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待口罩问题

(2020-02-11 11:58:47) 下一个

前言:经济学不可局限于学校教室和统计官署,更不可停留于密码传授的圈子里,它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哲学,它关系到每个人和每件事,它是文明的精髓,也是我们人类“人道地存在”所不可或缺的东西。-米塞斯《人的行为》

强力推荐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经济学,就是认识世界的本质”,这话一点都没错。索维尔这本书,没有高深难懂的专用术语,没有图表。而是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解释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改变了人们的惯性思维,深刻影响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本文提供其中一个章节的译文链接:《价格管制中的政治》https://mp.weixin.qq.com/s/N3a2XEUK68LJ_A8dsZBzzg 如果感兴趣,可私信,免费提供这本书的中文译本PDF.

第一.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用的学问。稀缺是指个人需求加总之后大于现存的资源数量。什么是稀缺性?部分译文:https://mp.weixin.qq.com/s/86fFsOfY-1_yJjpU9dvB2Q

目前,口罩是一种稀缺物资。造成这种稀缺的原因主要是:1.人为政策的误导,2. 目前国内各地为控制疫情蔓延导致交通封堵,物流不畅,3. 人员流动在2月9日之前被严格限制,造成生产医用口罩工厂的复工不足,暂时无法满足需求。

但要相信,生产口罩的资源只要按市场调节,是可以被调动的,最终满足口罩生产的需求,甚至产能会饱和过度(最晚半年后见分晓)。

对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进行配置,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面临的关键任务。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经济体要怎样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靠市场,靠价格来协调无数人的选择。

第二. 什么是价格

市场经济中并不存在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控制或调节所有的经济活动。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等等都根据双方共同商定的条件与他人进行单独交易。

市场中的价格并不是卖方凭空捏造或随意设定的数字。虽然你可以给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设定任何价格,但是只有其他人愿意支付,价格才会成为经济事实。这并不取决于你选择了何种价格,而是取决于有多少消费者需要你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其他生产者的售价如何。

什么是天价口罩?天价,不是天马行空任意给出的数字,而是消费者在权衡各项利弊之后,愿意支付,可以成交的价格。目前,国内的形势是不戴口罩出门,就形同裸体出行,居民区不给出,商店,工作场所等等拒绝入内,会招致排斥和唾骂的。在权衡得失,包括经济和生命安全之后所愿意承担的价格,哪怕是成本的几十倍,总有人会买的。

对于商家,他们所设定的价格,也必须是可以成交的价格。综合了口罩的稀缺性,人们可以接受的高限,自己有多少存量,有多少消费者,还有多少竞争对手来定,当然还有时效性,先下手为强。

第三. 价格的主要作用-配置资源

价格不仅是转移货币的方式。价格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能够影响人们使用资源和生产产品行为的经济激励。价格不仅指导着消费者,也指导着生产者。价格不仅把这些条件传递给利益攸关的某个人,也把它们传遍整个经济体系,并且实际上是传遍了整个世界。价格能够比任何计划者都要快速地整合信息。

以口罩为例:在市场经济中,口罩的稀缺,首先引起敏锐的商家注意,他们大量从世界各地批量购买囤积口罩,运往中国,高价出售。有人说这是倒买倒卖,甚至怒斥为发国难财。那么,能否冷静分析:

1. 商家的行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目前,中国暂时出现的口罩产能不足得以弥补。当然,你也可以捐助。可实际上,人道捐助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中国的消费者一时无法从世界上别的国家获得口罩。

2. 口罩严重稀缺这样现象,是通过高价格发出的信号。

3. 高价格是通过商家和消费者能够达成的成交价格。正是口罩的高价格,促使社会可用于生产口罩的资源,如生产无纺布的石化原料,人力等纷纷从其他工业中转移出来,投入口罩的生产,指导着国内,甚至全世界的生产者。所以,目前的短缺,是暂时现象,相信全世界口罩的产能很快会达到饱和状态,甚至供过于需,价格也会直线下滑。

4. 高价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避免消费者的囤积。因高昂的价格,促使消费者按需购买,反而惠及更多的人。每个人的消费数量降低之后,也有助于价格的平抑。

5. 高价,天价只是暂时现象。我所知道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价格:团购价 3.5元/只,药房偶尔能限购买到:11元/只,应该是最高价位。随着2月10日中国各地的复工,据称医用口罩生产将恢复76%, 价格应该会走低的。

6. 整体看来,能发国难财的敏锐商家是极少的,后面跟风的,大多会欲哭无泪的:因为这种短缺是有时效性的。

第四.价格管制-弊大于利,但往往能在政治上获得成功(参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3a2XEUK68LJ_A8dsZBzzg

价格的上下波动能够配置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而在价格管制下,价格波动受到限制,也就降低了价格波动的这种激励,无法促使个人限制自己使用被许多人需要的稀缺资源,会导致囤积,从而使短缺日益严重。

