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回忆
(2006-09-27 06:57:10)
下一个
周末去华人超市买菜,看到铺天盖地,喜气洋洋的月饼礼盒摆得满世界都是,始醒悟,已近中秋。
生活在四季颠倒的南半球,现在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候,如果没有商家这样强迫性的提醒,决计是没有了节日的概念。不消说中秋,就是最重要的春节也一样找不到感觉。
过仍旧会过,心理上的补偿成分更多。是那份割舍不了的情结使然。虚虚实实的记忆,隐隐约约的回望,于是,我们似完成某种使命一样,继续着老祖宗的仪式。
月仍是那弯月,却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最初的情怀?
仲秋赏月玩月拜月,食月饼讨团圆口彩,这种种赏心悦目的嬉戏似乎已经不可遇,凡夫俗子如我退而只求一盒死贵的月饼应应景。
而老天似乎格外体恤,昨日上班的时候,有月饼礼盒悄然而至。
然而虽然不错,可月饼这东东实在有点象鸡肋。我说的是大实话,天老爷应该不会怪罪我得了便宜还卖乖。死甜死甜,估计他老人家也会吃到起腻。
印象中月饼有广式,苏式,潮式,我自然比较喜欢广式。广式月饼里又比较喜欢莲蓉和豆蓉,不太喜欢椰蓉,更不要说百果月饼,那一大块一大块的猪油就吓死人。潮式的老婆饼应该也是月饼的一种,口味比较淡,不那么腻人。
在墨尔本吃到的月饼自然全是广式,而且清一色莲蓉加蛋黄,味道还行,可是每到这个时候还是会让人想念起上海福州路杏花楼的月饼来。
每逢中秋来临,杏花楼的月饼是市面上最抢手的礼品。通宵排队的情形常有发生。那时谁家能用杏花楼的月饼送人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当然也会出现一盒月饼几易主人的事故来,而且这样的状况估计不会少。只因月饼是中秋的象征,吃不吃到肚子里已经不重要。
突然想起一位近乎可爱的老妙人的故事来。自然和月饼有关。
后生黄永玉头次由李可染带着拜见大师齐白石时,白石老人照例从一个带锁的小柜里端出一碟月饼,一碟花生迎客。这两样小点心非常闻名,因为都是坏的。月饼里有小东西活动,而花生上也可看见隐约的蛛网。月饼和花生待客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却并不希望客人真的动手。黄永玉得李可染的指点当然没有冒失下手,然而老人端出的月饼只剩四分之三,就无从知晓那四分之一是哪年哪月由哪位冒失鬼干掉的。
用坏月饼待客,只有高人做得出。
老人的小气和规矩自有他的妙处在,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暂且不表。
谁动了白石老人四分之一的月饼?没人知道。
谁动了我那刚收到的礼盒的话,估计我也不会太知道。因为我真正喜欢吃的月饼是鲜肉月饼。
说起鲜肉月饼,自然让人满心想念起上海来。上海的老大房鲜肉月饼是鼎鼎大名,然而还有一处老字号的鲜肉月饼也不遑多让。不过,这家名为悦来芳的老字号现在已经不知落往何处。
从我记事开始就知道这家店。因为父母从小就在这家店里买东西吃。父亲小时候读的私塾就在这家食品店的附近,而等我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时,当年的这家私塾就成了我启蒙的地方。于是乎,很小很小开始,父亲母亲就把他们的记忆灌输进了我的脑子里。
每到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的时节,这家食品店就会推出烤炉当街烘烤自制的鲜肉月饼。鲜美可口,很诱人。每每一板烘烤完毕就会被等候着的顾客一抢而光,远近闻名。因为幼儿园就在附近,每天放学之后,来接我的大人,不管是爷爷还是叔叔,都会牵着我过去买几个。然后用小纸片裹一只给我,其余的滴溜着带回家分而食之。
那美味从此就留在了心里。
上海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不知这是不是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月饼月饼,中秋节在我的嘴里终究离不开吃。
我们的老祖宗实在比我们这些只知享受余荫的人有品有情趣的多。
现在的新人类有谁还会沐浴净身,焚香拜月?而老人家却会。
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到中秋她必会将香炉捧到室外,一碟月饼,一碟芋头,檀香轻焚,拜月。圆月下轻烟袅袅,宁静得让人喜欢而无言。
而此刻,念及她老人家,那就点一束心香,向天国里的她微笑。
中秋即至,每逢佳节倍思亲。写这么篇小文应应景。最近一直没有心绪为文,今天能写一下,不错。
祝大家中秋快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香港月饼品牌很多,大老早的就开始卖广告.我倒是在节前月饼一到手就尝个新鲜,有时中秋夜说着要吃月饼酒足饭饱後却又忘了.中秋节对海外的华人来说现在情结多於过节.
祝大家中秋快乐!
祝姐姐中秋愉快!
问好!
想起杏花楼的老鸭汤来,有没有试过?
都有点糊涂了,福州路上的杏花楼还在不在?你有印象吗?我上次去福州路只顾一头扎入书店挑书,买完书走人。都没有顾得上看一看。
回赠淡茶一壶,仙果若干,共度佳节。
香炉捧到室外,一碟月饼,一碟芋头,檀香轻焚,拜月。好得很,今年就这样过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