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致语文实验班同学们的公开信

(2023-04-06 09:40:33) 下一个

致语文实验班同学们的公开信: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初中实验班的同学们,还记得吗?你们是1982年8月28日上午,到位于武昌千家街的华师一附中来报到的。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当时就两个班,一百二三十个学生,把学校图书馆楼下的两个大教室都坐满了。开学后一周时间,又陆陆续续有一二十个新生来报到了。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班额严重超标,不得不分成三个班。于是,我们语文实验班按照教育部和湖北省教研室的规定,确定为五十人。男生23人,女生27人。按1982年武汉市招生办划定的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语文和数学两科总分为182分,俗称“正取生”)留在二班的只有33人。还有17人是教工子女和学校必须照顾入学的孩子。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的家长得知我们这个班将要进行语文教材改革实验时,有些正取生的家长反应非常强烈,他们说,我们的孩子报考华师一附中不是来给你们当实验品的,实验就意味着有可能失败。如果失败,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家长的意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不可挡,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去吃第一只螃蟹。学校决定我们这个班使用1982年人教版重点中学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进行试教。于是,我和你们一起,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步子最大的一次教材改革实验!

        我现在已经78岁了,你们也都年过半百了,古人云:“人生如树有年轮,一岁经过一岁新。”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像树的年轮一样,深深地刻在记忆中了。当我回望四十多年前的语文教材教学改革实验时,难忘与你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我难忘,那六年的日日夜夜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呀!面对稚嫩好奇而朝气蓬勃的你们,时时告诫自己,千方百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我结合教学实际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中外教育家的理论著作;为此,我坚持每天写班主任工作日记,坚持每一节课后写“教学后记”,坚持每天写日记;为此,我坚持按人教社和省教研室的要求,每学期写小结,每学年写总结。初中阶段,我还坚持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给家长写信汇报语文改革的进展和班级概况,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当年没有电脑,全靠笔录;小结、总结、给家长的公开信,还有参加省市教学研讨会的论文,都是我一笔一画在钢板上刻写蜡纸,然后自己油印、装订。至今右手握笔中指磨起的老茧犹在,古诗云:“由来蚕老后,方是茧成时。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于我,无怨无悔。唯愿你们成人成才!

           1983年8月,人教社组织、主持的实验教材《阅读》和《作文·汉语》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报到的第一天,省教研室负责指导试教的教研员张良谟老师,就带着我去拜见了人教社负责实验教材工作的副总编刘国正先生,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阅读》的责任编辑张定远先生,还在两位领导的客房见到了《阅读》的特约编辑章熊老师和张必锟老师。

        张定远老师握着我的手问了我的年龄后,非常高兴地说:“年轻人努力吧!你写的《试教初步》很好,我们已经在内刊《试教资料》(五)向全国各省市教研室发出去了。你好好准备一下,后天,给你三十分钟时间,在大会上再讲讲吧!”

       说实在话,当我走上大会讲台时,非常忐忑。我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专家、学者、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台下是全国各省市实验班的执教老师,他们大多是具有师范大学本科文凭的行家里手,我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年轻教师站在台上发言,就是来接受考核的。摆正位置,抱着“弄斧”只有到“班门”学艺的心态,如实汇报了自己一年来想了些什么,怎么想的,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初步结果。

        《阅读》和《作文·汉语》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必须改革教法,学生必须改变学法。你们一定还记得,一定要你们按照“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小结”五步学习法,特别强调这五步学法的顺序不能颠倒。开学第一天,先讲预习方法:拿到新课本,“翻一翻”,学会“浏览”,从整体上了解实验教材的特点;以后每周末要“看一看”,学会“略读”,把握单元的要点和重点;每天晚上要“读一读”,学会“精读”,即“不动笔墨不读书”,统一规定“圈、点、勾、画”的符号。特别强调预习课文一定要完成“预习提问”的作业,规定至少要提出三个问题,只要有一个问题问得好,就给100分。我还记得,初三总结时,有同学说我用100分“骗”你们爱学语文了,哈哈!

        开学第一课讲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要求你们不仅要当堂背诵陶行知的“每事问”,而且一生一世都要记住:“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苯;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教育文选》第307页)这是三年阅读训练的第一步。你们记得很牢,做得很好!

        回忆往事的闸门一打开,浮现在眼前的都是正值青春年少时到你们……

        我就捡实验班发生的大事说说吧!    

         1984年7 月28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时间。播音员洪亮的声音传出了一则消息:“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初二(2)班学生王江的一篇课外练笔文《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受到武汉市市长吴官正同志的热情赞扬……”

         华师一附中初二(2)班,就是湖北省教研室确定的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使用人教版《阅读》和《作文·汉语》,内容比普通班的综合型教材《语文》多好几倍。人教社规定实验班教学课时与普通班一样,每周六课时,四课时上《阅读》课,两课时上《作文·汉语》课,两周为一个单元教学时间。《作文·汉语》教学要求第一周写一篇课内作文,第二周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还要求学生每周写二三篇课外练笔文,不限字数、不限内容,但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简言之:“我手写我心中言,真情实感动人颜!”这是三年写作整体训练第一步,规划是“爱写·多写·会写”。《作文·汉语》教材中,每学期还安排有“说话训练”,初中总体规划是“敢想·多想·会想;敢问·多问·会问;敢说·多说·会说”。

        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就是一篇课外练笔文。我看完后,寄给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请他批改比我更合适。没有想到市长真的回信了。

