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正文

老徐大院(3)

(2018-06-07 21:09:33) 下一个

说完老徐大院的正主,另一只支重要组成也得着重介绍。那就是我亲爱的姥姥那支家族。我姥爷家够乱了,我姥姥家更乱,她那些亲戚都够组建个国家,还带军队。得缓一下,把这些亲戚都记全咯没小半天完成不了。

我有两个太姥姥,没错,两个。
我有两个太姥姥,就是说我姥姥的父亲有两位夫人,我姥姥有两位母亲,我妈妈有两个姥姥。这是段贯口。
这位太姥爷据说很有文化,出过一本机床方面的工具书,还开过厂,后来撇弃了原配去天津又娶了一房,育有一男一女。这位老人家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幸见过一面,气宇轩昂,非常人。晚年脑血栓卧床,为不拖累家人及拒绝苟且的生活,几天内不吃不喝活活把自己饿死,惊为天人啊。天津那一支人马不太熟,关外这彪人马却很是亲近。
我那亲爱的关外太姥姥,一生没有自己的家,频繁奔波于三个女儿的住处,帮忙带孩子,做家务,无怨无悔。现在想想,她与辽吉黑督军无异,巡防在奉天,长春,绥化。中国铁道总公司该送面锦旗。
老人家姓关,地道的旗人。会抽烟,喝酒,爱玩马掌(一种类似麻将的纸牌),她经常坐在炕上自己跟自己玩,结束后用一块手帕小心的包上。
她缠足,这到不影响她活跃在铁道线上,也不妨碍带大两代人。她是位很伟大的女性。
她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有意思的事来了。这两户亲戚都住在万泉公园北边,一个离公园近些,一个远些。近些那个他们叫做南头,是弟弟家,远些那个他们叫做北头,是姐姐家,两家距离大约一公里。太姥姥经常去在两家住上几天,过去的亲情就是这样维系,这是真正的串门走亲戚。太姥姥没有家,但每次串门都不失礼节,她会把我姥姥家的东西拿出来带给姐姐弟弟,回去的时候也会把姐姐弟弟家的东西带些回去,一句话决不空手。
万泉公园旧时叫小河沿,远离皇城,偏僻荒凉。好多囚犯和革命党就在河边处决,周边都是穷人的聚居地。堂堂旗人沦落到偏居荒郊野外,想想也是令人唏嘘。
家境贫寒不影响壮大革命队伍,至今想起来都头晕目眩,恐惧连连。我智商不差,至少我认为,但有个缺陷,不会排辈。我妈没教过我,我爸自己明白就不管别人。比如说,对面这老先生叫爷爷,旁边那位叫奶奶,再来一位这奶奶的妹妹我就不知道怎么称呼,如果这妹妹再领个女儿,那我只能要求回家。迷糊,恶心,心悸。
太姥姥的姐姐,我叫姨太姥,OK!这么简单,太姥姥的弟弟,我叫姨太姥爷,OK!还是简单。那么......姨太姥的九个孩子,姨太姥爷的七个孩子我应该叫什么,顺序不许错!
我想回家,或者,我想重新投胎,帮我投个家里亲戚少的人家。我这十几个舅姥爷,没我妈年纪大,我妈得规规矩矩叫人家舅,他们穿开裆裤的后生,我也得叫舅。
我很喜欢去东关,因为他们会带我去万泉公园玩,里面有好多动物,而且不用买门票,从桥下绕进去。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小时候逛公园是件很牛的事,而我如履平地。头疼的是,需要记住每一张脸,准确的叫出是几舅老爷,南头北头各两列,除了两位女将,共计十四位舅老爷,这跟康熙皇子数量约等,愁死人。
经过多次尴尬,我终于悟出个窍诀,那就是在位置排列上弱弱含糊一下,后面舅姥爷几个字大声喊出来就能过关,家规森严,见到长辈不喊一声招呼,后面必飞过来一脚,屡试不爽。这要是挨上十四脚,我就得骨折脑残外带住院。
住在河边的八旗后裔都是善良的人,他们辛勤的劳动支撑着大家族的生存,他们是英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幽默,简简单单的事情写的温馨感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