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鲁迅的边缘
文章来源: 大叔一枚2019-05-19 05:51:57

Ziqiao123前不久发表了一片妙趣横生的文章《鲁迅笔下的人物在今天都是网红》,有位杜鹃盛开网友留言说“相较于鲁迅的杂文,更喜欢鲁迅的小说。”倒让我想起读研究生时的一件往事。

记得是刚上完一堂选修大课,和一位很和蔼可亲的女老师肩并肩骑着自行车回宿舍,不记得是不是和上课的内容有关,反正是开始聊起鲁迅,我就说“相比杂文,鲁迅的小说成就更大”这样的话。这位老师不以为然,说当然杂文的成就更大,然后用了“匕首”这类常见的评论鲁迅杂文的赞美之词。我同样不以为然,于是争论了几句,没想到这位老师动了怒,真的很生气的样子,猛踩几下自行车,居然离我远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是不知天高地厚,其实更合适的评论,还是杜鹃盛开的话,相较于鲁迅的杂文,我更喜欢鲁迅的小说。“喜欢”比较主观,而“成就更大”是客观的评价,我如果没有来回看过鲁迅的小说和杂文若干遍,再结合政治文化历史做一番研究,当然没有资格说这样的大话。

但那位老师生气成那样,让我印象深刻,所以一直记得。在回过头来猜想,可能是因为那时争论当中口气对她很不敬。

之所以喜欢鲁迅的小说,我想和我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大学之前我接触的多是中国古典文学,极少读大部头的苏联和西方长篇小说,所以口味就是喜欢言简意赅。迄今为止,在我所有看过的小说/叙事诗里,最喜欢的仍然是《孔雀东南飞》,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故事讲得完完整整又不失生动,语言貌似平铺直叙,表达出来的感情却又如此惊天动地,没有哪部作品能做得更好。

鲁迅的小说就是继承了这个特点。他的小说非常精炼,推敲过的言词都有深意,可谓惜字如金。 因为面壁十年,厚积薄发,心里有许多想法,又被压缩成中篇和短篇这样的篇幅,当真是字字珠玑。只是后来因为(我猜)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杂文上,失去了观念的积累,所以后来的小说主题/结构就显得单薄。

当时有人提名鲁迅得诺贝尔文学奖,鲁迅自称不合格。他并非完全自谦。鲁迅自己已经拒绝被推荐,当然就没有了获奖的可能性。如果他被提名了,估计也得不到诺贝尔奖。首先,他的题材多涉及时态,针对普遍的人性不明显。其次,他的文风(言简意赅)经过翻译,西方评论家或许很难欣赏。在这,他高质量的小说数量不多,缺乏持续的冲击力。如果鲁迅有类似于《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的小说十部以上,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其它鲁迅的散文和杂文,言简意赅的风格始终贯穿,也有很多精品。

说起鲁迅的杂文,犀利肯定是其一大特色。鲁迅的犀利,是有其深刻的思想为基础的,所以他的犀利让不相关的读者,而非被骂者,看起来爽快得很,就像武侠里,主角把坏蛋打得稀里哗啦一般。比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连用三个形容词,一副非要斗倒在地再踩上一脚的气势。

话说十几年前,网上的论辩文章就有很多学鲁迅的文风,一味追求犀利。可惜绝大部分只学了架子而没有实质,于是就流于浅薄的逞强斗狠。也因此有人把这个坏风气算到了鲁迅的头上,这实在是冤枉了鲁迅。

这些人正在老去,近几年在网上已经不常见他们的踪影了。至于现在,很多斗嘴已经变成直接用鄙词对骂,这大概连浅薄的逞强斗狠都算不上,应该是更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