OK !”他边摇头边递过来披肩,一脸的无奈。我一摸口袋,只有 24 埃镑。他不干了,“ Dollar ”,要美元。我的美元都是百元大钞,哪敢让他换零钱,万一换的是假钞,就亏大了。“没美元,只有这 24 埃镑。”为了取信于他,我把口袋翻个底朝天给他看。他心不甘情不愿地接过 24 埃镑,嘴里用阿拉伯话嘟嘟囔囔,估计是在骂我。我自知理亏。在埃及,一旦谈妥价钱,决不要反悔,埃及人大多是讲理的。



图 7 、向游客兜售披肩的 努比亚人

回到停车地点,团友们都在介绍各自买的东西。许多女士围着某教授的身边,看她买的披肩,听她砍价的心得。她的围巾手感不如我们买的,对方要价 75 埃镑,她 35 埃镑买下来,非常高兴。当大家知道我们的是 25 埃镑时,都喊着下回找那个小贩买我们这种披肩。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位教授本来很高兴,叫我们一下子搅了兴致。唉,我们也是多此一举。

因为我们带头,买披肩成了许多人的首选。南方来的某医院的院长,要退休了,单位出钱让他出来旅游。地方医院,出国的机会很少,他总想给同事买点纪念品回去。正愁不知买什么好,看了我们买的披肩后,决定买十条,毕竟医院女领导多。我们旅游计划中只去一次哈里里市场,各项活动安排的满满的,没有人指望能再去哈里里。因此,走到哪儿,只要有机会,院长都在了解行情,但始终没买到 25 埃镑的披肩。



图8、各种图案的披肩挂在商店门口

到了红海,自由时间较多,我们参加了自费旅游。院长无心旅游,一心逛街买披肩,还是未能如愿。他的同屋,那位自称有千万资产的大款,一个劲地数落他只想买便宜货,没出息。12月24日上午,我们将在11点离开赫尔格达,商店是10点开门。吃完早饭,院长希望我们能陪他再试试。

赫尔格达不比开罗哈里里,店铺少,西方游客多,而西方游客基本不讨价还价,因此想买到便宜的物品很困难。我们在一家店铺看到了院长满意的披肩,标价15美元,我帮院长出面砍价,老板只肯让到8美元,我们还在那里磨磨唧唧。这时,一位西方小姐进来。老板迎了过去,双方讨价一个回合,老板降到12美元,这位小姐掏出钱,拿起一条披肩扭头就走,老板再也不理我们。我们一下子全傻在那里了,自知无趣,赶快离开了这家店。

没想到,那位讥讽别人只买便宜货的大款买了4条披肩美滋滋地走了过来,告诉我们,他买的是5美元一条,他拍胸脯说帮助院长砍价。他认为,院长买得多, 4.5美元能买下来。我很好奇,这位老兄一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怎么砍价?



图9、招呼我们的店老板

他带我们来到一个较为偏僻的商店,一进门,拍了拍老板的肩膀,似乎表示刚打过交道,很友好。接着,开始了哑语交易。他用手指着自己,然后伸出4个手指,指着披肩,似乎表示他买了4条。然后指着老板,伸出5个手指,似乎想表示老板是5美元一个卖给了他。老板刚做了交易,容易猜出意思,点了点头。接着,他指了指院长,伸出10个指头。老板看了我们一眼,点了点头,好像是明白了。他指了指老板,伸出4个指头,再变成5个指头。我们明白是四点五的意思,老板看不明白,怎么又是四又是五?但他的底线很明确,他说:“Five dollar.”我告诉这位大款,还是5美元。大款急了,又重复了一遍哑语,老板不愿看了,没等他比划完,拿起计价器,打出了5的数字给他看。大款按耐不住了,骂骂咧咧的说:“他妈的,他怎么就不明白多买应该优惠!”“走,不买了!”他伸手拉院长,院长不想走,这位大款扭头就走了。

老板不知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们。我夫人一看这个场面,赶快出面圆场。她用英文向老板表示,多买能否优惠。老板反问为什么?老板说:“我卖5美元已经很低了,我有老婆、孩子,全家要生活。我卖给他(指大款)5美元,为什么要便宜卖给你们?”我一看时间不多了,做院长的工作:“5美元也就是27.5埃镑,比清华那位教授买得便宜多了。在这里不能和哈里里比。”就这样,我们帮助院长选了10条。也不知,院长回去后,他的同事满意不满意。



图10、地摊上的工艺品

我朋友在哈里里看中了有着浮雕的 铜盘,让我询价、还价。他挺有眼光,这种尺寸不一的铜盘上,有手工敲打出来的的古埃及建筑、人物或神话故事,挂在墙上或摆放在书架上都不错。我告他,凡是你不想买的东西,你询价可以,但不要还价。还价后,如对方同意你的价格,你可要买。他说:“我想买。”我刚开始还价,他夫人急了,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喊道:“你买那干啥,净乱花钱!”撂下话扭头就出了店门。廷福一声没吭,跟着出了店门。呵呵,掌权的发话了。我这才发现这两口子出门在外,在花钱上是“妻管严”。我悄悄问他:“东北女人是不是都这么厉害?”他笑着说:“不是厉害,是心直口快。”还挺护着夫人。

