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人民日报》1955-08-03
【新华社广州二日电】由美国回国学生,邵士斌、谢家麟等十二人,在二日下午六时三十分自深圳乘火车抵达广州。广州市回国留学生接待委员会曾派员前往深圳接待,并给予妥善的照顾。 这是报道的全文,短短六十多字,是《人民日报》报道归国留学生最短的。邵士斌是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博士;谢家麟是高能物理学家,获斯坦福大学博士,1951年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民日报》1950-12-04
【新华社广州二日电】我国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和同船回国的留美、加学生二十人,在逗留广州三天,参观了各种建设工作后已分别前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各地工作。赵教授等由于身受美帝国主义的迫害,回到祖国后,即以实际行动,响应抗美援朝,集体捐款人民币一百万元,慰劳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部队,并致电毛主席,表示坚决为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回国后 1950年3月华罗庚回国,《人民日报》刊登短讯: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闻名全世界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已于本月十六日自美国返抵首都北京,并已回清华大学任教。华氏係于一九四六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华氏回到清华大学以后,受到该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华氏在回国途中曾发表一封给中国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号召留美学生回国为伟大的祖国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50年代到底有多少老海归回国了呢?似乎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人民日报》官方统计的数字一直是3000人,《光明日报》的数字是2500人,包括了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前的回国留学生和出生在菲律宾、越南等华侨留学生(如陈志让、李肇遐),还包括了港澳和台湾同胞(如陈士泰、黄丽颜夫妇)。一些人30、40年代随家人离开大陆,长大以后在海外获得学位回到大陆,也都被算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4-07 08:40:27)
最后一个回国的老海归 从1961年到1965年,一共只有32人回国,而且大部分是从台湾去留学,然后回大陆的。瞿同祖应该算是最后一个回国的名副其实的老海归。他1945年应邀赴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当历史研究员。解放后妻子赵曾玖执意要回国,1949年底带着两个孩子走了,瞿同祖却留在美国继续工作,一直到1965年。谈镐生比瞿同祖晚一个月回国,但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4-07 08:38:52)

在这无数求助信中,有一封穿插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桂琼华于1955年向中国外交部写信求助:“我的爱人刘永铭是1947年底去美的,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桥梁建筑工程,于1949年春得硕士学位,旋因京沪解放,美国政府加以阻挠,使得家庭对其经济断绝接济,未能继续攻读。五月要求回国,被美国政府认为是神经失常,送入密苏里医院医治。在医治当中,我的爱人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4-07 08:36:47)
刘璋温1943年赴日留学,娶了个日本媳妇。由于中日处于战争状态,到了日本未能与家人联系。新中国成立,一批批海外学子开始回国,可是始终没有刘璋温的消息,母亲以为他已不在人世。闻知地方上有人“做斋”超度亡灵,母亲便为他“贴斋”,刻制一个神灵牌位供奉在家。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周恩来会见一批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他的名字赫然在列。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4-07 08:35:14)

亲兄弟姐妹在回国问题上看法也不一定一致。何福照、何福煦哥儿俩一块儿考上公费留学到美国,一个学土木,一个学冶金,然后一块儿回国,为家乡灌阳传为佳话。冯锡璋、冯锡良一块儿出国,可是没一起回国,弟弟冯锡良1950年拿了硕士后就回国了,1957年被打成右派,冯锡璋1956年才回去。丁普生、丁光生1946年同时靠上公费留美,解放后父亲丁绪贤常写信告诉他们变化。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4-07 08:31:48)

跨国婚姻能把事情搞得更复杂。萧淑娴在比利时留学,与一个德国小伙子结婚,问题就大了,可以想象为什么她一个人带着两个混血孩子回国了。王运丰被称作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与一位德国女孩结婚,生育三个孩子,当王运丰决定要回中国,他妻子又哭又闹,“你爱你的国家,我也爱我的国家”,最后离婚,王运丰带着三个孩子回国,又当爹又当娘。
不是所有的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4-07 07:32:45)

回国是人生一个重大决定,如果夫妻意见不合,事情就难办了。丁声树在耶鲁大学做考察,1950年回国,妻子关淑庄带着一个孩子留在美国,到1956年才回去跟丈夫团圆。李祉川获普度大学硕士,任民国永利化工公司驻美工程师,工作安定,收入丰厚,可是妻子想家闹着要回去。两口子闹矛盾,好说好商量,李祉川“依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家五口人于1951年启程回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1]
[62]
[63]
[64]
[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