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巴菲特花百亿美元巨资购买IBM的股票,同时又进入英特尔的股东阵营,粗看起来,巴菲特老人好像是改变了投资策略,为自己几十年来没有投资科技股的后悔,在晚年做点校正工作。在我看来,原因远不是如此。巴菲特的投资,基于的是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就是物超所值,而这个理念的基础,又是基于对一家公司未来好几年盈利成长能力的估计。如果是搞短期炒作的话,巴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样子,靠的是大量的低技术打磨、廉价劳力的付出,也就是大量民众长期利益的牺牲,所换得的短期的辉煌。外加普通民众利益牺牲所争取到的国有垄断大企业的“腾飞”。看看那为数众多的农民工和普通年轻人过的日子就知道了。对一个国家“体质”的感觉,得从最普通的人身上去找,而不是那些为数不多的“精英”和富豪。如果就政绩目的,自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最近,中国的网游制造、设计和营销公司的股价大跌,最典型的就是完美世界(PWRD)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完美世界的问题,据说是“谣言”所致,这又一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老问题:中国的商人,到底有多少诚信是可靠的?如果真的是谣言的话,如果公司真的知道和能够善用自己为股东保管的现金的话,这时候倒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如果这些都是忽悠,公司给出的信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2-01-12 05:24:12)
靠炒房发财,是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给那些有钱并且敢炒的人一次独特的机会。接下来,是不是还有靠炒房发财的机会?个人觉得,估计会有,也应该会有。但是,想有当初那样的闭着眼都能够大发横财的机会,恐怕难。这次的国家调控,将会给有准备的人一个难得的进入机会。什么时候应该进入,怎么样进入,就是一个颇有学问的事情了。下面是一篇关于南京人炒房的故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01-11 11:50:07)

柯达的总部在纽约上州,水牛城东边60英里,尼亚加拉大瀑布东边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一个漂亮,小巧而颇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夏天的绿草青青和河水的哗啦啦流声,一直给我不错的记忆。一座小城市,靠着柯达、Xeox、博士伦几家大的公司,打造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虽然在牛气上无法和中国的北大、清华相比,但是,人家毕业生和在校教员获得的若干个诺贝尔奖,恐怕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2-01-11 06:27:10)
一位在商言商的朋友告诉我一个商机,我觉得挺不错的,可能里面有机会。只是自己太忙,只想专注自己分内的商机,就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上次给的酸奶生意,引出了几位有兴趣者,结果估计也是无疾而终。其实,在那个领域,还是有机会的,我也有认识的朋友做的不错。做生意,第一步需要的是胆量和胆识,这也是我分析乔布斯成功时看到的(细节还得看我的《乔布斯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乔布斯的商战》正式出版编辑推荐: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斯蒂夫·乔布斯传》的热销,让世界上很多人熟知了乔布斯的生平。但是,对乔布斯的商战经历,他的创业环境,与竞争对手的过招、胜败手,和个中原因的深入分析,恐怕没几人能道出个所以然来。如果缺了这一块,你读传记,恐怕也就是看个热闹了。现在,本书给你一个看门道的机会。如果你先读读《斯蒂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对于乔布斯,在团结农场的那段日子,和无数文革之后被送到广阔天地改造的年轻人相比,虽然在时间上要短得多,但是,对于他未来人生的影响,也同样深刻。他在里德学院呆了一年半,1974年春天就离开了那里,找了份工作,攒了些钱,为的是他期待已久的印度之行。从这时开始,乔布斯就已经在用事实,来表明自己是一个想做就得做成功的人了。去印度的开支并不小,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里德学院,没有钱,也不在乎物质生活的乔布斯,用20美元租了一个车库,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很多时候,他穿着自己能够穿在身上的衣服,在那里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夜晚。有时候,他就去朋友的卧室,享受一番有暖气的快乐。在那里,除了认识科特基和伊莉莎白这两位知己之外,他还认识了一位一度被他认作导师和知己的罗伯特·弗里德兰(RobertFriedland),这位今天《福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在一个基督徒占主导的国家,小时候,乔布斯的父亲一度想让自己的孩子信奉基督,让他心目中有个值得自己惧怕的上帝。乔布斯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让父母亲开始担心,甚至是害怕。只可惜,只知道鹦鹉学舌,不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解来传递上帝福音的愚蠢牧师的自以为是,最终硬是活生生的将乔布斯赶出了上帝的怀抱。基督不值得自己信奉,那么,该找个什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