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12月15日或16日 —— 贝多芬诞辰250年
文章来源: 舒啸2020-12-14 14:35:56

“最”是12月15日或16日

舒啸

 

1.

我很少使用“最”字。

记得小时候,曾经询问外婆:“‘最’就是顶头顶头了,没办法再多了。是吧?”

 

—— “对。”

 

—— “那么‘最最最红的太阳’是什么呢?“

 

外婆沉吟了一下:”……那是表示太强烈了,觉得说一个‘最’还不够。”

 

—— “说‘最’了还不够?那为什不说‘最最最最红’,‘最最最最最红’……?”

 

—— “用多了就没意思,成废话了。你自己不要用。……也不要跟别人说起。”

 

从那时起,我干脆连单个“最”字也慎用。据说,我用的“最”字也因此多了几分其实无足轻重的“珍贵”。

 

2.

 

前面说到,我很少使用“最”。既然是“很少”,那么就还有用的时候。什么时候用了呢?

 

首先是翻译诗文时,原文若用了形容词或副词最高级,我也就只能尊重,即便有时是捏着鼻子。

 

其次是确有客观衡量标准的时候:最高,最宽,最重等等。从科学上来讲,“最红”就该是RGB值#FF0000。外婆是正确的, 再多几个最,也不可能成为#ZZ0000。

 

平时,我倒也有使用“最”的时候。比如,经常充满爱意地对女儿叹道:“3D, you are my BEST daughter!”(你是我*最*好*的女儿!)

 

现在的年轻人当然是很不知好歹的。无比的父爱总是很悲剧性地换来阴沉沉地甩过来的冷冰冰的一句:“Dad, I am your ONLY daughter!”(老爹,我可是你*唯*一*的女儿!)

 

再有使用“最”就是说到贝多芬。

 

3.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 - 1827)

对于我,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是最伟大的交响作品,他的32部钢琴奏鸣曲是最伟大的钢琴奏鸣曲,他的16部弦乐四重奏是最伟大的弦乐四重奏,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大公”是最伟大的钢琴三重奏,……

尽管我也常听巴赫(尤其是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肖邦、勃拉姆斯、马勒、西贝柳斯等等。然而,简而言之且总而言之,对于我,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作曲家。

这些“最”于我如同信仰了,没有理性讨论的余地与意义。

 

4. 

我好像什么时候还写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大致包含了人类所有的情感。这当然没有根据、也无法论证。只能作为一个虽狂热、却初级的爱好者的无知妄言。

或许,我还可以煞有介事地声称:真正伟大的人不能只有一天生日。所以贝多芬的生日就有12月15日或12月16日两种说法。教堂的受洗记录是在1770年12月17日。大多认为他的出生日是16日,但也可能是15日。无法确定

(贝多芬出生地)

5.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是地球生灵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生平之一。大家耳熟能详,不需我再赘述。

(漫步大自然的贝多芬)

他的艺术特色、成就、意义的研究专著早已汗牛充栋(充栋:即需要再建一个数据中心)。尽管音乐理论家、音乐史学家还会继续折腾,继续充栋。无论如何,不容我这个门外汉置喙。

 

6. 

伟大的指挥家富特文格勒1951年在拜罗伊特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历时74分钟。这竟然决定了后来CD光盘容量的标准这我写过。

(富特文格勒)

与富特文格勒一时瑜亮的托斯卡尼尼曾如是评价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指挥家应当跪着指挥这一乐章!”(我对此言大赞。于是购来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的贝九录音。首次听过后的评价是:这家伙没跪着。还是喜欢富特文格勒的版本。)

瓦格纳称贝多芬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表达了“所能知道的最悲伤的情感”。带领古典音乐进入当代的斯特拉文斯基评说贝多芬作品133号是“绝对的当代,而且永远是当代的音乐”。

一九七七年升空、飞向茫茫宇宙的两艘“旅行者”太空探测器上,均携有一张“金唱片”,记录若干人类文明的片段。上面有中国古琴曲《流水》,也有巴赫、莫扎特、斯特拉文斯基。当然还要有贝多芬。而他优婉至美的第13号弦乐四重奏第5乐章(“小歌调”)是“压轴”曲目。
 

(旅行者金唱片)

不过,晚期四重奏我致敬过了。难道再写一遍“九”的诅咒

此外,这些“花絮”到处、随处都有记录。

 

7.

或许可以写下我自己的一些“贝多芬瞬间”。 比如写写那次中学统考前连夜在“三洋”上反复收听仅仅借到一晚的卡拉扬+柏林爱乐的《英雄》,尤其是第四乐章中的终于君临天下,一览众山小。

-- 贝多芬第3交响曲(作品55号,“英雄”)第四乐章片段 --

 

或是如何终于购得那套卡拉扬1962年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或是那张卡洛斯·克莱伯的贝5+贝7一直列入我的“荒岛三碟”。或是在晚期四重奏中沉浸而复苏的几天。甚至或是今年未得成行的贝多芬之旅。


(卡洛斯·克莱伯的著名贝5+贝7)

或是在几近40度的帝都夏日结束那个异常艰难曲折劳累的差旅,登机落座后如何沐浴在贝九第三乐章仿佛步入另一世界。

或是那个湖畔、那个山巅、那个特定的“漫步”、那个特殊的小径、那个地下室、那些音乐会、……

只是,那一切都太苍白,都太无关紧要。
 

8.

若干月前,意识到今年12月15或16日是贝多芬诞辰250年纪念日时,我动过念头,要力克懒散的毛病,写下些致敬文字。旋即,想到前面提到的“没有必要”、“苍白”,也就高高兴兴地顺势作罢了。

可是,现在,当贝多芬的故乡已经将近12月15日、而16日也(当然)紧跟其后的时候,我却还是忍不住敲了起来。敲出个莫名其妙的标题。敲出了上面“四不像”的几段文字。不出意外地矫情与苍白。

只能长叹:在贝多芬面前,大约本来总是未免笃定就是无关紧要的。

 

9.

或许终于让我释然的是:毕竟文学城博客可以加载音乐。与其最徒劳地试图描述我对贝多芬的崇敬,不如再次、第千百次地让*最*伟大的作曲家的音乐带着我们超越时间与空间。

或许还是*最最最*伟大吧。


-----------------------------------------------------------------------


贝多芬第8钢琴奏鸣曲(作品13号,“悲怆”)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作品31号,“暴风雨”)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5交响曲(作品67号)第四乐章

 


贝多芬第3大提琴奏鸣曲(作品69号)第三乐章

 

贝多芬钢琴第5钢琴协奏曲( 作品73号,“皇帝”)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7交响曲(作品92号)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29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锤子键琴”)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9交响曲(作品125号)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作品130号)第五乐章(“小歌调”)

 

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作品131号)第一乐章

 

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作品131号)第四乐章

 

贝多芬第15弦乐四重奏(作品132号)第三乐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