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引航

一个安顿自己心灵的空间
正文

诗人与理想

(2021-03-13 18:02:28) 下一个

我曾经想做一个诗人。后来又不想了。我如此轻率地改变人生奋斗目标大概是因为三个人 —— 三个和我相仿年纪的人。

第一位是在学校林荫道上曾万人瞩目的“长衫”学弟。这位学弟大概是因对民国清华园有无限向往,而循着新月的遗风毅然入读中文系,却完全不知院系改革这样的史实。仿佛桃源里的人,忽然来到武陵地界,竟不知有魏晋。自然,学弟大失所望。据说后来或是转学,或是退学再考,学弟最终舍弃荷塘,去了隔壁的未名,也算是圆满了。

不过,他瘦削的身材以及与之绝妙匹配的飘逸的长衫却给我甜甜的诗人幻想以巨大打击。诗人想必应该是瘦弱的吧?我颇有些疑惑。脑海里徐志摩、郭沫若、甚至泰戈尔的照片,似乎很是印证了我用科学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我更是觉得:也必是长衫才能配如此瘦弱的身体,才能彰显诗人如烟如仙的气质。于是,我突然间感觉自己悲剧了。我身体虽弱,但并不瘦。岂止是不瘦,大概都快成球了。长衫是断然穿不得的,否则......我当时是真不敢想象。多年后看到岳云鹏,我觉得我当时不敢去想是很对的。

接下来的那位应算我的同乡,四川泸县人。四川这地方,历史上文人论数量虽比不过江南,但论文坛泰斗,绝不会甘居江南之下。汉有相如赋,唐有太白诗,宋有东坡词,也算人杰地灵,文星高照。这份厚重给不少四川青年的大胆理想以极大鼓励。这位来自农村的朋友便是怀揣着个人诗集来清华园寻找他的远亲,我的朋友明亮的。这位朋友在我们班的宿舍里暂时住了下来,希望在学校里能去旁听中文系葛兆光等老师的课,同时也尝试在北京看看是否有出版社愿意合作出个人诗集。

我是喜欢沈从文的,所以对乡下来的青年所面临的种种很理解。这位朋友很安静。而在他那边,或许应该说是很孤独。朋友每天天亮就出去,一直到深夜才回宿舍,话也自然是非常的少。偶尔在食堂碰到坐在角落里独自吃着青菜馒头的他,我第一次也竟然以老乡身份坐到他桌子旁。但是,一顿几乎没有任何有效交流的午饭之后,我也就不再愿意为找话题而自寻烦恼了。

这位朋友的诗集,我没有读过。更准确地说,我错过了读他诗集的机会。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朋友回来得稍微早一些,因此洗漱之外不免有一些多余的时间需要打发。我的一个同学跟他聊诗集的话题,就说想看看。这位朋友很恭敬地递上了他的手抄集子。在我同学翻了大概三五分钟还回去之后,这位朋友再也无话。这次以等待宿舍熄灯为目的的交流也就在无言中结束。从此以后,这位朋友也就不再给别人任何机会可以问及诗集的事情。我想,他大概是觉得自己心血之作竟然被人仅是象征性地翻翻了事,内心感觉受到了不平凡的侮辱。

我那时觉得,诗人大概需要天生的孤独与神经质,要有堂吉柯德的偏执与精神战力,这与我的个性应该是很不同的。我在没明白诗是怎么回事儿之前,大概明白了诗人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我就更加放弃了。

在一次无数啤酒混杂着二锅头下肚,我龙门阵摆完之后,一位老友给我人生忠告:老张,就你那嘴巴大的德行,吃进去的菜多,说出来的话也多,可千万不要做两样职业。问他是哪两个职业,他说一是间谍,二是诗人——话太多都是罪过。我当时虽然已经喝晕,却也明白那是实话。

我的诗人梦就这么终结了。然后就一直在理与工,锅与盘之间过来。

(其实我没做过诗人梦,不过调侃一下以前的理想这个主意还真不坏。该做晚饭了,就此打住)

 

二零一九年八月四日,于马里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