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阿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饭后到城里逛逛,看到城头正挂着季羡林先生抱怨考试的日记摘要,不禁想起老舍先生这篇大作,贴出来供大家一乐!
现在俺从被烤的变成烤别人的,重读此文,感想万千哪!
考试制度是一切制度里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而把脑子严格的分成若干小块块。一块装历史,一块装化学,一块装……
比如早半天考代数,下午考历史,在午饭的前后你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家知道,平水韵从宋末元初开始成为创作近体诗的“国家标准”。虽然平水韵成书于公元十三世纪初,但根据近些年的考证,它实际上传抄了更古老的韵书。根据维基百科,“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出土的古韻書《排字韻》的殘片(见下图),其內容與王文鬱的《新刊韻略》(即平水韵)完全一致,具有106韻的組織”。而中国最早的韵书,可以追溯到三国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是北方人,从小说普通话,所以不知道“入声”该怎么读。这两天业余时间到网上查查这方面的音频视频,不期而遇赵元任等先生的吟诵,不敢专美,贴出来跟各位诗(师)友分享一下。
赵元任、程曦两先生1971年在美国录制的吟诵示范,MP3音频:
http://ys.cz001.com.cn/images/%E8%B5%B5%E5%85%83%E4%BB%BB.MP3
赵先生操常州话,感觉他示范吟诵的十七首诗自有一种优雅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会好奇古人读诗到底是什么口音,尤其是碰上用现在的发音读起来不押韵的时候。随便举个例子:千古名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用现代汉语读,我们会问,这韵在哪里呢?如果查平水韵,可以发现“者”和“下”确实同韵(上声二十一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半年来受诗词版各位老师的熏陶,时不时翻翻平水韵,越发觉得有趣。趁着假期的时间,自不量力,就此话题闲侃几篇,和各位诗(师)友交流一下,还望各位不吝拍砖指正。这第一篇,就从陈寅恪先生名字中“恪”字的读音谈起。
陈公寅恪,著名历史学家,当年清华的“国学四大导师”之一(其他三位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赵元任)。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刚才看墨老师和秦老师讨论“犯上尾”,长了知识。在网上查看相关信息,发现这篇林正三先生《诗学概要》的文摘不错,贴上来和
大家分享。虽然做到“四声递用”不容易,但咱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是?


古来诗词,由于声调高处,在求其抑扬抗坠与沉郁顿挫之极致,古有四声递用之法,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云:「律诗只论平仄,终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敬赛师偏弄权,德公泣血庙堂前。
神州千里横霾雾,二圣同尊始见天。 (赛师=science,“二圣”者,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也。首句原为“明敬赛师暗弄权”,后在望兄提醒下注意到有孤平的问题,现“三拗五救”,不知可否,还请各位斧正。)
昨天和一位同事聊天,她家老爷子是发动机专家,90年代曾任国内某名牌大学校长,亦曾作为专家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碧瓦红墙消倩影,长街十里雾霾横。
骄阳何日瀛台照,还我神州玉宇清(澄)?

(平水韵用“清”,新韵可用“澄”) 9月份路过北京,在这个记忆中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亲眼看到了“长街十里雾霾横”的景象,不胜伤感。
早上读到陶陶兄的佳作,又联想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仍然是一句空话,遂草就此绝,聊以和之。
陶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3-09-26 07:26:41)


秋风紧,
霜月淡如云。
功利腾云终化影,
灵犀伴月复萦身。
心静乃归真。
9月23日秋分,步行上班路上偶得。
“霜月淡如云”为实景,由此引发了整体构思。
借用《忆江南》词牌而已,内容毫不相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3-09-24 06:50:23)

晨风紧, 霜月淡如云。 功利随云终幻影, 灵犀伴月复萦身。 心静乃归真。 9月23日秋分,步行上班路上偶得。
“霜月淡如云”为实景,由此引发了整体构思。
借用《忆江南》词牌而已,内容毫不相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1]
[62]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