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9-06-24 20:37:47)

打小我就不爱上幼儿园。我怵。甭管这幼儿园好,赖。为什么,说不清;许是我接触的阿姨“恶“了点吧。
当时胡同里有很多幼儿园,也没分片儿一说。离家近,方便就得。我第一个去的是三条幼儿园。那是在三条胡同中一个很好的院子里。俺娘送俺去,一个阿姨接我进去,她一拉我的胳臂,我就觉得不是个善茬子,拽的我生疼。一疼,这嘴就咧开了。声儿还没来得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09-06-21 11:19:28)


咱这儿所说的买卖,都是小买卖儿;那时候,没有私人企业家,小点儿的是小业主;大点儿的叫资本家。大买卖,大企业都是国家的,私人也就是小打小闹儿,就这,五几年一公私合营,连人带家当,一起姓了“社“。所剩的就是自己的房子了。我的邻居,很有几家这样的小业主,所经营的也无非就是吃,穿,用。今儿个就侃侃他们。先说吃吧,这我拿手打我懂事儿,其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京师坊巷志稿》([清]朱一新)中记载我家住的这条胡同时说:“井二。采访册:灿公第在七条胡同。谨案:公为圣祖十五子愉恪郡王讳允礻禺之后。宸垣识略:一等超勇公第在七条胡同。案: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封超勇公,谥武壮。“这胡同里面还真是有不少大宅子,哪个是书上记载的海兰察的宅子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个大门,院子大的横跨一个胡同,大门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我家山墙正对着,胡同路北,是个大杂院儿,住着大约十几户。房产主姓Y.在早的北京,房子大多是私人的。小,就自己住,像我家;大,自己住一部分,其余的就出租。以前有句话:穷养孩子,富置宅子。在京城奔吃,有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虽然是低工资,可物价也便宜),再攒俩钱儿,置个宅子,小民的生活也就这样了。好不好?也好也不好,有些人靠着祖上留下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与胡同之间又有一些稍窄一点的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把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连接起来。所以在北京要是问起路来,都是告你方向:您往北走,过三个胡同再往东,路南就是。要是串胡同也很方便:你可以不走大街,从小胡同里穿行,从头条能一直穿到北新桥去,这要算汽车站可是四站呢。我家在胡同的近西口处。从西口往里(向东走)走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北京的胡同越拆越少,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一些有识之士为保卫胡同之生存奔走呼号,然而却未能赶上推土机的速度。
我的家从北京内城的胡同里迁到东三,四环之间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距今也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前,我现在的家附近还是农田;现在已为座座高楼所代替,成了北京的CBD.胡同一条条的没,胡同里曾经的人和事却一幕幕的浮现眼前。闲来无事,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09-06-13 21:40:32)
生活就是爹妈把你生出来了,你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电视剧《大生活》台词)仅以此作为开场白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