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是位爱国热情泛滥的人,这可能是他在年幼时看到过太多的中国人民的苦难。杨振宁预测过N次20年后中国将迎来诺奖的春天,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公开说过清华学生强过哈佛学生,虽然他从来没在哈佛呆过,他还反对送高中生到美国来留学。杨振宁也沒有孩子读哈佛,人家李政道俩儿子都是耶鲁毕业生。杨振宁还跨界提名过上海生化所合成胰岛素竞争诺贝尔奖,但[
阅读全文]

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今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一百零三岁。在这样的高龄谢世,他无疑走完了一段极为丰富而传奇的跨世纪人生旅程。回望他的百年轨迹,无论是在芝大随出卖朋友的泰勒教授求学,还是在普林斯顿与李政道合作物理研究的杰出贡献,以及晚年的海归清华,在命运的任何转折关头,杨振宁似乎总能踩准时代的节拍,站在最有利的人生节点[
阅读全文]

前段时间博文爬到文学城榜首,这抑制了我贴新博文的热情,应该缓一缓,当然也感谢文学城编辑们的欣赏。同济美国牛人:“还是要提同济美国牛人才会吸引(更多)眼球,至少会得到文青女编的青睐[Tongue]”我的回复:“那到不是。记住这点,引用你的留言是对你的尊重。你小子也有文学城帐号,但是写出的都是些无人读的呼口号文章。清华的家伙们认为我靠批清[
阅读全文]

这篇当时写李文亮医生去世消息的短文,又将我们带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时刻。虽然新冠在哪里爆发都控制不住,但是在自由的国度,人们会勇敢地面对死亡,在专制社会则是生活在谣言四起的恐惧中。我留下这些截图是给后人看的,在中国人从牢笼中走出来后他们将会明白,当权者对一个医生在同行群里的善意提醒都不允许。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百忙中汇集文章成书,也是我将[
阅读全文]

这是关于湾区华裔女孩骗进耶鲁的故事续篇,我终于读到记者的原始调查文章。我的唯一批评意见是,不应该将耶鲁ID放在哈佛校门前拍照,当然这是合成的。
耶鲁女孩KatherinaLynn骗进耶鲁还费了不少周折,她是拥有gapyear的学生。从加州申请本身就难,这次被Katherina的实验证实了,原因是她在毕业班那年以加州地址申请过一所藤校。那时她也将她的种族改成了白人和使[
阅读全文]

今天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人,他们分别是西北大学和布朗大学教授,以及法国经济学家。他们因为分析技术以及技术迭代更新对经济成长的影响而获奖,这些基本常识能叫科学吗?法国诺奖得主也是伦敦政经学院教授,他的博士学位是在哈佛取得的。因为他在欧洲,授奖现场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着重谈到欧洲在技术迭代推动经济成长上不仅[
阅读全文]

这是个付费的报刋,我没看到原文,但是大致内容掌握。前段时间,耶鲁的一位白人新生女孩,在耶鲁警察的目送下被驱逐出耶鲁校园。她的全名是KatherinaLynn,来自美国中西部或西部北达科达州的小镇Tioga。她是耶鲁新生,在耶鲁Davenport学院。也就是小布什总统和他女儿芭芭拉所在的住宿学院,耶鲁允许校友子弟选择与父母同样的学院。以下照片前面三张是YaleOldCampus,后面三张[
阅读全文]

今年的诺贝尔颁奖方式打破了一些常规,突破了我以前着磨出来的规律,特别是对导师与年轻博士生和博士后联合授奖的默契。以前我总结出了这两点:首先成果通常是单个研究组做出的,没有外面组的竞争和分享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我这里是指那项研究是独立的研究,诺奖委员会也可能加入一位相关科学家让他们三人分享。另外一点就是,当时的年轻科学家必须在未来成[
阅读全文]

对于控制T细胞亚群那么重要的STAT被诺贝尔委员会忽视,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有些情绪,我们都可以理解。
我是这样判断的:“JAK-STATPathway够格获得诺贝尔奖,WashU医学院校友JamesDarnell、老傅和GeorgeStark三人的组合比较恰当。日本确实是派人在斯特哥尔摩公关的,主要效应是减少美国人的机会”。
老傅认为发现STAT5这个“旅长”控制的Treg获得[
阅读全文]

今天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澳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因为是我完全读不懂的领域,所以比较轻松,可以对今年最有价值的诺贝尔科学奖作些阶段性总结。每年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季节,我都会说美国科学的全球支配地位堪比当年的罗马,甚至比美国的军事力量还要强大。在川普造成美国科学界压力的今天是否同样可以这样说?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三大科学奖己经收官,经济学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