廷福不懂英语,凡是询价、问货,都拉着我。有什么要求,也是先和我说,让我去讲。他们看中了水晶金字塔纪念品,透明的,里面有金色的各种小雕塑,打算买十几个回去送给亲戚作个纪念。店主拿出一批来让他俩挑。他们想要里面是法老头像或狮神人面像的雕塑,廷福让我翻译给店主。我还没说话,他夫人单刀直入,直接用中文对埃及商人大声说:“多拿些出来,让我们挑挑。”店主和几个店员全被震住了,这辈子恐怕都没遇到有人用中文向他们发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看着我们。我急忙解释她的意思。店主赶快又拿出些。有的包装盒破了,他夫人想换,不跟我讲,依旧是大声地用中文对店主说:“换换这盒子!”哈哈,我真是服了。



图 11 、埃及的铜制工艺品

在我们团队里,就买东西一事,还发生了一次民主表决。这在出国旅行团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只有半个小时逛哈里里市场,许多人意犹未尽,要求离开埃及之前再去一次哈里里市场。其中一家人还发起了倡议,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领队和刘欢商量,刘欢不积极。客观理由是:最后一天我们要去亚历山大,仅路程来回时间就要6个小时,回来时正赶上下班时间,开罗的交通秩序不好,堵车厉害,我们还要赶乘飞机,没有时间再增加项目。主观原因他没讲,我们后来得知,吃完晚饭,刘欢就把我们交给旅行社专门负责接送飞机的同事,他就可以回家了。如去哈里里市场,他不但没有任何好处,万一出了问题,他吃不了兜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5日,我们前往亚历山大,在车上那家人又在做刘欢的工作。我怕刘欢为了满足部分人购物的要求而在参观上偷工减料,特意向刘欢提出,参观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买东西而压缩在亚历山大的参观项目。花了一万多元来埃及旅游,仅仅为了买东西省下几块钱而压缩旅游项目,这帐也不知是怎么算的!



图12、埃及的瓷器工艺品

在返回开罗的路上,领队小卢提出,我们最后一次晚餐原本安排的很丰盛,是在一个高级的中餐馆吃海鲜大餐。她和刘欢商量了一下,如果大家执意要去哈里里,就改为在车上吃快餐,节省下的时间再安排一次哈里里。没想到大多数人赞成吃快餐,可见这买东西的动力有多大。餐费我们都交了,改吃快餐显然对埃及旅行社有好处,刘欢立即通知他的老板和餐馆。

刚定下来去哈里里,原来发起去哈里里的这一家又变卦了,他们想买椰枣,担心自由市场的不卫生,又发出倡议,改去超市。他们坐在车的前半截,就煽动周围的人去超市。刘欢不高兴,指超市不顺路,另外超市从来没列入过旅行社的安排,万一出了问题他负不起责任。领队小卢不愿得罪任何人,决定表决。

我对这种做法不喜欢,某些人仅仅出于私利,就出尔反尔的折腾大家,改变行程。再说既然定了去哈里里,还表决干什么,难道非要把大家都卷进去?!我坐在中后排,向中后排的旅友们表示了我的意见。

小卢站起来说:“同意去超市的请举手。”坐在车前排的约有10个人举起了手,中间排的有人有些犹豫,回头一看后排的都不举手,也没举手。小卢宣布:“只有少数人想去超市,还是去哈里里。”中国游客在海外实行的罕见的民主表决就这样结束了。



图13、亚历山大古堡边上卖贝壳的小摊

刘欢一直介绍:埃及的香精十分有名,虽不及法国香水的名牌,但质量绝对比法国的强多了。埃及的香精有3000多年历史了,是用布裹上花瓣绞出花汁,经过过滤、加工而成的,据说一瓶6盎司的香精要12万朵花才能制成。在埃及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有从古墓里挖掘出有上千年历史的香精。

从亚历山大返回开罗后,刘欢把我们带到了香精专卖店。有十来个人没有下车,我们对香精不感兴趣,在这里买也便宜不了。我们原来估计进到店里的人几十分钟就会出来,没想到又是一个多小时,看来里面又有一场价格PK大战。



图14、地摊上的地毯、挂毯

那位大款在车里等急了,刘欢一上车,他就破口大骂:“刘欢,你拿了多少回扣?你心也太黑了,把我们骗到这里呆这么长时间,你安的是什么心?!你是埃及的败类!”一霎间,全车的气氛凝固住了,大家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会有人在国外骂当地的导游。刘欢一句话都没说,脸涨得通红,在游客面前当面受到羞辱,这恐怕是人生第一次。

