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迪成长笔记,原创公众号

三娃妈妈 · 写生活 · 写信仰 · 写成长 业余写写,愿这些文字,成为你的一盏小灯。
正文

被愧疚绑住的心:打破 “劳苦换被爱” 的咒诅

(2025-11-11 22:56:22) 下一个

在垃圾桶前的愧疚

 

那天,家里的垃圾桶满了,我本想去扔,却觉得费力,心里有种莫名的内疚。婆婆腰疼,却毫不犹豫地去捡,她忍着疼,把垃圾扔下去。我站在原地,满是尴尬和愧疚——为什么我不能去?为什么我总觉得必须行动,不能停下来?

我发现,这不仅是家务问题,而是一种深深植入生命里的“程序”:

  • 道德捆绑:休息=罪,停下就是自私;

  • 不配得感:别人为我付出,我觉得自己不配;

  • 愧疚感:看到别人辛苦,我必须去分担,否则就是坏人。

     


 

童年的深层程序

 

小时候,外婆骂我不懂事:“怎么这么恶毒,家里那么难,还要读书!”父母也会说:“让哥哥弟弟去读书多好,你为什么不打工赚钱给家里用?”

于是我学会:家里有什么事,我都要尽量参与,才能减轻心里的愧疚。被家人服侍,我无法享受;看到别人辛苦,我必须行动。

刚信仰时,这种“内在程序”更明显。当祷-dao告轮到我的时候,我害怕坐在中间,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么多人祷告,不配被爱。


 

母亲与婆婆:旧模式的延续

 

母亲瘦小,养育四个孩子、干农活、做家务,坐月子也没办法休息。父亲勤劳踏实,却不关心她,她的劳苦被当做理所当然。

婆婆则更极端:看不得任何人忙碌,家人或外人都一样。保洁、物业、维修,她都小心讨好,闲下来就像犯罪,身体不好,却硬撑着行动。

我看着她,看到自己。我们都是被旧程序驱动的人:看到别人忙碌,我必须行动;被关心,我感到不配。


 

婚姻与家庭:现实中的程序

 

老公身体不好,忙着大事:工作学习和未来规划。生活琐碎,垃圾、碗筷、清洁,却常落在我手上。他说:“你累了就休息,等会做就好。” 我理解他的关心,但这无法解除我被程序绑住的负担。

愧疚感仍旧驱使我行动,即便身体疲惫,即便理智知道自己有权利休息,也无法停下来。


 

觉察:认识自己的程序

 

这些道德捆绑、不配得感、愧疚感,就像深植内心的程序,驱动我的行为、情绪和念头。信仰让我慢慢明白:S爱我们无条件,不因为付出,而因我们存在;愧疚感和不配得感,是旧程序的产物,不是本质罪恶;休息不是自私,被爱不需要条件。

我在祷-gao告中对S说:“Z啊,我承认这些程序深深影响了我,我愿意慢慢学习被爱,也允许自己休息。”


 

温柔地重写程序

 

我开始练习:

  1. 允许自己休息,即便婆婆总是让她自己处于忙碌状态中;

  2. 表达感受,而不是立刻弥补:“我累了,希望能有人帮忙。”

  3. 感激别人,同时尊重界限:看到他们的付出,但不把愧疚绑在自己身上。

     

慢慢地,我发现这不仅是自我保护,更是一种成熟的爱:爱不是靠忙碌换来的,也不是靠付出去证明价值。爱是温柔和平衡的,在被爱中学习去爱。


 

结语:从愧疚到恩+典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如果你也曾被家庭、责任、道德捆绑,觉得不配被爱、无法休息,愿你记住:

S的爱从来不需要交换。停下来休息,并不是罪;愧疚和不配得感,是可以被察觉、被释放的旧程序。

愿我们都能学会在生活琐碎中休息,在恩+典中被修复,重新学习——如何既被爱,也去爱。

 

嗨,大家好,我是曼迪~

上班族,基督徒,有三个孩子,平时忙得团团转,但我喜欢记录生活里的小瞬间和成长中的点滴,也想更多见证在天上的 Fu。有兴趣可以看看谷歌博客 Blogger mandyjesus 曼迪成长笔记

 

你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吗?

欢迎在留言区聊聊,我会认真看每一条评论。 

 

? 曼迪成长笔记

三娃妈妈 · 写生活 · 写XinYang · 写成长

业余写写,愿这些文字,成为你的一盏小灯。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点赞,关注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