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说,有翻译,有随笔,想起什么写点儿什么。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大学那些事儿(四)

(2020-10-01 13:33:14) 下一个

饭菜和学校食堂

大学的饭食比起中学是好了很多,但外交学院因为是个小学校,选择并不多。刚入学的时候,吃饭还需要粮票。因为户口都在学校,学校每个月就得给同学发粮票,当然还有为数不多的补助,学生们买饭票除了交钱还得交粮票。上大学期间粮票被废除了,现在再看到粮票感觉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学校当时就一个对学生开放的食堂。早餐一般就是粥、馒头和煮鸡蛋,有点儿酱豆腐和咸菜。没有任何想吃的欲望。不过早餐比较简单,可以去副食店买点儿面包香肠什么的,怎么也比食堂的好吃。午餐和晚餐差不多,最出名的菜是鱼香肉片,其实里面大部分是土豆片,以致于以后吃到正宗的,没有土豆片,我都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至于菜里边吃出肉虫子,那也不是没有过的,倒是增加蛋白质了。那会儿食堂里最喜欢的是饺子,不是每天都有。白菜猪肉馅的,一两7个,没什么油水,我一次能吃4两。包子也经常吃,洋白菜猪肉馅,因为便宜,而且容易吃到,不用抢,不过不好吃。因为好吃的菜少,经常去晚了就只剩最差的,三毛一份的辣白菜什么的。

食堂里有个小窗口,以前是专门做病号饭的,一碗面里卧个鸡蛋,有西红柿,也有葱花和菜叶,再滴上点儿香油,颜色好看,闻起来也香喷喷的,绝对是伙食的改善。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这碗面要有医生开的条儿,不是随便吃得到的。我因为大学期间几乎没生过病,也就没怎么享受过这个福利。

慢慢地,这些窗口都开始放开了。病号饭窗口开始卖小炒,只要出钱就能买到小灶炒的菜,一份一块钱左右。相对于大锅灶最贵八毛的菜来说是不便宜,但同学们还是趋之若鹜。很快食堂又开了个窗口在夏天晚饭的时候卖凉菜,皮蛋豆腐味道不错也不贵,晚饭再加一份凉拌西红柿,二两米饭,也行了。接着大锅饭也开始在早饭上做文章,先是炸油条:又瘦又小,都没长开,架不住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时吃饭又没有油水,就这种破油条还是有不少人去买。

坏就坏在学校后来后门的路边渐渐出现了专门做学生生意的食摊儿,其中有个专卖炸油条的,油条又大又酥,也不贵。而且他开摊儿时间长,不像食堂一过8点就不能买了,人家这儿一直经营到10点、11点。于是同学们都在第二节课间跑去买油条吃,就当加餐了。再后来学校食堂的油条终于歇菜了,实在是不好吃,没人买。

学校正门口有个招待所,从我们二年级开始吧,招待所的食堂也对学生开放了。这里比小灶便宜,比大灶好吃,就是只有中午一顿饭,引得学生们中午一下课就往那儿跑排队,一排能排半个小时。印象最深的是肉丝炒豆芽,几乎每次都点这个,五毛钱一份也不贵,就是有时候排到我的时候没有了。

大四的时候,一对山西夫妇在食堂后门一层开了个很小的摊位,卖锅贴和刀削面。他们是舍得放油啊,尤其是锅贴,一咬一嘴油。刀削面里面的肉肉也很实在,特别香的炖肉,还能看到老板怎么把面顶在脑袋上削出面条来直接下到锅里,跟表演似的。学生里面没几个不爱吃的,生意特火。

大三大四的时候,学校在食堂的二层开了个小食堂。一开始是给领导宴请用的,后来也对学生开放了。价格比起食堂是贵,但比外面的餐馆还是便宜,更不用说那里还可以买啤酒喝。于是学生们过生日或者有什么庆祝就经常在那里聚餐了。

学校的后门开了以后,一下带动起来一溜小商店小饭馆。毕业的时候,班上同学就在后门的小餐馆聚餐了一次。那会儿年轻,本来就能吃,再加上平时没有油水,一到聚餐可不就如狼似虎嘛。每次上来一个菜,都是风卷残云一般盘空碗净,十几个菜吃下来,桌子上一直是空空的。后来每次想起这种吃饭,我还忍不住笑。

食堂发生的事,可能跟民生有关,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刚开始上大学,大家都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记得我们班的班花,刚上大学就打了耳朵眼,戴着漂亮的耳环去打饭,结果被团委书记看到了。团委书记最喜欢抓这个,于是开年级会就开始批评:有的同学太爱美…。闹得不光班花儿,连我们其他同学都没勇气捯饬了。

印象深刻的还有男同学的饭盆,真的是盆啊!以前中学的时候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饭盆,搪瓷的,里面带印花,感觉是把家里和面的盆都带到学校来了,估计就怕吃不饱。

刚开学大家都不熟的时候,有一次排队买饭,一个女孩子站在我前面。她不是我们班的,但因为无聊,就转过头来和我聊天,问我叫什么,家在哪里。她具体怎么说的我不记得了,就记得她大大的眼睛,瓜子脸,粉嫩的脸颊,说话声音和语气都特别柔特别妩媚,让人好想一直听她说下去。聊起来知道她是杭州的,才明白原来江南女子的那种水一般的温柔真的是象书里描写的那样,让人为之神迷,我这个北京大妞儿以前完全没见过这样的女子,真的被她迷住了,每次碰到,总忍不住和她多说几句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