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作者|小样2020,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太难了!的确,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病毒、天灾、失业、落榜……每个人都在疫情的笼罩下修复着自己的伤口。打开社交媒体浏览一圈全是负面新闻,我们都快忘记,上一次感受到温暖是什么时候了。生活的本质就是起起落落,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件事,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照耀你,让你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话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与一些牵着狗狗的铲屎官擦肩而过总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嗯??这狗狗跟狗主人长得有点像哎?!可明明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啊。但这突如其来的神似是怎么回事!!这时你不禁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眼神出了问题?哎,还先别急着否定。你不是一个人!GerrardGethings来自英国伦敦的摄影师和你有一样的困惑。还别说,这张照片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9-21 13:00:36)

作者:少年怒马收录于话题《木兰诗》的价值无须多讲,初中课本都学过。今天就聊聊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在我看来,诗中没有写到的信息更大,也更重要。陆游说“工夫在诗外”,木兰诗的工夫和信息都在诗外。01北朝民风彪悍,文学质朴。尤其民歌,非常接地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1500年前的文字。《木兰诗》也是这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河南中路至中山东一路区域)将于9月12日正式开街,人们熟悉的“中华商业第一街”也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 在这条东拓路段上,有一座老上海人记忆中的标志性建筑——中央商场(如今已成为“外滩·中央”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变化,沉浸在海派浪漫灯光中的商场已不是过去的模样,然而当老上海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叉少 九十年代,《大宅门》导演郭宝昌组织了一次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大聚会。 他带了剧本到宴席上,原本只想顺便让张艺谋看看,没想到变成了那场聚会谈论的焦点。 田壮壮忽然说:“我建议咱们每个人在里头串个角色给宝爷助威。”大家讨论决定拍摄期间半年之内,每人来客串一天,提前三天报备郭导。 张艺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70年代,宗其香在漓江上写生宗其香(1917.11.30--1999.12.29),江苏南京人。幼家贫,自学美术。1937年当徒工时,《山水》即入选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人物、山水画,尤长夜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俞平伯后半辈子的生活都和这几个潦草的批字有关。 俞平伯是昆曲爱好者,也是昆曲的推进者。这个一辈子痴迷昆曲的学者,实际只正式上过一次舞台演昆曲。他当时扮的是丑角彩鹤,画个白鼻子。 俞平伯上台后咳嗽一声,接着大声说了这么几句台词:“好跌啊,此跌美跌,非凡之跌,乃天下第一跌也!” 据说俞平伯音调念得铿锵,声音出奇地大。看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来源:王耳朵先生 你知道他是谁吗?” 那天,和几个老友小聚。 有人将一张身材发福的中年男人照片放在我们面前,如果不是朋友提示,我根本无法想象他竟然是16年前那个火遍全国的“西域歌王”刀郎。 你知道刀郎的真名叫什么吗?” 朋友的第二个问题,更是让大家露出了“懵逼脸”。 我也是翻遍了脑海中那段遥远的记忆,才想起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无根的丹青 撰文/许知远 壹。 “拉萨的马路上全是尿的味道,夜晚时,牦牛就直接在睡在路中央,寺庙里飘出酥油香”,陈丹青这样回忆起对西藏的第一印象,“当时觉得像是到了外国了。” 那是1976年的秋天,陈丹青23岁了。他是个英俊的年轻人,178公分的修长身材,有一张南方人的清秀面孔,大眼睛、鼻梁挺直。当他笑起来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少年怒马 01 崔颢开通公众号的时候,才刚过20岁生日。 彼时,大唐的诗坛上,已经群星璀璨。 王勃给南昌地标建筑滕王阁写的广告词,被放在初唐诗的压轴位置。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哭过了。 贺知章已经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年龄。 同龄人当中,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组合成“边塞四大天王”,豪气冲天,牛气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6]
[217]
[218]
[219]
[2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