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正文

【五灯会元】断臂求法之:不持戒,不坐禅,不看经

(2021-02-20 18:07:33) 下一个

这两篇文章,本来是我的五灯会元系列中第十一本书《惊世骇俗》中的第二十四篇和第二十五篇。我写这个系列的时候,是按时间顺序来一一介绍禅宗的发展和后来逐步形成的沩仰,云门,法眼,临济,曹洞。现在我把这两篇合成一篇先贴出来。

今天和各位师兄师姐的讨论非常好,我要感谢各位的直言和参与。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大家如果都和我一模一样,就没有写下去的必要了。今天讨论的焦点是修与不修的问题。其实关键还是体性相三者关系的不通透。

关于这个问题性师兄其实也和我不一样的,至少以前是这样,现在呢,不知道是否有改变。他和我悄悄话时说过,他的师门说,体性相三无分别。他说,他不能同意无情就不是空性具足。对不起,把你的悄悄话拿出来公开说。但是我觉得有代表性,还是有必要公开说一下。

先来看沩仰宗的慧寂通智禅师,他离开师父沩山后自己的道场在仰山。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师住东平时,沩山令僧送书并镜与师。师上堂,提起示众曰:“且道是沩山镜,东平镜?若道是东平镜,又是沩山送来。若道是沩山镜,又在东平手里。道得则留取,道不得则扑破去也。”

众无语,师遂扑破,便下座。

道即不道,开口即失。仰山既然说了“道不得则扑破去也。”他的意思是,你们的师爷爷送来了一面镜子。各位徒弟,你们今天说得对了,我就留着这面镜子,说不出呢,那么这面镜子就保不住了,我就砸了它。

我如果在场呢,直接上去拿过来, 丢在地上摔碎就好了。 僧若如此做, 仰山必然喜笑颜开, 叹曰:“ 子已入圣位。”

这面镜子,就是佛陀的长绳, 我把它烧了。就是百丈的净瓶, 沩山把它踢倒了, 呵呵, 估计也碎了。百丈的净瓶是另外一桩公案,沩山把它踢倒,百丈就印证了他,沩山就开创了沩仰宗。所以按顺序来很重要,知道前因后果。不过今天不管它了,呵呵。

为什么我会直接把镜砸了呢?镜子就是境界,就是相。没有好境界,也没有坏境界。悟了不相妨,就破了所有的境界。

 

师问僧:“近离甚处?”

曰:“南方。”

师举拄杖曰:“彼中老宿还说这个么?”

曰:“不说。”

师曰:“既不说这个,还说那个否?”

曰:“不说。”

师召大德,僧应诺。师曰:“参堂去。”

僧便出。师复召曰:“大德!”

僧回首,师曰:“近前来。”

僧近前,师以拄杖头上点一下,曰:“去!”

 

师召大德,僧应诺。仰山果然用这一招, 而僧人, 果然中招。

僧应诺。师曰:“参堂去。”师复召,僧回首,师以拄杖头上点一下,曰:“去!”

哎, 笨蛋!仰山慈悲啊, 几秒中之内, 两次接引, 而且只是在头上轻点一下。 若是雪峰, 当胸一脚:“滚!”。 

当初, 南岳金轮可观禅师, 参雪峰,峰曰:“近前来!” 师方近前作礼,峰当胸一脚,师忽契悟。师事十二载,复历丛林。住后,上堂:“我在雪峰,遭他一蹋,直至如今眼不开,不知是何境界?”

因为跳了这么远,这里又要解释一下。仰山最爱用的一招是让学僧走,人家没走几步,他就大喊“大德”。人家一答应或者回头,他就拿禅杖打。比揪鼻子猛。当然还是不如雪峰猛,他是当胸一脚。

为什么他喊大德,学僧一答应就错了呢,因为你把自己定位成了众生。为什么雪峰让可观禅师“近前来!”,他老老实实过来了,就给他一脚?因为你来了。你站着不动他就踢不着。

接下来的公案,就和我们今天的讨论联系上了。还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仰山大师。

陆希声相公谒师,师乃门迎。

公才入门,便问:“三门俱开,从何门入?”

师曰:“从信门入。”

公至法堂,又问:“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如何?”

师以拂子倒点三下。

公便设礼。又问:“和尚还持戒否?”

师曰:“不持戒。”

曰:“还坐禅否?”

师曰:“不坐禅。”

公良久,师曰:“会么?”

曰:“不会。”

师曰:“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旄头边。”

师却问:“承闻相公看经得悟,是否?”

曰:“弟子因看《涅槃经》有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得个安乐处。”

师竖起拂子,曰:“只如这个作么生入?”

