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坚峰

彩虹那头寻找狐狸的家
正文

母亲的小姊妹

(2020-10-19 03:37:35) 下一个

我的长辈中有许多阿姨,她们和我家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是我娘的小姊妹。

我们喊这些阿姨都是连名叫的,比如王彩娥阿姨、巧宝阿姨、凤仙阿姨……

有的带姓有的不带姓,这取决于母亲对她们的称呼,母亲怎么叫她们,我们就在后面加上“阿姨”就成了。

小时候我并不清楚“小姊妹”是什么意思,母亲告诉我她们是她的“小姊妹”,我也告诉别人这是我娘的“小姊妹”,完了还补充一句,是我家的亲戚。

学校的张老师就曾问过我,暑假都去了哪?我说去了石塘湾乡下。张老师问那是你什么亲戚?我说是我娘的小姊妹,张老师笑了,意思是什么关系你都可以去住。张老师不知道我母亲的这些小姊妹就跟我亲姨没有两样,我因有这些乡下的关系而在邻里小朋友中间炫耀。

母亲有多少小姊妹?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母亲小时候在缫丝厂做工,厂里有很多和母亲一样年龄的女孩,来自周边乡下,都是厂里的童工。在这些孩子中间,母亲应该是个头,这从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可以看出来,母亲的身边永远簇拥一群嬉闹无度的阿姨,个个大嗓门,个个都是你的事我做主。打不散,撵不走。

那时小姊妹们年轻,离开乡下来城里做工,脱离了家庭的管束,口袋里又有归自己支配的钱包。城里有大马路电影院,生活充满新奇。一群穷家女孩子在一起,忽然自由了,便使着性子撒欢,厂里下了班就涌去电影院,看完电影再围着路摊吃馄饨……那时的日子我替她们想想都开心。

参加扫盲班的时候,母亲是学习组长;打入团申请的时候,母亲是团小组长。在她们中间,母亲是中心,她们再怎么闹,最终都听母亲的。她们和母亲一起经历了公私合营、三大改造,也一起经历了三年饥荒。

后来小姊妹们散了,母亲离开缫丝厂去了轮船公司,王彩娥阿姨和巧宝阿姨下放回到老家农村,还有一些小姊妹调去了别的单位。

人散了感情却没散,她们和母亲仍然保持往来,圈子虽然小了,关系却从原来的小姊妹变成了固定的姊妹。她们都有了自己家庭,她们的男人和子女也成了我家的朋友,仍像亲戚一般。个别的还和我家处成了世交,上一代已经离世,下一代还在和我家走动,每到城里来,他(她)们必去看我父母,就像探望自己的长辈一样。我每次回无锡,也必要去乡下看看他(她)们,道声平安,就像看我的兄弟姊妹一样。

在我眼中,这些曾经出现在我幼年生活中的异姓阿姨就是我家的亲戚,从小看着我们几个孩子长大,她们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偏护,从来也没有把我们当外人的孩子看。她们都是我的长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家宴 回复 悄悄话 是啊,那时的友情就是亲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