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替中国文化的前景忧心忡忡

(2007-04-05 12:39:35) 下一个
我替中国文化的前景忧心忡忡  (版权归kathyzhang7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有些西方学者预言,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大大增强。 这些年来我已看到中国政府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一个更积极也更重要的角色,而与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充塞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中国产品, 每年近10% 的经济增长率以及近年来中国公司在海外的频频收购也反映出中国经济持续蓬勃的潜力, 因此在中国媒体上我们也越能感觉到中国人的自信心随着荷包的鼓鼓囊囊而日益膨胀。 通常情况下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和自信的增强, 其本土文化也会复苏并欣欣向荣起来。 然而我失望地不仅没有看到任何繁荣的迹象, 反而我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前景忧心忡忡起来。

首要问题是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后, 中国还有多少本土文化残存? 还有机会复苏发展吗?也许有人会反驳我, 说一个文明或一个国家文化的基本元素通常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丧失, 这就象烧掉了一座庙, 再建造一座就行了, 只要有烧香人香火还是会旺起来的。 然而我担忧的是文化大革命烧掉的不止是一座庙, 两个祠堂,几幅中国画, 若干个文人,而是创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文化断层。 没有了承上又如何启下呢?

其次是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多年压抑的好奇心, 也由于本土文化在遭经浩劫后的残缺贫瘠,中国人民敞怀接受了经政府筛选后无关痛痒的外国通俗文化, 接而导致了对本土文化一度的兴趣寡然或歧视排斥。 那不仅延长了文化断层的时间并对其复原造成困难, 更引起整个社会文化层次和品味的下降。

在新千年后的五六年里, 我看到在中国层出不穷的是低俗粗糙的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 而在网络里欣欣向荣的更是愤青的流氓文化。 其间唯一得到全面复苏并更加以发扬光大的只有中国的饮食文化, 那有日新月异的餐饮潮流为佐证。 当然我也听到人们热衷并以谈论中国文化元素为时尚, 不过那态度的改变究竟是受西方流行文化对中国异国情调的短暂兴趣的影响, 或仅仅出于商业动机, 还是中国人自发的真心实意, 那还有待时间检验。 有时候我怀疑象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人除了中学读语文时念的那些文言文和唐诗宋词外究竟对中国本土文化还知道了解多少, 于是这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即使有兴趣热情并想要复苏繁荣本土文化,可中国到底还有些啥本土文化。

的确也有人把中国文化元素归纳一下列出了份清单, 单上有京戏武术书法篆刻旗袍象棋红楼梦等等。 对照那份清单我们也许会说中国本土文化不是已经复苏--我们不是现在可以处处买到红色的中国结或婀娜多姿的中国旗袍?而富有中国情调的餐馆酒吧公园不是也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可见? 过年我们不也弄个红色福字在门上贴贴?如果文化只流于如此表层的东西, 那我们倒是可以拍手庆幸了。只是揭开这个堂而皇之的表面往深处一探, 忍不住让人心灰意冷。

所谓文化, 首当其冲的该是文学艺术思想宗教还有传统。 近十年来中国究竟出过多少个优秀的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乏数可陈吧。 中国历来缺乏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因为中国从来不鼓励有与众不同或与当权大相径庭的思想, 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政府尊重宗教自由, 而我近年来也看到新建的庙宇遍地开花, 只是我无法肯定人们去寺庙的目的是真的为了精神的超脱, 还是更为了满足利欲的需要; 我也没见得中国人的慈悲心同情心随着庙堂的增加而增加, 我也没觉得去烧香拜佛的人们真的那么关心他们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问题。 只有传统,这个文化里最顽强的元素在中国尚寸活力。 诚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些传统在改变或被摒弃, 但更多的一些传统近年来在复活繁荣, 也许只有在这些祖上传下的传统习惯里我们暂且能跨越文化的断层体会到其游丝若离般的延续, 也许也正是在这些传统里我们超越了贫富城乡阶层的区别找到了是中国人的共同感。

然而光有一些传统是远远不够的。 在今日的中国, 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日益充裕, 社会的加剧分化, 膨胀的城市人口, 紧张孤独的现代生活方式只加强了精神上的渴求和归属感, 而中国文化以往的贫瘠已造成了这些年来社会价值观念的每况愈下和精神面貌的空虚沦落。 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不能满足其人们的精神需要, 既无法提供归属感, 也无法提供讨论的场所以寻求答案时,那么这个文化则是注定要萎缩消亡的。

因此我对中国文化的前景感到忧心忡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