曰:“入之一字,也不消得。”

师曰:“入之一字,不为相公。” 公便起去。

 

我们修行, 从何门入?当然是从信开始, 从有兴趣开始。 不信, 或者没有兴趣, 说什么也是白搭。 所以, 佛不度无缘。我的读者诸君, 佛教网上的各位, 都已从信门入了。否则, 到这里来做什么? 不如去新浪看看八卦新闻。入世法, 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摄众从信门入。而一旦入来之后, 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出世法上, 不要一直沉迷于入世法。 以至于本末倒置。

持戒, 坐禅, 都是入世法。不持戒, 不坐禅, 才是出世法。不持戒, 不坐禅, 那如何修行呢?

“婴得一片畲,下得一箩种。”

“日中一食,夜后一寝。”

“酽茶三两碗,意在旄头边。”

还不明白吗? 我问你, 你要修行做什么? 不修行, 才是真正的修行。 不需要解脱, 才是真正的解脱。随缘任运,平常生活,就是修行。你只要还在刻意地修行, 你就在这头, 因为你想去那头。你就着了两边。

“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

所以, 你只要还在持戒, 还在坐禅, 还在修行, 就还是一介凡夫。 “饶经八万劫, 终是落空亡”。 云在青天水在瓶啊, 出去!

 

世界上有四大宗教,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每一种都有超过十亿人以上的信众。在我的求道过程中, 涉猎过其他宗教, 也交了很多朋友。

那么佛教在其他宗教的眼中是个什么样子呢?

老实告诉你, 印象不怎么的。 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佛教是原始的偶像崇拜, 自己弄个泥雕木塑的佛像, 然后拜来拜去。所以很有一点瞧不起, 很落后的意思。不能怪人家,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佛弟子的水准, 就是这个样子。

佛教, 绝不是偶像崇拜。佛教, 不但不是偶像崇拜, 连拜神教都不是,其他宗教才是拜神教。佛教, 是一个普普通通的, 迷失的众生, 通过自身的努力, 找回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然后他想告诉其他人,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师住观音时,出榜云:“看经次不得问事。”

有僧来问讯,见师看经,旁立而待。师卷却经,问:“会么?”

曰:“某甲不看经,争得会?”

师曰:“汝已后会去在。”

其僧到岩头,头问:“甚处来?”

曰:“江西观音来。”

头曰:“和尚有何言句?”

僧举前话,头曰:“这个老师,我将谓被故纸埋却,元来犹在。”

 

上一篇说了“不持戒, 不坐禅。”这一篇讲“不看经”, 大家应该不会觉得奇怪。

仰山出个告示, 要闭关读经不问事。岩头得知, 心里鄙视之。 直到僧人来参, 得知仰山卷却经, 深感欣慰, 叹曰:“这个老师,我将谓被故纸埋却,元来犹在。”

岩头也是个厉害角色啊!话不在多, 一句话, 偶露峥嵘。就足以显示出第一高手的风范。参禅悟道,当然要看经,但一定要透,然后呢,一把烧了它。不能埋没在名字相,言语相中。

 

师问双峰:“师弟近日见处如何?”

曰:“据某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

师曰:“汝解犹在境。”

曰:“某只如此,师兄又如何?”

师曰:“汝岂不知无一法可当情者?”

沩山闻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人。”

 

实无一法。佛陀两千六百年前就说了。成千上万的人都听到过,可是真正明白的, 少之又少。实无一法,你还看经做什么?实无一法,你还说什么?

“据某见处”, 就是破绽!无论见了什么, 见的就是相,因为性不可见。公案故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提问,回答。禅师说不对。学僧问,您的高见呢?禅师说了一句和学僧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呵呵。

连续七天, 说的都是沩山和仰山两师徒。沩山是福建人, 却在湖南开花结果, 开宗立派。 而仰山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怀化人。 我花了七天时间讲他们, 也算是对两位老乡给足了面子了。

不持戒,不坐禅,不看经。

彻底颠覆传统, 如果这不是惊世骇俗, 什么才算是?诸山长老, 上人活佛,看到这里, 只怕连下巴都合不上。可是你仔细想想, 难道这样不是彻底自由了吗? 不是彻底解脱了吗?

“婴得一片畲,下得一箩种。”“日中一食,夜后一寝。”“酽茶三两碗,意在旄头边。”什么是佛过的日子?这就是。你也许会说:“就是这个? 那佛有什么稀奇的?”

呵呵, 不稀奇吗?你做得到吗?

 

现在回到开头,念,和前两天讲的闻一样,是一种能力,它本身没有所谓的妄念和善念。它只是念。好坏善恶是众生加上去的,好坏善恶必须要有一个受体。而性因为其空的特质没有受体。

空性无二,没有分别。相呢,因为和空性不相妨,就算本身由于自己的缘起缘灭而千变万化,也是无分别。所以,三无分别没有错。但并不是没有分别,只是有也是无。

相与性的分别在哪?相有边。性没有。所以相是包裹在性中的,性能感知它,但它对性毫无影响。相有生灭受因果,性无生灭,不受因果。相既然有生灭,就没有性。如果有又性又有生灭,那么就是说,性有生灭。如此,就陷入了自相矛盾中。

我说得如此详细了,决定给自己放几天假。 各位师兄师姐慢慢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