比如这次口罩,一开始有药房提价销售(好像也就原价的几倍),被政府以哄抬物价被罚巨款数十万元,结果导致药房不再积极组织货源,纷纷断货。要知道,医用口罩是属于医疗器械类产品,要有相应的生产资质和许可证方能生产的。而消费者只能各显神通,自己找厂家私下买,价格却更高。

 

第五.倒买倒卖,“发国难财”是正常的经济行为,无需对其加以道德鞭策

参见第三条。商家为市场提供信号,从而指导生产消费,合理配置资源,其行为无可厚非。实在要谴责,就谴责某些人行为的双标和虚伪。可以此为类比:

那些呼吁Green New Deals的主党候选人,却常常乘坐能耗大的私人飞机去各地竞选。这种“Do as I say, not as I do”的 双标和虚伪是我们要加以谴责的。但对于他们乘坐私人飞机这件事,是不能加以道德谴责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独立公鸡' 的评论 : 难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没有彻底改变百姓的生活?那么多民企的崛起就被你一抹而光?看没看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国的民企都打入到美国的国土上,为美国人创造工作机会?这是改开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能够想象的吗?别侮辱普通人的智商和常识。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独立公鸡' 的评论 : 扯,计划经济早就一败涂地,以前苏联为证,更以中国改开前后30年的比较为证!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特权阶层以国家的名义牢牢垄断民生攸关的产业,这完全与市场经济南辕北辙。
独立公鸡 回复 悄悄话 美国常常喊自由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经济专家承认要有政府管制,不能100%自由,危机过后,专家又说要自由。。。世界没有灵丹,经济也好,政治制度也罢,随时要改变。拜神般一成不变,只会害人,看《耶稣教给世界祸害大过贡献》。
自由市场是好事,市场有活力。给人特别中小企业做老板的机会。问题是财阀,特别是美国。当他们蜂拥到别的国家如中国,就”打死“当地企业,把当地人变他们的打工仔。而这些外国企业,攒的钱,是去外国的,当地分红寥寥。加拿大是自由市场。出产石油,但总理说没钱。一查之下,原来加拿大大部分石油红利去了外国。
自由经济有好处,计划经济也有好处。
我邀请俩位捧我场,读读我的文章,如《美国普选是假民主。我再问一次,中国和香港应否普选》。这篇文章就是说,政治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要像拜神一样,以为世界非黑即白。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第四条,加了一张图片,限价后对药房的巨额罚款。谁敢再进货?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正好看到一则新闻,看看坐拥全球最大的防护衣和口罩基地的湖北不是全球调集原料,而是一边限产一边缺货一边募捐…
“据《人民日报》2月10日消息,针对《第一财经》杂志报道的《湖北仙桃仅批准10家公司生产医用防护服》所引发的质疑,仙桃市政府做出回应。对于企业生产的医用防护服能外贸出口但不能国内销售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目前共有生产各类应急防护物资企业113家,主要是外贸企业,未具备国内生产资质,不能在国内销售,只能外贸出口,其中只有两家企业具备医用防护服国内生产资质,但没有生产能力。目前仙桃组织了10家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为稳健医疗公司代工加工医用防护服半成品,” 113家应急防护物资的企业,只做外贸,没有国内生产资质。
与此同时,上海紧急给一服装企业授予资质生产防护服。
这就是两地政府的鲜明对比!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是啊,国家管控的药房可以做到限购,事实上他们确实如此办了,可还是不能满足需求。还是稀缺啊!你能掐死工厂不生产私下卖高价,或者掐死市场流通?
稀缺,稀缺。人们还得需要倒买倒卖的贩子。
最最荒诞的,造成口罩这种稀缺,完全是人为的:难道不是政府的误导吗?建议你看看WHO,以及新加坡卫生部长的科普,N95, 医用外科手术口罩对绝大多数目前抢购的人来说,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是谁导致了真正需要口罩的病人和医护人员拿不到?恰恰是政府,而不是发国难财的贩子。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问求解' 的评论 : 那我也和你抬个杠,你支付得起天价,很多人支付不起,只有死吗?只有N99可以救命,自制的无效。这时候限购是非常必要的,就是为了限制那些没道德感的人。
不争了,求同存疑,晚安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题外话,尽量不要依靠,或过于信任政府!你知道吗?武汉的物资不见得有多稀缺,活生生是被政府混乱的组织工作耽误的。有多少救援医疗物资居然在湖北省内因交通管制,进不了武汉的?连这样交通调配都做不好。前一阵要求所有捐赠物资必须交给湖北红十字会,由他们统一分配:不仅大量物资积存,说是来不及分发,而且他们故意营私舞弊,不把物资分配给收治病例最多的几家大医院,简直气死人。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同理口罩!为活命,天价口罩我也认了。没有口罩或没有钱,我会想方设法用替代品,找资源自己做,天无绝人之路。另外,你的论辩有问题,总是拿极端的例子来说。Again,必须承认稀缺性,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是权衡取舍。是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同等价值的,那么挽救更多的人生命,是否更人道?
我不是举现实的例子吗?政府重罚惩治提价的药房,导致药房不再进货。个人只能凭自己的能力私下找厂家买更高价格的口罩了吗?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一顿馒头可以暂时救一个人的命,但政府强制干预了,后面的供给断了,又有多少馒头可以续命?可以续多少人的命?
必须意识到稀缺性,稀缺性就要求我们权衡取舍。你说它残忍,天价馒头救不了一个人,但因为这个价格的激励,有了动力将粮食运过来,挽救更多人的性命。这是现实,比政府空头许诺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实在,也更人道。
贩子不趁着口罩高价赶紧出手,还囤积干嘛?有这么笨的人吗?发国难财就是抢个时效。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问求解' 的评论 : “ 饥荒在当代,政府不是还有储备粮吗??怎么救不了穷人呢?”
这话题跑偏了,都饿不死还控制什么?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度孟加拉地区,18世纪发生了一场饥荒,政府为了控制大米价格,严厉打击粮食经销商和投机商,结果是粮食短缺致使许多人被饿死。”
有没有数据对比管制和不管制饿死比率?单纯讲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没有j时间限制谁也说服不了谁。假设有食品,一个馒头1000块,我没钱三天就得饿死,政府干预就是救命,口罩的例子也一样,可能我只在这个月需要,而这时被贩子囤积了,我等不到厂家再生产之前就死掉了,贩子囤积给另外人生命带来风险,我怎么也看不出是道德买卖。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饥荒在当代,政府不是还有储备粮吗??怎么救不了穷人呢?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看第二个例子!商人有了动力,就会不断从别的地方源源不断调集粮食,价格逐渐下降。另外,天价粮食促使人们按需购买,不至于囤积。政府所做的,就是发布消息。当然不可能不饿死一个人,但总体挽救的是更多的人。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于是出现了价格管制的典型后果:人为的低价格带来了消费增加和食品供给的减少。缺乏高价格的激励,供给者也不想再冒着违反西班牙封锁令的危险运送食物进来。最终,价格管制使得“这个城市的居民斗志昂扬,直到突然失去了食品供给”

