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博文
(2021-08-08 12:13:52)

六朝古都北京建城3000多年、建都860余年,浓郁独特的文化和辉煌厚重的历史,蕴藏在一座座古典或西洋建筑中。对于笔者来说,偌大的京城中最令人心动的,非宏伟的古观象台莫属,这是一个中西交汇、古今相通的地方。从童年时代起,笔者无数次与这座神秘的天台擦肩而过,而直到年过花甲才第一次窥见真容。在一个温暖的晚秋午后,登上高高的观象台顶,巨大的青铜仪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在唐山(西南)交大125年的历史上,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英文教授贝馥如(1894-1984)。在她近90年的漫长一生中,有50年是在交大唐院度过的,曾经是学校中唯一的女教授。她终生未婚,以校为家,淡泊低调,温和纯良,她是同辈们口中优雅的"密斯贝"、学生们心中可敬的"贝先生"、孩子们眼中慈祥的"贝公公"。在唐山交大几代学人的心目中,她是女神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1-07-25 12:08:24)

布胡斯(Bohuslän)是瑞典西海岸一个旧省的名称,现在属于西约特兰(Västergötland)大省,它的名字来自始建于14世纪初的BohusFortress堡垒。布胡斯依山傍海,风景如画,以钓鱼、咸浴和裸露的悬崖而闻名,是瑞典人的夏季度假天堂。这一带大约公元前8000-7000年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从铁器时代晚期到17世纪末,布胡斯一直是瑞典、丹麦、挪威三国演义的战场,在卡尔马联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1-07-20 12:18:48)

今年是交通大学定名100周年,也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笔者在交大唐院校园长大,在唐山读小学和中学。近年来各类关于交大唐院的回忆文章常常见诸媒体和公众号,五年前笔者也撰写过《我们心中的家园》万字长文。然而对于与唐院老校园近在咫尺的唐山一中的文章却不多见。对于这所中学,人们知道的大多仅限于“百年老校”“李大钊母校”以及当今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北地诗人"(Skald)是始于中世纪的北欧吟游诗人,北欧神话的传颂者。CarlMichaelBellman(1740-1795)是瑞典史上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北地诗人,他在瑞典文学中的地位相当于英国文学中的莎士比亚。一些学者认为,如果Bellman用比瑞典语更流行的语言写作,他将成为世界名人。Bellman最著名的作品集是《Fredman诗体书信集》(Fredmansepistlar)和《Fredman歌曲集》(Fredmanssånger),以"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唐山交大早期校友中,1949年后赴台湾并在政经界任职高位者有立法院秘书长李中襄(1896-1958),计量经济学家、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大中(1914-1975)等人。还有一位交大校友柳克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他的名字和经历在交大校史上却鲜有记载。柳克述18岁考入唐山交大读书,后弃工从政,在国民政府和工商界担任要职,赴台后为建立新竹交大出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7-06 12:06:46)

【前言】本文是笔者五年前为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而作,曾被《唐院春秋》公众号推送。今年是交通大学合并定名100周年,老唐院校园建筑也于去年开始重建,因此将文章修改重发。笔者在老唐院的校园中长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满满的少年回忆。籍此作为对已经消失的旧日家园的怀念,也为中国大学百年沧桑留下一丝印记。 【正文】每一个在四十年前或更早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06年,土耳其作家帕穆克(FeritOrhanPamuk)因其“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这样开篇:“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和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1-06-22 12:52:07)

家猪是偶蹄目哺乳动物,拉丁文学名Susscrofadomestica,由野猪驯化而成,已有九千年历史。在中国民间猪被称为“六畜之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猪,天下畜之”。在十二生肖里猪是压阵之物,是最社交和最聪明的饲养动物之一,也十分爱清洁,只是被污名化了。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据说出自《红楼梦》第16回,然而两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06-15 12:26:15)

我的博士论文导师Sten属龙,去年七月满80岁了,刚来瑞典时他就告诉我,自己名字的意思是"石头"。Sten自称是一位乐观主义者,并以此作为个人博客的标题OptimiSTEN。而最后四个字母正好是他的名字,因此又可理解成"乐观的石头",Sten的博客签名是:"地球是比许多人认为的更好的生活场所"。本来去年就打算去Uppsala看望他,但因Covid-19疫情一直未能成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16]
[17]
[18]
[1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