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夜话

当遇到困惑时,上帝离我们太远 , 而近在咫尺的同类又在认知上众说纷纭。请允许我借此宝地,排遣、自说自话。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学家的尴尬

(2023-03-11 22:30:37) 下一个

        随着美联储八次加息,美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以消费型为特色的美国经济主体对劳动力的需求仍表现强劲势头,尽管高科技行业不断裁员,但有些雇主抱怨在就业市场招不到合适的劳动力的大有人在。加息非但没有有效地抑制通胀,反而使某些金融机构压力巨大,引爆银行关门,昨天硅谷银行的暴雷便是一个不祥之兆。

       于是美国经济学家和华尔街金融分析师们纷纷反思以过去对付通胀手段和货币收紧政策是否能渡过即将到来的经济”飓风“。

       实际上,错误地把脉经济走向,祭出不恰当的措施在现代经济社会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事情。经济预测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各国经济学家:预测准确则一炮走红,反之声名狼藉。

        记得四十四年前,初次接触当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感到自己找到了经世济民的宝藏,书中道理易懂且引人入胜。但碰到当时震耳欲聋的《资本论》时,自己却感觉完全找不到北并且倍感沮丧。

        以后囫囵吞枣地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涉及到的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经济学派理论,不知不觉地在一门叫做经济学的学问上磨蹭了七年之久。 

 

       现在想来,年轻时除了几年插队的皮肉之苦外,就是那几年在经济学上倍受的折磨和困顿,真是不堪回首。

 

       1987年作为计划经济大本营的Economist 在世界银行中国处工作见习时,渐渐感到所学的经济学的理论对现实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指导作用,不尽人意。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与经济学绝缘,阴差阳错地避免了身为经济学者的尴尬。

 

     那么,经济学家到底是在做什么呢?

 

    他们试图解释人类的经济活动,规范人们的行为,预测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引领人类经济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天朝上国,经济学升为当今显学,经济学家自然就成为权贵们的新宠了。

 

     大国特色经济学难以自洽,我们姑且不论。即使邯郸学步西方,其微观经济学中的供与求市场均衡理论是建立在人们信息的获得完全对称、市场完全竞争的基础上的。这在网络通畅的今天也做不到商业经济信息对称,即便在自由程度极高的发达国家也找不到完全竞争的市场。加上一些税收,福利,环保等法律法规因素,以及事实上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垄断,使得价格扭曲。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商业周期、就业、通胀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等理论,更是无不带着实验室里假设条件的痕迹。
 

       经济学家们不论是在轻车熟路的计划经济,还是在报守教科书上的西方理论方面,那些基于某些假设条件,恰恰这些条件往往是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的或极为简单、有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人性的贪婪。因而他们做出的预测、给出的方案,往往是错误的,与真实的经济运行,南辕北辙。

 

      我觉得,预测对了是你的运气,预测错了才应是常态。灰头土脸才是东西方经济学家们的本来面孔。
 

         纵观历史,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是始于经济学或经济学家的诞生,也不会止于经济学或经济学家的消亡。经济学或经济学家的出现无疑为解释这个世界多出了不同的视角,至于所提出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那只能让实践验证了。

         今天科技创新和网络人工智能的发展-- ChatGPT-4势不可挡,必定会催生许多全新的行业,从而改写了传统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使得这些领域在形式和概念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活动中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也在内涵和外延上也在更新。经济学不应报残守缺,而是要回答新形势下的疑惑,引领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们若能铭记凯恩斯的遗训:“经济危机何时发生不可预测”,也许会释怀良多。毕竟,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要有人去领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杨和柳 回复 悄悄话 想看这样的文章,但是不能只做文献综述。哪怕预测错了,在预测过程中对各种因素的分析,也能对人启迪。强过为了不出错而喏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