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坚峰

彩虹那头寻找狐狸的家
正文

换糖佬佬

(2020-11-13 02:46:29) 下一个

换糖佬佬挑着担子,走村串巷。

担子一头是麦芽糖,一头是箩筐。麦芽糖放在一个托盘里,托盘的下面也是箩筐,可以装东西。

换糖佬佬的担子进了村子,大声吆喝:

“哎——换糖喽,叮叮当,叮叮当。”

“烂布头旧书本牙膏壳肉骨头鸡黄皮乌龟壳废铜烂铁换糖喽,叮叮当,叮叮当。”

村里的小孩闻声而动,从各家门里飞奔出来,团团围住糖挑子,指指点点,叽叽喳喳。一会儿有人挤进来,掏出一支牙膏皮;一会儿又有人挤进来,递上一袋子鸡毛,外加一个晒脆的鸡黄皮……

这些废旧货都是孩子们平日里攒好的,藏在床底下,就等换糖的一吆喝。

换糖佬佬不用秤,所有的东西都用眼睛看,看一眼心里就有了判断。他接过东西,放手里掂一掂,再瞄一眼成色,扔进箩筐里。

下面的操作是孩子们最为兴奋的——换糖姥姥揭开糖盘上的塑料纸,露出下面一块锅盖大小的麦芽糖一角。

他一手拿一块铁片,锋口靠在麦芽糖边上,一手拿一把小榔头对着铁片笃笃的敲,敲下一块手指头大小的糖块来。

围观的小孩子一齐喊“不够不够”“再饶点再饶点” “换糖佬佬饶三饶,不饶三饶触霉头”

换糖佬佬于是嘴里嘟嘟囔囔,做出很不情愿的样子,铁片在麦芽糖上比划一下,再敲下薄薄的一片,丢给换糖的孩子。

这是一种古老的易货交易,在我小时候却很流行。一方用可回收的旧货,换取另一方的麦芽糖。

那麦芽糖真是好吃啊,姜黄色的糖块,透出香甜味道,口感筋道耐嚼,表面一层细白的糖粉,中间还有一些气孔,样子很像西方人吃的干奶酪。换来的糖块往往不能一人独吃,得与小兄弟姐妹分享,放在嘴里用牙齿一咬,咬成两截,一头还连着细长的糖丝。现在的孩子吃巧克力,吃奶油饼干,哪能吃出我们记忆中的麦芽糖的味道来啊。

换糖的时候争执是经常的事,一方嫌拿来交换的东西太旧不值钱,另一方嫌给的糖太少。一气之下,小孩拿回了自己的东西,换糖佬佬收回了他的糖。到最后也总会有一方口气软下来,双方让一点,最后还是把交易做了。

早期的挑子上,只有麦芽糖。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换糖佬佬的品种也与日俱进,变得丰富又时尚,除了麦芽糖,还有彩色糖豆、泡泡糖、玻璃弹、牛皮筋、百响子(小火药)、鱼钩……挑子上瓶瓶罐罐,像个小货郎担。

这时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换糖佬佬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品种多了看不住,村子里人多手杂,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常趁他不注意,伸手从挑子上偷拿鱼钩和百响子。

换糖佬佬挑着担子离开村子的时候,虽然不吆喝了,还是发出叮叮当的声。那是小榔头敲打铁片的声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