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家的花园,美食和音乐

琴棋书画诗酒花 ,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载一篇《平仄两通字之我见》:

(2010-11-26 15:40:06) 下一个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12554&tid=2722435589029756928&ref=regulartopics

 作者:来吧路人甲

  诗云:

  欲忘未忘灯火阑,得过且过启心宽.    

  冰凝已凝尘缘聚,愿望难望心意寒.    

  可惜是醒犹未醒,无聊惟看完还看.    

  翻寻味听歌听梦,往日情叹不可叹?

  --平仄通-七律 旧照片〔旧作改〕

  

  平仄两通指的是该字任何意义都是可平可仄.大概只有几十个字.另一种是同字异韵,异义异韵,字虽同,义不同,平仄不能相混.这有几百个字.这里只谈平仄通.

  上面七律把平仄通安排于二四六七追些平仄不可移易的位置,以显示是真正平仄两通字.

  最平常的平仄两通字是看,听,叹,誉,忘,望,过,凝,醒,虹,霓,过,〔过错仄除外.〕,观〔寺观仄除外〕,帆,嵌,...

  平仄两通字是杂体诗的万应膏药,开拓格律杂诗更广阔境界.〔如平平平仄仄,回文:仄仄平平平,下三平,忌.于此,在第三字用了平仄两通字可解决困惑.〕

  杂诗反覆体历来一直都不计较平仄,因为几乎不可能.我以平仄两通字+折腰体+正体,将之规范入格律.似是成功的.如:

  酒茶诗情

  柳湖珍饰看,茶吟律诗听

  酒酤醇色叹,遐沁逸思醒.

      

    

    〔至于其他如:思,动词平,名词仄,...等并非平仄两通字....枫红秋思系思亲.是同字异韵.〕

  

  

2010-01-16 11:31:57 >>

    作者:陈誉 回复日期:2010-01-16 10:04:29 

    突然醒了坐沙发

  ----------------

  我的沙发易坐

2010-01-16 20:58:34 >>

    谢谢各位顶贴.

  常用还有:兼,蛩,眈,售...

  上面的誉,应是动平名仄.

2010-01-16 22:20:21 >>

    一个大人物:谢谢指教.

  既然先生提到王力,这就好辨.因我也基本认同其理论及总结.

  由于广韵成于宋初,206 韵部.平水韵成于金朝,106 韵部.一般认为是广韵之归略本.韵部少了一半,有更大活动空间.后人亦渐渐依平水韵作诗了.所以我的回答以平水韵而不以广韵或唐韵切韵.

  我说的是平仄两通字,并没有说通音.既分属平仄,音当然不同了,这应是常识.这点与你并无不同.至于我说任何意义,可能有语病,应说任何〔时候〕会好些.而你说两通字是杜撰的,也只好由你.因韵书上〔手上刚好有合壁〕,都是〔某韵通〕云云.要拗也无谓.

  我说的几十个字,其实王力先生只说了十几个字.而是我的朋友〔最早设计网络韵书者〕从诗韵合壁及佩文韵府等检察得来.但大部份属僻字,用之极少.所以我亦只列了十几个.

  再说一次:是平仄两通字,不是平仄两通音.〔我不至于傻到平与久会同音.〕

  至于读音,以前也有发过贴,只是一时找不到.大约是说:平水韵的音韵在过去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书面文学语音韵,井非当时的实际读音.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它始终和任何时期汉语口音都存在着距离.平水韵并非代表一时一地的.而是既反映了当时长安周遭方言的特色,也保存了相当多的古音成分〔在古诗中〕,并参杂了当时某些南方方言特色.这部韵书实际是中古汉语的全面总结和调和.这说明,近体诗所采用的诗韵,在语音结构上一开始就和口音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个问题之所以没人非议,是诗家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用于诗作的书面语音韵....打住,不然越说越远了.

2010-01-17 14:01:51 >>

    欢迎讨论.

2010-01-18 00:07:09 >>

    谢大人物讨论.

  真正像样的好格律诗也没有几首是用平水韵写出来的。所有唐诗,以及宋朝早期的格律诗都不是用平水韵写出来的,实际上平水韵形成以后格律诗就接近灭亡而寿终正寝了。

  ----------

  这不明白.平水韵只不过是广韵,切韵,唐韵的宽松化.而肛化表着近九百年来梧律诗的分韵标准,怎就寿终正寝了.有清一代诗的复兴难道不是以平水韵为准绳?唐诗虽不按平水韵,但宋以后历来审诗者还是以平水韵为其最重要评判.因相对于广韵等,平水韵是宽的韵.

  

  楼主认为极少。这是对的,非主流的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多,这个极少数的存在其实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所以大人物是不认为该有两通一说。

  -------------

  平仄两通字乃韵部的一小枝,并非主流与否的问题.一株大树只有一个主干,把所有枝叶去掉了,就只能是秃树了.当然你可以把枯枝去了,但两通字不是枯枝.还有异义字也不是枯枝.特别是:看听望叹...之类其使用频率更是惊人.

  另者,作为一个杂诗作者,平仄两通字确是杂诗格律化的一大扳斧.

  

  诗的格律轨迹一直是向着宽的方向走的,以前如是,以后也不会变.如诗韵,向今音靠拢[不是取代]在所难免.问题是不能把口语当成诗韵.诗韵是诗的书面音韵,而非口语.

  

2010-01-18 17:48:42 >>

    前面所写基本凭印象.今日找来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就平仄两通字转述如下.

  第一章 近体诗

  第十二节 声诟的辨别

  12.6

  ...(一)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此类大约因为原来读平声,后来在口语里变成了仄声(或兼读仄声),而诗人在吟诗时却随意用古代的读法或当时的读法。

  12.7 (一)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

  看,..过...望...忘...听...醒.

  〔王力先生举了此六字说明.其中指出过错之过,声望之望必读仄;,〕

2010-01-18 20:17:36 >>

    我不是诗理论研究者,对于王力先生等前辈极少异议.因王先生从西南联大开始在几代学生协助下几十年所作的努力,我向来钦佩.至于说他是揣度家,更说不出口.但私底下,我相信作为任何人,包括你我,都是揣度家.只是他有名,有权威,较易被人相信,我或者我们不成.

  说实在,开创鼎新,变革,在正统诗中我不敢.因我吸收还很不够.不深入了解其中,而自以为是,我没这胆量.但在杂诗中,我有时会试一下的.因杂诗有很多处女地.

  我对王力诗理论提出过异议者大概是八,九年前初学诗时.对其犯孤平定义在网上发过意见.王力说〔大意〕:格律诗的平收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我认为〔仄仄仄平平〕这最正常句虽符合犯孤平定义,但并非犯孤平.因而认为王力之定义不严格.至于其他,在我有疑问时,还是最信王力先生.原因只有一个.王先生得到那样多人认同,不是浪得虚名.至于王先生的诗,倒是四平八稳,但还是少看了.

2010-01-18 21:45:01 >>

    说实话,我没看王力在《古汉语通论》看汉语诗律学是因为要学诗.

  而我肯定不是断章取义.因在此书中,甚至在另一本〔诗词格律〕的犯孤平定义中都没提到特例.

  定义是要严格的,不能有丝毫差失.不像一般叙述可以偏重.而且也不能要求别人去看另一本书来了解答案.

  不过这是陈年往事,我也知道王先生不可能会有如此闪失.但当时确有几个资深的诗者亦觉得不规范.可见这确是王先生的疏忽.今日听你一言,算是明白.但乃认为其定义有失严谨.当然也不会影响我对王先生的尊重.

转载自:天涯社区

原作者:涼亭主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