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密密密宗】谁是英雄之:修心次第

(2022-07-13 06:53:56) 下一个

宗喀巴在《普提道次第广论》的开头, 讲了“生起次第”。

所谓生起次第, 就是从持戒到修定到生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发了普提心, 生起了对正法的信心。 也就是我们显教现在许多自称“正信的佛弟子”常说的起了“正念”。

既然修正法如此重要, 那怎么个修法呢?

接下来, 他讲了修心次第。

 

《摄决定心藏》云:“住性数取趣,应亲善知识。”

又如《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云:“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能令学者相续之中,下至发起一德,损减一过,一切善乐之本源者,广为善知识。 故于最初依师轨理极为紧要。”

《菩萨藏经》作如是说:“总之,获得菩萨一切诸行,如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密多,地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回向,愿及佛法,皆赖尊重为本。从尊重出,尊重为生及为其处,以尊重生,以尊重长,依于尊重,尊重为因。”

《博朵瓦》亦云:“修解脱者, 更无紧要过于尊重, 即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 若无教者亦且无成, 况是无间从恶趣来? 欲往曾所未经之地, 岂能无师?”

 

为了说明敬师的必要,

宗喀巴在这么一小段话中, 引用了四本经典。

比空海还要空海, 比胡中信还要胡中信。

宗喀巴确实非常博学, 像我一样, 呵呵!

所以, 修心次第的第一步, 就是敬师, 视师如佛。

 

修心次第的第二步, 就是调伏。

 

《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

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

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所有定学。

。。。。。。

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教理通达亦成。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

 

宗喀巴说, 人们的心就像奔马一样, 所以需要调伏。

他把调伏的手段按照次第分了很多, 我就没有一一列出来。

当看到“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这一段时,

老实讲, 我心头一震, 挨着边了。

我非常希望宗喀巴接着说下去, 说出第一义来。

可惜, 他又转方向了。

 

修心次第第三步, 是“信为根本”。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十法》亦云:“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

 

这一段没有什么特别。

一句话概括:佛不度无缘之人。

你若不信, 说什么也是白搭。

 

修心次第第四步, 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师恩, 感谢众生。

出家人, 师父给你慧命, 众生则是你的衣食父母。

 

宗喀巴大师的开示, 老实讲都蛮有道理的。

除了第二步: 调伏。

我觉得, 可以把次序调整一下。

 

我们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男人女人, 然后才是中国人外国人, 然后才是佛教徒基督徒, 等等等。

所以, 第一步, 是要做人。

我们不要总是抱怨, 总是记住别人对你的不好。

不要问别人给了你什么, 问你给了别人什么。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那些对你不好的人, 他们磨练了你, 让你更强大。

感恩那些对你好的人, 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

 

第二步, 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无论你的信仰是什么。

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 会把信仰摆在物质的东西之上, 就不会患得患失。 一个有信仰的人, 一定是一个精神高贵的人, 而不是一具行尸走肉。

 

第三步, 是要尊师重教。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向前发展, 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知识, 是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 都要尊师重教。

学佛更是如此, 因为你要解决的, 是人生最重要的生死命题。

 

至于这个“调伏”吗, 我就不苟同了。 调伏是不了义的。

宗喀巴大师说, 众生心如奔马, 所以要调伏。

调伏的前提是:有众生以及有心。

我在这里要重提达摩祖师和二祖慧可的公案。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我也要对宗喀巴大师说:“众生心如奔马, 需要调伏是吧? 那好, 把心拿来, 我觉空大师帮你调伏, 拿来呀!”

 

禅宗专门干这种釜底抽薪的事。

你在这边说了半天累个半死, 他也不和你争。

等你说完了, 他告诉你:“你说得都很有道理,逻辑推理也都对, 就是那前提条件不存在。”

调什么心? 非心非佛, 都是空中楼阁。

 

林猛昨天讲:

“开悟取决于自我生命体验的积累和机缘,每个人的佛性都是恒在的,但是单纯从逻辑上去探索是找不到本来面目的。我相信所有的了悟者,在参悟的过程都会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这种结合度越强,了悟后对第一义越坚固,更能做到不执不取。”

 

这个非常正确。

速成其实好也不好, 它的不好就是缺少长期参禅的积累。

我开悟的时候, 一股暖流从脚底冲到头顶, 眼泪夺眶而出。

十四年的坚持, 读破万卷, 所有脑海中的问号, 一下没了。

因为厚积, 我不存在反复, 而是一通就全通了。

 

我不是速成。 我的师父没有像我教你们一样教过我。

我的师父答复问题时一般都是“不对, 接近, 很接近, 再参”。

就这几句话, 没有解释的。

这就要求作弟子的要有智慧, 知道如何问问题。

可能是我对你们太好了, 太容易说话了, 你们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我告诉你我当时请教师父或师兄时如何提问的。

问题有两种, 一种是开放式的。

比方说:“什么是佛?”

你若苯到提这种问题, 一定是渺无音信, 得到一个白眼, 不会有回答的。这种问题明显就是自己偷懒希望走捷径。

另一种是收缩性的, 最后的问题是“这样对吗?”

这样你可能得到一个答复:“不对, 还差一点。”

 

林猛就是个有智慧的人, 他说到了试错题, 剔出法。

他用的方法, 就是我以前求法时用的方法。

提问要有组织有系统的去提, 问方向性的问题,

这样你可以用排除法。

师父就算不解释, 只给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但是因为你的问题是有系统的方向性的, 你就可以刷掉一大片。

但是, 如果你自己不是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参读,

你又如何提得出有组织有系统方向性的问题来呢?

从你提出来的问题, 我就知道你有没有花功夫。

 

我要和佛弟子随缘250和其他的佛弟子讲,

你们是不用功不上心, 没有那种绞尽脑汁去求法去钻研的精神。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我没有QQ。 有也不会加任何人。

竹林八剑我谁都没见过, 也没说过话, 人家照样开悟了。

 

我已经讲得非常简单明了了。

我之所以讲得如此浅白, 是因为我想偷个懒,

我不要在这佛教网上待上四十九年。

如果在我这里都不能开悟, 去了别处只怕也没什么希望。

 

林猛接着说:

“当然,开悟也只是个鼓励奖,也许是在梦醒的一瞬,也许是一个静谧的午后,突然领悟永恒和一瞬本没有分别,无生无灭,生死无间。但是一时的开悟,一时的无名,若是生活中还是受了挫折磨难,生死悲苦,受了种种欲望,则还是众生。我认为,修行,是要持续的,真正的任运无碍,物我皆空,生死无间的状态是要修的。本来如此,但我们却总是远离本来。”

 

在我十四年的磨练中, 其实很多的习气, 在不知不觉中就去了。

所以一开悟, 就能很自然很快的常定在本来面目而不远离。从这一点来看, 慢成有它的好处, 真正的水到渠成。

而你们是刚开始, 所以依然要时刻善自护持。

善自护持并不是要修什么法, 只是护持而已, 不远离本来。

不过从严格的意义来说, 护持也可以算是修吧,无修之修!

 

“我认为,修行,是要持续的,真正的任运无碍,物我皆空,生死无间的状态是要修的。”

林猛啊, 如果你说的修是我上面说的护持的意思, 没有问题。

如果不是, 就有问题了, 你就要重新参。

到最后连护持都没有的时候, 才是佛。

无修, 才是佛。

你只要还需要护持还需要修, 就还不是佛。

开悟不等于成佛, 这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开悟, 有可能成佛, 也有可能成不了。

没开悟, 无论你的法修得如何好, 绝对成不了佛。

所以, 明了第一义, 至关重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