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里看美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花筒里看美加,走马观花看世界。
个人资料
博文

我的举止和性格象男孩,精力过剩,大大咧咧,做事特快还常常不走脑子。喜欢和男孩子们一起玩,主要觉得男孩子们不像大多数女孩那样:小心眼,结帮拉派搞小团体,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一会儿跟这个好,一会儿不好了又跟那个好,那种缠缠绵绵的关系实在让我讨厌! 我还特别喜欢和里弄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官兵捉强盗”,最兴奋的莫过于在天黑之后玩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弄堂,是上海特有建筑形式,构成了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与千千万万市民的生活戚戚相关。那时候的弄堂,不像现在的公寓房,各家各户房门紧闭,自由空间倒是有了,可自己被自己锁在里面,失去的是“人情味”,还有邻里亲情。 小时候生活在弄堂里,如果不是独门独户的富贵人家,灶间和浴室都是公用的,邻里相处关系好的话,最能体会什么叫“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站在青浦福寿园宝宝姐姐和宝宝妈妈的墓碑前,望着她儿子为纪念母亲和外婆所篆刻的墓文,心潮澎湃,多少往事涌上心头,早就想写些关于我的弄堂好邻居宝宝姐姐的故事了…… 一年前,利用回沪的机会,我和家人一起去看望她,分别时,病重的宝宝姐姐坚持乘电梯送我们一家三口。到了楼下,我挡在楼门前,决意让她止步。她挥了挥手说好,见我先生和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永乐村21和27号是我们弄堂里最靠边的两个门号,大门开在万航渡路大街上。因为土地形状不是长方形,建筑结构也与其他几幢很不相同。特别是这两幢楼里的“亭子间”不是按照新式里弄常规,建在楼梯拐弯处,而是个不规则三角形,安置在前房的左侧。通常“亭子间”是给佣人住的,21号和27就不行,因为“亭子间”的门开在前房房间的里面。 我的好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紧接着,最艰巨的任务来了,那就是代表静安区青少体参加市里组织的畅游长江活动。这次游长江的路线,是顺着长江从宝山游到高桥,全长一万二千多米,游完全程需要大约4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段行程,最具有挑战性的是经过黄浦江口那一段,那就是所谓的“三夹水”地带,即长江,黄浦江和东海汇合处,极有可能遭遇漩涡状水流。 我们被告知,如确定前方有漩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在我家旁边的信义村弄堂深处,有一个室内游泳池,那是我从小练习游泳的地方。 根据网上查阅的历史文献记载:原万航渡路688、692号是个大花园,有并列的独立式住宅房五座,带有露天游泳池、网球场各一方,人称极司斐尔路(今万航渡路)胡公馆。它不仅蜚声于沪西一隅,在全市也声光毕露。这主要因为在旧上海的大公馆中带有网球场、乒乓房等体育设施的已属罕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玩摄影也有些年头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主要是自娱自乐,为自己留个记忆。既然是为自己留个记忆,我发现视频在这方面比照片好太多了。不仅仅是有声音,视频可以给你动态的图像,让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您回看十年前的照片和十年前的视频,一定是视频给您更好的回忆。另外一个原因,因数码相机拍片成本太低,容易乱拍。但动辄几百上千的片子事后管理乃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小时候我聪明好动,接受能力挺强,且能歌善舞。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不但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毫不费力地解答老师提出的许多其他问题。有一天,到里弄里一个小朋友家去玩,随手拿起她二年级语文课本,从第一课一直念到最后一课。她舅舅忍不住数落起小姪女:“你看看这个小朋友还没上小学就都会了,你怎么搞不明白?”说得那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呼啸而至的抄家批斗风刚过,社会上又刮起了光天化日下抢东西风,搞得人心惶惶不得终日。红卫兵或者社会上的一些混混们打着红卫兵的旗号,专门找“黑五类”家抢东西。对他们来说,最热门的是自行车,这东西只要一出门,就别指望还会回来! 在那个“红色恐怖”时期,被抢的人家都不敢反抗,只能自认倒霉。我们楼下也出现过几拨三不四的人上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正读小学三年级。我们这一代,从小受各类政治教育灌输,“听党的话,跟毛主席走,为共产主义而献身!”是加入少先队时的誓言。我与周围大部分人一样,在文革开始的时候,为这场运动的到来感到振奋,希望自己也能像革命前辈那样积极地投身到这场革命之中去。 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敲锣打鼓,载歌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