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1。由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读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直觉思维是神圣的礼物,理性思维是它(直觉)的忠实的仆人,而我们现在却创造了一个社会-它给“仆人”以荣耀,却忘记了自己神圣的礼物。”("The intuitivemindisasacredgiftandtherationalmindisafaithfulservant.We havecreatedasocietythathonorstheservantandhasforgottenthe gift.") 爱因斯坦这句话的意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约是这个意思:由于自己一辈子没有被人当成人,所以自己也习惯了不把自己当成人。由此,一旦有人把自己当成人,自己便不自在起来,觉得非常的不妥,因为,别人怎么可能把我摆在一个和他们一个等级上呢?于是,一定要“涌泉相报”,把别人抬高到“神”的程度,以显示别人和自己的等级差距。一句千古名言,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2-04-05 12:24:30)
都说天才是 1%的天分,99%的汗水,我说天才是1%的天分,99%的享受(注:这个1%的1,不是十进制的1,而是二进制的1,即1与0,“有”与“无”的1)。 说天才是1%的天分,99%的汗水,这是人才们(以及蠢才们)的“天才梦”(或者说"白日梦")。人才们以为,任何人,只要付出和天才们一样多的汗水,就能成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你想放声唱。。。” 
-看美国电影“哈罗德和莫迪”
在看了“试试抓住我”(TryAndCatchMe,电视剧“哥伦布”Collumbo-一个系列长篇侦破连续剧的一集)之后,我就被老太婆演员露丝·戈尔丹(RuthGordan)的性格和演技所折服,再加上不久前有两位朋友强烈推荐她演的另一部影片“哈罗德和莫迪”(HaroldAndMaude),我终于抽时间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70年代的老电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好心武装起来的愚昧!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国的种族歧视,向来是美国的“国情”之一,所以很多中国人,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的,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在大陆没有出过国的,也常常好奇地问:“在美国中国人受到歧视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个人的回答将不会是黑白分明的“是”或“不是”,因为,虽然总体说美国的制度非常平等,一般人的平等意识也大大高出中国人,但种族歧视在美国是确实存在的非常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商品艺术:人性虚荣的最佳装饰品 ---兼谈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堕落   还在80年代初,美院的学生中就流行起一个汉语词典里没有的词汇:“菜画”。“菜画”即商品画,专门为市场“制作”的“商品”,为别人搞的“创作”。这些画或者在题材上哗众取宠,或者技巧上故弄玄虚,总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的眼球。 对于以内容取胜的一类,画家主要在题材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从小生长在美术环境中,又接受了多年的美术专业教育,但我从来不知道,也更不了解关紫兰这个人。仿佛记得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当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前不久在网上的对艺术的讨论中,有网友提到她,于是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她的画作,顿时为之倾倒。首先我对她的艺术的印象是“简练”,“大胆”和“不拘一格”(构图)。另外她在画中体现的自由更令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中国文化最缺乏理性,这个说法早已近乎于共识(至少笔者同意这个观点)。那么,什么是理性呢?笔者自己曾经尝试着自己的答案,也零星地地读过一些哲学家们的解释,而最近在读了刘晓波的“论理性精神”之后,更有心扉洞开之感。这是一本近两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逻辑严密,语言精练,读起来非常流畅。文章开篇就“理性”一词作出了他自己的定义:“。。。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试析两种在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病态人格
云易 人的成长,大凡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自主的一个发展过程。童年,是一个人的全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儿童都自然地兴高采烈地接受这个世上的一切信息。童年也是人生最好奇的阶段-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对很多在成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现象和事物惊叹不已。所以有“儿童最热爱生命”的说法(这个说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