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人生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正文

质数的表示、有关猜想以及解决方法

(2022-09-07 10:44:01) 下一个

数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质数(又叫素数)。质数就是在整数范围里不能再分解成两个更小正整数之积的整数,也可以说,质数是整数运算的“原子”。研究质数的性质是如此之困难,以致于任何关于质数的问题,我们几乎都无法回答。一些著名的问题有: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提出),孪生素数问题,Fermat质数问题,算术级数中的质数分布问题,abc猜想,等等,都是对人类智力的挑战。

陈景润在1966年宣布证明了“1 + 2“,即一个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质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质数的乘积之和;详细证明在1973年才发表出来。此前在1962年,潘承洞证明了 “1 + 5”, 王元证明了 ”1 + 4“。在1965年,维偌格拉朵夫、Bombieri等人证明了 ”1 + 3“。

在孪生素数方面,2013年5月,张益唐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工作”。他在不依赖未经证明的猜测的前提下,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素数,其中每一对素数的间隔都小于7000万。这离根本的孪生素数猜想还差得很远:要证明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 使得 p + 2是素数。

为什么质数的研究如此困难?因为它的分布没有规律、没有确定的表示。数论研究使用的有筛法、三角和方法、圆法、代数曲线等。华罗庚在1975年设计了一种用不定方程的解数来表示哥德巴赫的方法。但用三角和式表示的同余式限制条件难于估计,因此做不到最后的结果,尽管他的学生那吉生做了很大的努力。

筛法似乎也到头了。它原本是Eratosthenes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提出的:把2到某个数(如100)的所有数列出来,留下2,划掉所有其它2的倍数;留下3,划掉所有其它3的倍数;再留下下一个尚未划掉的数(现在是5),划掉其后它的所有倍数;这样一直进行到最后一个数。所留下的就都是质数。近代数论学家们把它写成了筛函数的形式:满足一些不等式及同余式的正整数的个数。不定方程的解数可以用三角和的积分来表示;只要通过计算证明个数大于零,问题就解决了。

最早关于“质数的个数无穷”的证明是Euclid在公元前300年给出的,使用的是反证法。要判定一个数N是不是质数,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最原始的办法是平方根方法:用不超过N的平方根的所有质数依次去除N,如果N能被某个质数整除,那它就不是质数(是合数);如果它不能被所有这些质数除尽,它就是一个质数。整除性的判定,可以用同余式(Gauss在1796年提出),化为等式。基于同余式,Wilson定理给出了一个数是质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p – 1)! + 1 = 0 (modp),接着,同余式可以用三角和式表出。只是阶乘太大,我用无穷级数中的变量代换把它变小了,以便于估计。

在18世纪,欧拉通过Zeta函数来研究质数,得出了质数分布的初步估计:不大于X的质数个数Pi(X)与X之比,当X无限增大时,趋向于零。1848年,契比雪夫证明了Pi(X)与X/LnX差不多大。1896年,Hadamard用复变函数的积分证明了质数的分布定理。1916年,Hardy和Littlewood创造的圆法,可以估计不定方程的解数。1937年,维诺格拉朵夫创造了三角和方法,证明了三素数定理:每一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这一切成就了解析数论。

另一方面,代数数论研究代数数,亦即整系数多项式的根。19世纪中叶,Ernst Edward Kummer在研究Fermat大定理时,引进了理想数的概念。质数也能分解为理想数的乘积—这一揭示远比证明Fermat大定理本身要重要得多。Fermat大定理说的是,不定方程x^n + y^n = z^n当n > 2时没有正整数解;此结论由英国数学家Andrew John Wiles在1993年证明,使用的是代数几何的方法。1980年我刚上大学时还在用几何方法去找有理根呢,没想到代数与几何可以完美地结合。

多年前,在2013年11月7日,我把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代数几何、Feynman积分都结合了在一起,形成了自创的无穷小分析,彻底揭开了质数的奥秘,还有物质的秘密;从此有了Mattermatics这门学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牧爷 回复 悄悄话 请查悄悄话,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