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蓓蓓

喜欢写随感,东南西北,想到啥写啥
个人资料
gaobeib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栋新古典主义别墅

(2021-08-07 01:59:16) 下一个

昨天去了自己喜欢的Luisenviertel,那是一条老街,从头到尾都是小店,出售精品服装,首饰手表、日用品、家具、图书等等,期间还夹杂着许多意大利餐馆、日本餐馆、酒吧、咖啡馆、冰淇淋沙龙,应有尽有,档次也各不相同。穷人富人外国人当地人老年人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挡位。我每次走过那里,都很尽兴。昨天恰巧教堂也开着门,终于见到了真面目,里面好漂亮,尤其是祭坛和天窗,点了二支蜡烛。去了对面的咖啡馆休息,吃吃喝喝,看看过往行人。回程去花店买了一束怀旧色彩的花,又坐上空中吊车回家。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一栋新古典主义式样的豪华别墅。因为Luisenviertel被打造成了吸引旅游者的小区,在那些拐拐弯弯的小巷子里,还有许多土耳其人为穷人开的便宜小吃店、艺术家的画廊、手工品小店,琳琅满目。所以,在入口处有一张示意图,上面标注了一些著名的看点,那里还有一个后花园,过去是贵夫人出钱建造的,别墅便坐落在那里,对面有古城墙,还有小路通上山,山上有神秘的大树。

因而,我们去拜访了这栋别墅,当然只能在外面看。但是,也够过瘾的了。过去的地盘一定很好,有广大的花园绿地,但是现在开辟了许多街道,别墅就坐落在了大街的边上,很多来往的汽车,太闹了。

这栋别墅叫Villa Frowein, Frowein 是当年一个很有名的经济官员,为普鲁士帝国顾问。建造这栋房子的建筑师名字不详,只知道是柏林的一个外国人,有法国背景。

我们先去看了墙上的牌子,这栋房子现在已经被保护起来了。

牌子上表明,这栋房子建于1870年,主人是普鲁士帝国的Rudolf Frowein和他的太太。注意他太太的娘家姓名DE WEERTH透露了信息,这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家族,这里大片的花园,就是他们家捐赠的。可能,就是娘家人出地皮,让女婿在这里造了屋。

房子几乎是四正方的,可以看到房子前面有车站大街,当年这里一定很幽静,大片的绿化。现在有点可惜了,人类要求发展,无法弄。

房子是用沙石建起的,装饰有好看的壁带,还有栏杆柱子。房顶都有斜三角的门楣,里面都镶嵌有人物,我没好好仔细地看,没有察觉,也许是太高了,不引人注目。据说,还有些雕塑也已经失落了。

这些雕像外面罩着网,是为了阻止鸽子在上面停留,因为鸽粪会破坏石头。

上图右边是别墅的正面,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这面。过去大门前有很长的斜坡通道,地面是上海人熟悉的弹格路,用于马车进出。现在完全变样了。

据说里面也很有看点,这么雄伟的建筑,里面肯定也不差,可惜我们没有眼福。今天里面是律师事务所和一家房地产公司,外人不得进入。这个墙上的雕像,我们也没有看到。因为这里附近是公园,许多流浪汉围着建筑在那里喝酒,我们走过去的时候,还对我们嚷嚷。我们只能远远地看。

那么,这个Frowein(1838-1918)到底是什么人呢?原来他是纺织业大亨,有自己的公司,生产丝绸。我们知道Wuppertal有纺织工业传统,恩格斯家族也是做这个生意的,就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恩格斯家族最会做生意的人是恩格斯父亲,有很大的成就,以后那个家族就慢慢衰落了。

再说回Frowein, 他娶了一个太太。有钱人都是娶有钱人的,为了钱滚钱。太太叫伊丽莎白DE Weerthe(1840-1927),1900年她住进了这所别墅。她娘家人历史上当过银行家、商人、房地产大亨、政治家等等,Wuppertal的Elberfeld, 也就是这个地区好几任市长, 都是他们家人当的, 他们自己家也有宏伟的别墅。这个寡妇去世之后,别墅就卖给了政府。后来这栋楼做过希特勒政府的办公地;二战之后,先是成了盟国军队的办公地,后做过音乐学院和学生宿舍(哇,住里面的学生好幸福!);也做过铁路公司的行政处,铁路在过去的年代很吃香。反正是一块美丽的布料,被人扯来扯去,谁有权谁拿。我觉得这么美丽的地方,只适合给艺术用。所以音乐学院是最对的使用者。

1974年大楼做过一次整修,花掉了68万5千马克。1931年这栋房子就被列入保护名单;1954年,换了新政府之后,再次被列入保护名单。1985年保护进一步升级,不仅是外貌受到保护,不得更改;内部的架构也受到保护,不得更改,必须保持原样。

好了,逛完了,看完了,享受完了,再坐吊车回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gaobeib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不是,在Wuppertal。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您说的这些街景在柏林?
gaobeib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是啊,真的是无法弄啊!呵呵,喜欢你的名字。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这有点像乔治时期的房子,方方正正,圆柱门廊。德国的房子好多都有雕塑,看着就好看。英国很多建筑年久失修变黄变黑了,反而显得更久远。以前和隔些年刷洗一次,St Paul大教堂前几年就洗刷了。现在大家都不洗了,觉得那些黑旧好看,剑桥、牛津,特别是后者又黄又黑的,成它特色了,人们的审美在变化,无法弄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