尽管我们也有点意见,但怎么能骂人呢!这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还会损坏中国游客的形象。我夫人看不下去,说:“有意见好好提,不要骂人。”不料这位大款暴跳如雷,疯狗似的反咬过来:“我骂了,怎么着?!你又不是我的领导,你管得着吗?”这次让大家吃惊的是:共同生活了八天的游伴竟然是个蛮不讲理的泼皮无赖。所有的人对他都不满意。

国旅的领队卢导急忙替刘欢说话:“大家来之前,已看到旅游通知,到香精专卖店是计划里的,因为许多游客来到埃及想买香精,这里的质量有保证。你可以买,也可以不买。至于时间有些长,原因很多,不能全怪刘欢。”



图 15、卖服装的小伙站在柜台上吆喝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到哈里里后,刘欢给我们的时间是 25 分钟,这位大款不满意,又和刘欢吵了起来,而且破口大骂,骂的很难听。刘欢说:“你怎么骂人?”大款冲到他跟前,摆出一幅要打架的姿态,说:“就骂你了,你怎么着!?”大家赶快把他拉开。这情景,招致许多游客和埃及人的围观,惊动了警察。两个警察手按着腰里的手枪走了过来,用阿拉伯语问刘欢怎么回事。我们当时都特气愤,太过分了,到国外撒野,把中国人的脸丢尽了。有的人说:“把这小子抓起来,让警察好好教育教育。”刘欢毕竟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国家注册的导游,他向警察摆了摆手,用阿拉伯语说了几句,警察转身走了。

领队小卢气坏了,对大款一肚子意见。在去机场的路上,悄悄对我说:“昨晚到了开罗后,这老兄(指大款)问我红灯区在哪里。我说,你找红灯区找错了国家。埃及是伊斯兰教国家。他看到宾馆附近有赌场,只允许外国人进,向我要护照。你也知道,上面有规定,护照集中保管,就怕出问题。我向他解释,他冲我发脾气。没办法,我只好把护照给他。他一直到凌晨 4 点才回到宾馆,我一夜都没睡好。”

我说:“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形象不太好,外电报道的很多。我原来还认为是西方报刊在妖魔化中国人。今天算长了见识:亲眼看到一粒老鼠屎是怎样坏了一锅粥。”



图 16 、哈里里市场水烟店的烟客

快到机场时,车停了下来,头一天到机场接我们的旅行社雇员上来替换刘欢,刘欢就此告别,临走发表了充满感情的告别讲话,他说:“我非常热爱中国,我也非常热爱中国人民。我特别特别爱你们!我特别感谢你们这些天来对我工作的支持,我非常乐于为你们服务。我有许多中国朋友,每次接待中国旅行团,我都交许多新朋友,我这次也交了许多朋友。我的工作有不周到的地方,希望你们能原谅。”在热烈的掌声中,刘欢和每一个人拥抱告别(大款除外)。领队小卢也讲了话,对刘欢和埃及旅行社的接待给予了充分肯定。她特别指出,按照国旅和埃及方面的合同,只安排去一次哈里里,但刘欢安排了两次,他就是不想让大家留下遗憾。

刘欢走了,没想到在最后一天,在自己国家里,在众人面前会受到这种羞辱。他心中很难过,他在最后发表感言时是強打笑脸,眼里含着泪花。但基本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他只能这样,任何节外生枝都会造成国际影响,甚至可能丢掉饭碗。

其实,刘欢遇到不开心的事并不是只有这一次。第三天我们到阿布辛贝神庙时,刘欢征求大家意见,如果同意全团合个影留念的话,当地有摄影服务,相片可当时取,想要的, 20 埃镑一张 8 寸照片(见图 1 ),并附带一个有神庙照片的相片夹。大部分人积极照了像,有 13 个人举手要照片。相片洗出来后,只有 10 个人交钱取相片。领队小卢在回来的路上一再问:“谁还没领照片?”没人回答。小卢说:“如果没人要,这钱刘欢就要自己贴上。”仍是没人吭气。刘欢当时情绪低落,一句话也没说。我理解刘欢的心情,这不光是 60 埃镑的问题,而是涉及诚信问题,旅游才开始,他就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我当时就为我们某些同胞感到羞愧,难道你们的诚信就这么不值钱吗?

旅行结束了,我对这次旅行安排比较满意,美中不足的一是在红海呆的时间长,在开罗呆的时间短,没能参观萨拉丁城堡和苏丹哈桑清真寺;二是在专卖店待的时间太长,在某些景点呆的时间短。我们也知道,组团旅游,都有这个问题。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我个人也有收获。上次去南非时,曾带回一个十几斤重的象头石雕。这次来埃及,带回来一个十来斤重的花岗岩法老头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