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传人

祖国在唱红歌。祖国山河一片红。 文革在延续,因为有文革的传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们民族的文革。
个人资料
文革传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同志们”,太祖爷可以号令全国上下的三个字。 文革时,笔者们还小。在学校里,相互间直呼其名。可是走出学门,见到大人并不称叔叔阿姨,而以同志相称。进了副食店买酱油,问一声“同志,给拿瓶酱油”。售货员可以是爷爷辈的年岁,被称同志也不会见怪,会卖一瓶酱油给你。同志成了全民通用的称谓,取代了以前的先生,小姐,太太等一干称呼。笔者之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从头到尾(1970年到1976年)存在过七届的“工农兵学员”是文革中倍遭痛恨的特色事务。其实,以文革时全社会的亢奋,大学就是不收工农兵学员而只收爱因斯坦类的奇才进去,也酿不出相对论。加上当时高等教育规模有限,七年下来所有“学员”放在一起总数并不大,对高等教育不该有持久的影响。可是,它的震撼力巨大,不是在高校之中,而是在高校之外的社会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咱们封建皇权社会两千多年下来,靠的是孔夫子的一套东西维系。识字率不高,四书五经不是所有的人都念过,众多文盲如何追随孔夫子?其实简单,就是家教。母系的奶奶和妈妈教育孩子做人要厚道,别欺负人。基本上就是孔夫子的道德学,仁。父系的父兄们教育孩子,要有规矩,该磕的头都得磕。基本上是孔夫子的社会政治学,礼。你我在无形之中就都是儒家人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1-07-28 18:53:29)

文革时上小学,笔者之一班上有个张姓男同学,木呐寡言,平时很少加入男孩子间的的嬉闹打斗,可还是常遭其他孩子们的欺负。一次,被别人恶作剧,他愤而反攻,正在握拳相向时,围观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麻铺”的喊叫。该同学的脸马上胀的通红,紧握的拳头放松了,虽然对手还在继续挑衅,可他已没有了反应,转过身低头走开了。原来,该同学的父亲曾经经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文革成为历史,太祖爷之后的社会眼见得大不同。高楼大厦,汽车公路,歌厅酒吧。生活多样自然好,不过这只是生活方式,真正的进步还是需要文化。邓小平邓大人的猫论开了个好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单是投机取巧的实用主义,猫论后面有深层文化上的涵义。邓大人的猫论,说开来就是大家高兴就好,不必要按我邓某人的方式高兴,从根本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咱们有句俗话“麻烦不找你,你别找麻烦”。把不求进取的那点出息揭示的恰到好处。路上有坑不修补,只管绕着走,坑多了,早晚谁都有一脚踩进去的时候。以限制农民为主的户口让城里人获利于一时,于是自顾自逍遥。不想在文革中户口回过头来狠狠反咬了城里人一口。这就是太祖爷推行的“知识青年上上下乡”运动。笔者二人年龄不够,太祖爷死后才初中毕业,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1-07-15 17:50:31)

文革是太祖爷制作和导演的一场戏,芸芸众生都是小角色,缺了其中任何一位,太祖爷的文革依然会原汁原味。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留下了些许记号。林彪林大帅就是其中的一位。生前身后,林大帅最大的记号就是把皇权就是绝对真理给挑明了。最熟悉的当然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忆苦思甜是文革时的一种“教育”方式,让大家尤其是孩子们记住一些“被聚焦”的历史,珍惜如今。除了用故事,电影,小说这些抽象的形式进行教育之外,也有具体而直觉的,就是忆苦饭。这样比可能有些牵强,但是忆苦饭多少和美国的感恩节有些共同的功能。感恩节的意思就是要你在一年劳作后享受收获的美好时节,别忘了是谁有恩于你,幸福时刻不忘幸福之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小道消息这个现象,不是始于文革,但是,在文革中成长壮大。林彪暴死蒙古和引发的后继故事对抬高小道消息的身价功不可没。林彪是1971年9月13日死的,死时的身份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去掉官衔,林彪也是太祖爷公诸于世的“最亲密战友”,公认的“二号人物”。出了如此大事,咱们丁点消息都不知道,全国上下一切如常,革命照旧。当然,纸包不住火,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文革的大部分时间,只有四部国产故事片电影可以让大家看,就是“三战一队”。三战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一队是“平原游击队”。除了“南征北战”,其余三个都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因为是仅有的,所以对每一个电影的每一句台词都耳熟能详,有表演天才的孩子们能惟妙惟肖的把电影中的角色模仿的一丝不差。像“不见鬼子不挂弦儿”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71]
[72]
[73]
[74]
[7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