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流

在白令海,阿拉斯加湾,阿留申群岛,从事资源调查研究30年。
个人资料
Shenliu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在北京看史家胡同博物馆

(2023-05-14 19:40:39) 下一个

     5月1日晚上到了北京首都机场。第二天去給父母亲掃墓。隔天就準備飛往蘭州。一大早去机场,在出境处就被攔下,說我的台胞証只能用在台北跟北京之间,無法搭机去蘭州,就只好在北京待著了。

     5月4日,堂妹开車把我放在史家胡同博物馆 (图1)。博物馆本身並不大,但頗有历史意义。一進门,有一短文解释胡同的起源。大意是说,胡同是誏人可以行走的巷子。为什么叫史家?已不可考。有一說法是得名於一 “史家大户”。另一說法是得名於明朝大臣史可法。

图 1. 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前

     西元1421 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在元大都基础上重建北京城。史家胡同是在这時繁华興盛起来的。清朝定都北京后,史家胡同区域属於襄白旗。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区。新中国成立后,史家胡同也有了一些变化。目前有樓房15棟,平房院落82处(图2)。

图 2. 史家胡同

     博物馆有專门介绍曹禺及老舍在史家博物馆的篇幅,在此略过不提。但特别提到 “史家胡同59号,近代教育的开端”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這里是清朝外務部1909,1910,1911三年庚子赔款招考留学生的所在。

     有一张图片 (图 3),上面有两个人,胡适与趙元任。他们都是第二期官费留美生。我小时侯在台北中央研究院都见过他们。梅贻琦是官费首期留美生,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也是知道的。原来他们都曾经住在史家胡同。如今我亲临此处,显得格外难得。

图 3. 胡适,赵元任,梅贻琦,竺可桢的照片

     此外,史家博物馆也介绍了陈西滢及凌叔华这一对夫妇的事蹟 (图 4)。他们也都是民初住在史家胡同的文艺名人。陈西滢的“西滢闲话”以前曾经读过。但对梁实秋为这本书写序,就不记得了。梁实秋在台湾師範大学任教。我虽然没被他教过,但被他监考过 (那时,期末考都在大礼堂举行,以示重视)。也算是有点渊源。

图 4. 陈西滢与凌叔华

     史家胡同博物馆还有一张苏雪林女士的照片 (图 5)。旁白是她对凌叔华的推崇。这张照片对我却有另一层意义。因为苏女士曾经任职于武汉大学,而先父是武大毕业的。后来,又都到了台湾。我父亲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而苏雪林则任教于台湾成功大学。他们常有来往。我当时虽小,但也有数面之缘。

图 5. 苏雪林照片

     在离开博物馆,前往王府井大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面墙上写着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正是罗大佑的 “童年” 里的一段歌词 (图 6)。

图 6. 胡同里一面墙上写着罗大佑的“童年”歌词片段

     这次决定参观史家胡同博物馆,完全是临时在百度上搜索而前往。但却有意外的收获。而且追忆了一些童年往事,真是难能可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Shen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蓝色的星空' 的评论 : 这次在北京,去做了一次艾炙。
Shen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建意。但人已回美,只好留到下次了。
Shenli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谢谢您。
蓝色的星空 回复 悄悄话 这博物馆英国政府捐款资助过,前几年英国威廉王子北京行参观了史家博物馆,北京同仁堂中药也很好的,北京也有许多艾灸的养生连锁治疗馆,和盲人按摩,中药中医资源比国外好多了,因为北京中医多,竞争太厉害。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这条胡同很有意思。51号是原来外交部长乔冠华乔老爷的住宅, 后来洪晃住进去。 再后来交还了。 东、西交民巷都值得走走, 如果喜欢看建筑看历史的话。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史家胡同有“一条胡同半个中国”之称。东交民巷胡同您也可以去走走,还有恭王府也不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