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ST.PaulSchool,NH
长子王烈(FREDWANG)出生的时候,正是王安草创公司最开始最艰难的时候,到了FRED上小学,家搬到剑桥市,他妈妈觉得那儿的公立学校不够好,于是付高昂学费,把他送去一家名叫“荫山”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随着老二老三的相继诞生,王家又搬了一次家,这次定居在波士顿郊区林肯镇,从此他们安居乐业,没有再搬。小镇林木葱郁,青山秀水,更毗邻美国历史名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2-10-07 12:32:33)


我洒下满径秋红
静候着你的脚步
我细心地守在那个角落
只为那天
你望叶的清澈
我在夜雨里欷缩
又在秋阳里欢欣
我听到了你的脚步---
可是
风起了---
我飘过你的眼眸
停在你
看不到的角落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2-10-05 19:59:04)

尽管都已随风
失了悲伤换了感动
散了的那些笑声
没有再来
今日秋霞迷茫
不知你是否已过情愁
在欲暗还明的暮雾
还是在阴晴未定的黎明
尽管都已随风
仍想知道你是否已过情沼
在寂寞的小岛里独行
还是在那方人潮里浮游
尽管都已随风
为何还会停留
那一线的透亮
在你的方向
早已成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肯宁翰是个销售天才。
他聪明,能说会道,左右逢源;他是爱尔兰人后裔,勤奋坚定,野心勃勃,渴望成功。从小他就认定,总有一日他会出人头地,比份属中产的父辈过得更好。为此他一直努力,在王安公司,他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因为老板王安是个沉默寡言的东方绅士,正需要一个外向的人来互补。于是,他在片言只语中努力揣摸老板的意图想法,再凭着自己的天份和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第七章横空出世办公王
1976年六月,深夜。 麻州北郊,托斯百利(TEWKSBURY)王安公司大楼。 霍伯路在挑灯夜战,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忙碌,汗流浹背,分秒必争。同事们都下班走了,他们都帮不上忙,有的在干着急,有的在殷殷期待,有的却不看好这个闻所未闻的新机器――包括专管营销和服务的强势副总肯宁翰(Cunningham)。眼看明天一早就要在纽约参展亮相了,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第六章纵横江湖双怪杰
王安公司内部的人才越聚越多,卧虎藏龙。有些个性独立不羁,颇有几分江湖豪客的味道。他们最需要的,还是一个能完全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幸运的是,他们发现来东方古国的大老板挺好相处,喜欢天才和聪明人,容许手下日日吵架却从不劝架,还特别不喜欢裁员。王博士低调勤奋,沉默坚决,事无巨细必躬必亲,行事方式就象东方大家庭里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第五章一个王朝的崛起 一切准备就绪,初入商场,王安也没啥高招,只有老老实实地对着黄页按图索骥,打COLD CALLS,没人听电话时就按地址寄一份传单。由于早先做磁芯研究和一些大学搭得上线,他就先联系大学。这些招数都不能马上见效,他就琢磨弄一个有应用意义的电子仪器去展览会参展。 六百块的存款在第一个月就用掉了两百,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第四章一人一桌始创业
在哈佛计算机实验室的老板和同事眼里,王安是一个能干却沉默的中国人,他很少说话,带着浓浓中国口音的英语让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能一句讲完绝不会再讲第二句。还好,一直以对手下严苛,随时引发火爆脾气著称的艾肯老板却奇怪地对王安很和气,从来没有厉言疾色地训过他,工作上对他更是信任,不断给他加码加薪。他甚至还请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第三章石破天惊的发明
1948年,王安来美才仅仅三年半,博士毕业,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哈佛计算机实验室递交了一份工作申请。很幸运,他受聘当上了研究员,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可接触到MARK系列最新大型电脑的少数成员之一。MARK最初由IBM公司资助,后转由美国空军资助,设计师是美国电脑先驱艾肯博士(HowardAiken),他在1943年研发的MARKI是美国史上第一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二章从上海到哈佛 王安生于1920年,中国上海,一户普通人家,上有姐姐,下有几个弟弟.当时的中国,刚刚摆脱了数千年的封建体制,进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战乱不断。 王父在上海三十哩外的昆山一所小学教英文,属有学问人士。在学校有时因战乱停课时,他就当中医替人治病,因此在当地广受尊重。王父在上海交大上过一年大学,在民初,这样的学历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