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与死系列七:最重要的还有孩子在附近,谈老伴,老本,老窝,老友,

(2019-06-20 09:57:09) 下一个

一直流行这个说法,人老了,有四宝:老伴,老本,老窝,老友

我觉得漏掉了:孩子在附近。这一点特别重要。

四宝+孩子在附近(亲子关系和谐)+能自理,是最好的状态。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一一道来,

老伴:总有一个人先走,活着的一方,就缺了最重要的一宝了,华人有个统计数据女方比男方平均多活七年,生活中见到男的走了十几年,女方还活着的,独自生活很多年。有老伴就一定很幸福?很多夫妻矛盾重重,就差没有离婚了。

老本:工作几十年,总有些存款,还有养老金,只要能自理,花费是有限的,就怕失能后的花费是无底洞了,往往会导致一贫如洗,这是个人不同的命运了无法预测。谈老后,需要的特别的资金就是失能时还有比较好的照顾,没有什么虐待状态。这样粗算,包括能兑现的资产+现金流,一对夫妇活到80-85岁计算,没有虐待水准的护理院或有护理员照顾各7年,夫妻至少要准备接近$200万用于良好的护理照顾。有多少人有这么多钱,不会超过10%家庭的。所以有老本到底是多少?每个人情况不同,标准也不同,条件越好的越不想降低标准,花费越大。很多人存款很有限,谈老本,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追求的。穷人就不在乎什么老本了,在西方国家吃福利,靠政府。

老窝:这个是相对最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家庭至少有一套无论大小的房子。但是老了不能自理了,就有可能离开老窝进护理院。如果请人在家照顾,也需要老本呀。我曾祖父,就倒在老窝里,连急救都不需要。这种境界是无法预测的。

老友:健康,走得动时,无论老友,新友,都可以互相来往。但是如果年纪比较大了,疾病缠身,身上到处都是疼痛,还有尿的问题,很多老人就主要呆在家里了。加拿大还有漫长的冬天,出门跌倒问题大了。如果不能自理了,老友,这一项就不能期望了。我爷爷有个老同事老友住在附近,两人退休后有时下下棋,聊聊天。几年后,老友去世了,我爷爷还活了十几年,爷爷就这一个老朋友也没了。在北美,一年中仅仅在传统节日见1-3次面,不叫老友。难道平时就不需要交流吗,是需要的。但能没有什么戒心,畅所欲言的,愉快交谈的能有几人。古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己,越大越是明白其中的含义。大多数老人脾气固执,只能听好话,还有一些叫人看不惯的言行。谁会交友就得不断迁就他人,多累呀。老人圈也是有层层等级,等级还很严格,鄙视链也很明显。就是老友,先落单的,孤独了,夫妻还都在的那对会经常和落单那个老友或老友配偶交流吗?实际生活看到的,朋友交往如果是夫妻为单位的,落单的一方,就自动脱离这种老友交往模式了,天性活跃的还会融入某些集体。看到朋友夫妻都在一起也是一种刺激,索性就独处或找别的圈子里。老友,这一项也是需要很多条件。

孩子在附近:一碗汤的距离是完美的。就说父母孩子住同城的,如果老伴走了,落单的父或母亲,很多实际情况是孩子内心害怕父或母亲给自己的小家庭带来麻烦。就算自己孩子孝顺,孩子配偶不一定愿意照顾配偶的父或母。最近又听到几例,媳妇骂婆婆,女媳对老人不尊敬等等。就别提孩子在异地的,老人一切靠自己了。孩子在附近,孩子家庭还孝顺,这个要求很高了。很多华人老人英语不好,交流主要就是孩子家庭了,不像西人英语叽里呱啦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独立能力很强。亲子关系紧张的,即使住同城,也未必享受亲情的温暖。

在国外,同时具备这些宝,方方面面都比国内更困难。

人,是兼有理性和感性的动物,人性深不见底,人际关系是微妙而变化的,人也是会算计得失利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