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世界

禅世界是一个独立的、非政治的和非营利的佛法修学机构,是一个供同修交流和砥砺的平台。我们使用先进网络技术,以开发修行者个人化、社区化和智能化的交互虚拟世界为目标,长期为此时此地的修行者服务。禅世界网页:chanworld.org
正文

梅塔-扎好你的筏,因为你要超越

(2023-01-26 12:51:18) 下一个

扎好你的筏,因为你要超越

梅塔

2022年8月9日


        《金刚经》从历史上看显然是大乘经典,也是北传佛教中国禅宗的根本教典。般若广场和禅世界佛法修学研讨会以往对《金刚经》作过要点讨论和整体修学。看来大家意犹未尽,提出主题继续探讨《金刚经》的名句之一:“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最有趣的一件事,也许是希望从中看出人们对佛法修学的观点如何不同。

        人们往往把自己喜欢的《金刚经》的句子当成其要义。比如关于其主旨,有人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人说是“无我”和“离相”,有人说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等等。《金刚经》按“如是我闻”的开首语,一直被大乘学人当作释加牟尼佛所说,但是有几人敢说自已如实了知了佛陀在此经中阐扬的真实义呢?幸好“筏喻”在原始教典里多次出现,因为佛陀就经常在那时古印度的众多河流上奔波,凭借桥、舟、筏过河,甚至趟洪流直接而去。筏于他而言是再普通不过的渡河工具而已,用它给弟子们打个从此岸到彼岸、从世间到超越世间的诸方法的譬喻,人人皆懂,根本没有什么神秘可言。

        我不想说我从《金刚经》看到的“即相离相”就是《金刚经》的要旨,虽然在不断学习《金刚经》之后我有这样的体会。须菩提在经文开首向世尊问出在此世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世尊答道: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是的,作为一个佛法修学者,你应该在这个世间找到降伏自心、安身立命并快乐安住的方法,一个对修行冷暖自知的实证方法,一个解决烦恼和不断解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在此世间玩弄超越世间的所谓究竟的名相和境界。你需要即相,用正念禅的修习了解你自己的身、受、心和你周围环境、社会、宇宙种种事物的苦、集、灭、道的具体运作。你找到适合你的筏,扎紧它,就在此世间开始渡河而不是去讨论什么超现象界的神秘和玄学,诸如涅槃和解脱之后该怎么办、渡河之筏还要去留之类的东西。如果你不了解此世间的相,你甚至连扎筏的材料都没有,哪有什么渡河之筏可言。大多数人不了解一条适合自己的筏,没有一条在惊涛骇浪里坚固的筏,甚至都没有一点如实之筏的影子,却高谈阔论筏的存废、有无、要还是不要,刷什么漆,打什么旗号,你不觉得可笑吗?在此岸,在筏上,你当然有所谓自我的名号,根本不需要去搭理那些只关心和津津乐道“彼岸”、“究竟”、“弃筏”、“神通”、“真我”和“真性”等“高级”概念的人。

        佛陀在《金刚经》说了世间真谛,紧接着立刻教导须菩提,似乎生怕弟子误解了核心教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 –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是的,佛陀要你在“即相”之时,就要“离相”,因为他知道你在世间经历种种事物和现象,甚至对布施和忍辱等大乘佛教所说的六度,由于长久以来的习气都开始执着。你的渡往彼岸的筏可能花里胡哨而抵抗不了狂风,可能久泡在岸边开始腐朽,或你自己可能玩各种花样,在此岸乐此不疲而迟迟未能起航。佛陀要你记住你的目标在于解脱此世间的烦恼痛苦,觉悟一切本质空性,以及成就你自己的平静和清净,而不是在现象界的生灭起伏中浪费生命。他可能建议你修理和强化你的筏,舍弃那些五彩缤纷的旗号,就在此时此地将筏撑出此岸而去 – 马斯洛的人生成就的金字塔甚至可以作为参考 – 充满正见、正念和精进地去划你的筏(八正道)而实现你的超越。

        第一步,扎好你的筏,因为你要超越这平凡世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