我当然不同意长期管制,那是社会主义。紧急状态不能依赖市场调节,等不急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问求解' 的评论 : “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极端,战时围城断粮的例子。政府的介入,意愿是好的,但结果是害死更多的人,同理饥荒!”
政府不介入,穷人怎么办?会不会马上饿死?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所以就是我前言里说的,保守派经济学家索维尔的这本书改变人们的惯性思维,重新审视我们长期被灌输的思想。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把这本书读一遍。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同章节第二个例子,就是饥荒政府的两种处理方式:
在地球另一端的印度孟加拉地区,18世纪发生了一场饥荒,政府为了控制大米价格,严厉打击粮食经销商和投机商,结果是粮食短缺致使许多人被饿死。19世纪另一场饥荒降临印度,当时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全盛时期,于是政府实施了相反的政策,最终结果完全相反:

在饥荒早期,没有法律的允许,人们几乎不可能从事粮食买卖。1866年,大量的正派人士加入到粮食贸易中,而政府通过每周发布各地的粮食回报率,安全有序地指挥着粮食的流向。每个人都知道去哪儿买最便宜的粮食,也知道在哪儿能卖个好价钱,于是粮食能从最方便运出的地方被运到最急需的地方。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直接把例子挑出来:
16世纪的西班牙曾经企图通过封锁,切断位于安特卫普的西班牙反叛军的粮食供给,从而迫使其投降,结果安特卫普的高粮食价格引来一些人不顾封锁走私粮食,让当地的居民得以坚守。尽管如此,安特卫普的掌权者决定用法律规定某些食品的最高价格,并严惩违反法律的人,从而解决食品价格高的问题。

于是出现了价格管制的典型后果:人为的低价格带来了消费增加和食品供给的减少。缺乏高价格的激励,供给者也不想再冒着违反西班牙封锁令的危险运送食物进来。最终,价格管制使得“这个城市的居民斗志昂扬,直到突然失去了食品供给”,安特卫普的西班牙反叛军别无他法,只能向西班牙投降。
有问求解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irstuncle' 的评论 : 建议你读一下“价格管制的政治”,有链接的: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极端,战时围城断粮的例子。政府的介入,意愿是好的,但结果是害死更多的人,同理饥荒!
firstuncle 回复 悄悄话 你假设的前提是平时状态。第4,5结论在紧急状态下和特殊商品不能成立。假设一个国家完全市场自由化,我买断自来水公司好了,反正你不喝水就得死,天价水算不算正常经济行为?如果国家闹饥荒,食品公司任意提价,很多人会饿死,这种行为就是发国难财,不但是不道德,还要政府部门介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