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风雨沧桑千百年 – 历史古都伊斯坦布尔 (上)

(2020-10-15 05:04:22) 下一个

伊斯坦布尔(Istanbul)横跨欧亚大陆,有人口一千五百多万,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尽管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在欧洲,伊斯坦布尔在文化上和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欧洲城市,因此伊斯坦布尔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伊斯坦布尔境内的Bosporus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和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重要水上战略通道。

在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中,伊斯坦布尔经历了从希腊文化到伊斯兰文化的交替,见证了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亡。数年前,我和同事出差到土耳其,有机会走马观花地参观了这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World Heritage Site)的千年古城。

在伊斯坦布尔的Ataturk机场下了飞机后,我们开出租车经欧亚大陆桥到预订的酒店。这座桥是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命名的,被称为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大桥。旁边山坡上飘扬的土耳其国旗与前奥斯曼帝国的国旗非常相似,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个国家不寻常的历史。

我们驾车在伊斯坦布尔的欧亚大陆桥(又称为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大桥)上

从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区看Bosporus海峡,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窄的海峡

跨越Bosporus海峡的欧亚大陆悬索桥,远处的清真寺塔隐约可见

到达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早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酒店外面的大喇叭广播叫人们起来祷告(call for prayers)的声音。当时大概也就是凌晨五点左右,天还没亮,我还没有睡醒。土耳其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每天祷告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我也习惯了这种声音了。

这次旅行,除了想了解伊斯兰文化,品尝穆斯林的食品外,我最感兴趣的是参观伊斯坦布尔旧城的城墙。城墙在古代和中世纪的战乱时期起到了防止敌人入侵,保护城里人民生活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很遗憾,经过年代的变迁,保留有旧城墙的城市已经不多了。

伊斯坦布尔最早的名字叫Byzantium,建于大约公元前667年。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第一任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在Byzantium建都,并把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为了提高防御能力,君士坦丁一世下令沿君士坦丁堡外围修建了城墙。公元410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又在拜占庭帝国皇帝Theodosius二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和重修。因此,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又被称为Theodosius II Walls。这种城墙有三层,分别为内墙(inner wall),外墙(outer wall)和矮墙(low wall)。在矮墙外,挖有壕沟(moat),里面灌上水其功能相当于护城河。Theodosius  II Walls坚固无比,易守难攻,真可谓固若金汤。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二十三支军队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都以失败而告终。

伊斯坦布尔旧城城墙剖面示意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1451年,一个在拜占庭帝国地盘上崛起的王国,奥斯曼王国迎来了一个19岁的新苏丹(Sultan)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登基两年后,1453年3月,他不顾父辈大臣的反对,集中了八万军队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在逼迫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投降的要求被拒绝后,穆罕默德二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八个星期的君士坦丁堡围困战。

穆罕默德二世首先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大口径的火炮向伊斯坦布尔的城墙连续轰击了两天。有的火炮因长时间发射温度过高,炮膛爆炸无法使用。当时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只有八千余人,和穆罕默德二世军队的比例是1:10。尽管一些城墙遭到破坏,但守军凭借三道城墙和居高临下的优势,打退了奥斯曼军队一轮又一轮的进攻。穆罕默德二世试图从水上攻城,也收效甚微。在相互僵持了近八个星期后,5月28日夜晚发生了月偏食。在伊斯兰信仰中,月食会带来好运。穆罕默德二世借此机会鼓舞士兵的士气。5月29日凌晨,他动用了最精锐的皇家卫队(Janissaries)打头阵,倾其全部兵力向君士坦丁堡西边的St Romanus城门(Gate of St Romanus)发动总攻。经过数小时的惨烈战斗,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终于攻破城门,进入城内并随后占领了整个城市。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战斗中死亡。因为St Romanus城门毁于火炮,所以,在土耳其语中又被称之为火炮城门(Cannon Gate)。

君士坦丁堡城墙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位置为穆罕默德二世军队攻破的St Romanus城门(图片来自互联网)

君士坦丁堡城墙的总长度是17英里(比北京15英里的内城城墙要长一些)。虽然少数城墙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遭到了破坏,但多数城墙仍然保留下来。土耳其政府也多次出资对城墙加以保护和维修。我看到的是君士坦丁堡的西部城墙,也是环城城墙中最坚固,后来被奥斯曼军队攻破的那一段。

今天的St Romanus城门,城墙上的碉楼明显是以后重修的

城门的城墙上有纪念1453年攻陷城门的铭文(箭头所指之处)

这段城墙依旧保留着内墙和外墙,矮墙和壕沟已经不见了

站在城墙的内墙和外墙之间

站在高高城墙的下面,你可以体会到没有现代化武器攻城的难度

城墙上的一排碉楼

人们可以随意登上城墙

人们在城墙外的绿地上散步

这段城墙因公路从中穿过,被开了一个口子

城墙蜿蜒起伏地在城市中延申

如今君士坦丁堡城墙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后,依然耸立在那里向世人展示其昔日的雄姿。而北京的城墙早已在毛时代就被夷为平地,成为了过去(仅有一小段明城墙因靠近北京站而侥幸地保留了下来)。

穆罕默德二世的胜利是一个奇迹。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君主凭借他的勇气,胆量和冒险精神攻破了一个过去一千年来一直坚不可摧的城池,使拜占庭帝国走向了灭亡。后人给于了他征服者(The Conqueror)的尊号(土耳其语为FATIH)。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穆罕默德二世把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定都于此。作为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拜占庭帝国时期最大的东正教教堂Hagia Sophia改成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从此,伊斯坦布尔变成了一个穆斯林城市。在以后的几百年的时间里,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在鼎盛时期它控制了三分之一的欧洲,部分北非,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

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的版图(深绿色),浅绿色为其附属国领土(图片来自互联网)

(未完待续)

备注:Constantine通常被译为君士坦丁,本文也采用其译法。如果是音译的话,康斯坦丁更为接近一些。不知是谁最初把Constantine译为了君士坦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