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图1:基奇纳肖像 图2:奥姆德曼之战形势示意图。此时是1898年9月2日清晨决战前夕,英军半圆形防线左前方的阴影是索加姆山,右边的阴影是科莱里山。聚集的黑点是马赫迪亚军队。注意此时阿兹拉克军团已经呈新月形展开,向英军阵营冲锋。 图3:英军步兵使用的李-梅特福1892式步枪 1898年9月1日清晨,英国远征军司令基奇纳率领英埃联军2万5千人在奥姆德曼(Omdurman)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官方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早期的基督教是和平,宽容,逆来顺受的,这有圣经里“别人打你左脸,你伸右脸给他打”的言论为证。耶稣传教时期,同样面对罗马帝国的暴政,犹太人三番五次起来反抗,而耶稣则说:“把属于上帝的给上帝,把属于罗马人的给罗马人。”耶稣数次阻止门徒对抗罗马人,直到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门徒们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对统治者的迫害和屠戮一直是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公元66年爆发的犹太人大起义,是犹太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在此之前,犹太人曾经多次暴动,反抗罗马帝国的暴政,这次起义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而罗马帝国的镇压也最为残酷-耶路撒泠惨遭屠城,第二神殿被夷为平地,超过一百万人丧生(这个数字出自尤索弗斯(Josephus)的著作“犹太战争”,后世史学家认为可能有些水分。根据吉本的“罗马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4-06-14 16:18:35)
近些年来史学界盛行“翻案风”,大批翻案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有歌颂汉奸的,有诋毁圣贤的,有批判民族英雄的,有发掘民族劣根性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本来学术界的争论是一件好事,但有些翻案文章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公认的史实,巧言令色,扰乱视听,真不知这些人是何居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进了中学课本的史实。但近年来有些文章声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图1.英舰“胜利”号的剖面图 图2.“胜利”号上的32磅火炮 图3.“胜利”号上的64磅短筒火炮 拿破仑战争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最后一次严峻考验。1815年以后的一百年间,皇家海军傲视群雄,而大英帝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拿破仑战争前夕,英国与法国及其盟友西班牙展开了一场造舰竞赛。1780年到1790年,英国新造战舰总吨位达8万吨,而法国、西班牙针锋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图:纳尔逊画像 1805年10月21日清晨,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帆影在朝阳的映照下逐渐显现于东方的海平线上。纳尔逊的旗舰“胜利”(Victory)号主桅杆顶上的了望哨兵,以略微颤抖的嗓音高声通报:“方向正东,距离约15海里,发现敌舰15艘...20艘...25艘...33艘!敌舰队总共为33艘战列舰,和7艘巡洋舰!”英国舰队前进到距离法、西舰队12海里时,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敌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俗语说得好:“英雄莫问出处”。虽然大英帝国鼎盛之时威加四海,风光无限,但发迹之初可算是相当卑微,甚至很有点卑鄙。 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掀起了铺天盖地的殖民浪潮。为了避免两国因为争夺殖民地而发生战争,罗马教皇特地于1493年颁布敕令,将新世界分为两半,西半球为西班牙势力范围,东半球为葡萄牙势力范围。这条界线大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4月,是中国援朝大军凯旋而归的日子。长期荒废朝政的神宗皇帝也破例露面,在午门犒赏三军,主持受降仪式,将平秀赖等六十多名战犯砍头,并传首九边。《明史》称万历援朝战争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大明皇帝“华夷共主”的威信得以维护,而从洪武朝就开始困扰中国的倭寇之患终於得到了彻底解决。 关于明帝国出兵援朝的目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