        吴官正同志回信说:“王江和王江的老师:我认真地拜读了你们的文章和来信,深受感动,小王的思想和志气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为小王这样的好学生而高兴,为能培养出小王这样好学生的老师而自豪。小王的意见也很好,我们将在工作中努力去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吴官正市长回信之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王江旋风”席卷各地,“假如我是市长”的活动在青少年中蓬勃开展起来。王江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一文,后来被选入人教版1985年《六年制重点高中语文》第一册《写作》课本。

         1984年暑假,全国第二次实验教材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举行。大会安排我汇报实验班两年来训练学生“自读提问”,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和效果。

       大会发言后,我去拜见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和《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张定远先生时,特地把王江那篇练笔文呈送给刘国正先生审阅。刘老师微笑着对张老师说:“培永那个班的孩子们多可爱呀!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去看看他们呢?”张老师:“好的!我来安排吧!”

        在两位语文教育专家来我们班之前,还有几件大事要说一说。

        大家一定记得在学校大礼堂上的那两堂公开课吧!那是1984年12月17日下午,应华师大中文系应届一百七十多见习生的要求,讲读鲁迅的《孔乙己》。当时还有附近几个学校闻讯赶来听课的近百位老师。

        在公开课最后几分钟时间有学生即席提出问题,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立即肯定她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把问题“反弹”给学生,让你们去辩论,引起了思维的”开窍反应”。

        大家辩论了几分钟之后,魏贤芬同学高高地举手要求发言。她说:“我觉得这一句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大家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孔乙己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很穷,所以他死了就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了,只能用‘大约’这个词说明。”

        她刚讲完,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全体见习生站起来长时间热烈鼓掌。

        虽然这场争论只有几分钟,但给大家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积极参与争论的李慧同学当年五月参加武汉市中学生新闻小故事征文比赛,以《见习大学生的掌声》为题,真实再现了这堂公开课的情景。她的这篇作文荣获了三等奖。

        我相信,同学们最难忘的还是我们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到岳阳去春游吧!

        事情缘由还是三年试教期间,你们的课堂学习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被认可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那几年全国各地来听课的老师近2000人,少则二三人,多则二三十人,常常是随时“推门入室”听课,还借用物理实验室举行了几次一二百人的大型公开课。

        还记得在1985年3月29日上午,岳阳一中万主任带该校实验班执教老师来听课,课后座谈时,我提议利用春游的机会,我带学生去岳阳游览岳阳楼,并与一中实验班的学生联欢,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学习语文改革教材的体会。万主任立即表示非常欢迎,商定了活动的时间、具体内容、学生食宿安排等。

        学校从学生安全考虑,请语文组的甘晓星老师协助我负责女生的春游安全。我们实验班是当年学校唯一出省春游到岳阳的,不仅游览了岳阳楼和君山,还如约与岳阳一中实验班的同学们举行了联欢活动。主持人是两个班的语文课代表。唱歌跳舞节目之间,穿插学生讲述参加三年教改实验体验的故事。会场气氛热烈,欢歌笑语,掌声不断。

        晚上十点,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时,大家依依不舍。

        安顿好学生之后,何老师请我到万主任办公室,就语文教材改革试教三年的体会,深入交谈。一致认为,这套教材确实是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尤其是《作文·汉语》教材,让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和训练有了课本,作文教学从此进入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万主任特别赞赏我班语文课代表孙涵在联欢会上的发言,对孙涵谈提高写作能力的经验评价很高。对我们实验班出了一个“小市长”表示祝贺,并认为这是语文教材改革的最大成果,要好好总结!万主任与何老师还说,华师一附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素质的确不一般,那次听课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勇于发言;今天联欢会上不论唱歌跳舞,还是讲故事,介绍学习经验,更是令人难忘!

       周一早上学生到班上来了,还沉浸在春游岳阳情绪之中,兴奋不已。

       这次春游出发前,反复强调安全第一,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遵守纪律,没有提任何写作要求,但是,两天的旅游生活,特别是登岳阳楼一览洞庭风光,洞庭湖上乘船到君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返校后的第二天,几乎全班学生都以登岳阳楼、游览君山岛为题材写了练笔文,还有不少同学写年轻漂亮的甘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热情为大家照相,始终面带笑容感到特别亲切难忘。汇成一集《岳阳情思》,记录了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了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真情实感,进一步理解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再来说1985年5月29日,刘国正先生和张定远先生应武汉市中学语文研究会的邀请,到武汉讲学,住新华饭店。定远先生请我到饭店去见面。

        一见面,国正先生就笑着说:“培永,定远与武汉市教研室商定的日程,我和他6月3日上午去你们学校,看看那些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国正先生对我们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改革、作文教学的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他让我好好从这两方面进行总结。准备参加青岛初中实验教材总结大会。

        6月3日上午,国正先生和定远先生在省市教研室领导的陪同下,来参加我们实验班学生语文教材改革座谈会。语文课代表孙涵主持会议,大家踊跃即席发言,没有一个同学唸稿子。定远先生最后说:“你们很会说话,说得很得体,有的同学还有点风度。希望你们继续练好说话,要练到出口成章。”

        篇幅有限,仅附录卢山同学和赵劲松同学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卢山同学的发言:

        尊敬的刘老师、张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叫卢山,姓卢的卢,不是江西的那个庐山。

        在小学,我们的语文课本每册只有十几篇课文,当然这与我们那时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有很大关系。到中学后,我被分到了语文实验班,一册《阅读》还有就有40篇课文,还有一本《作文·汉语》,这与小学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开始,我对这项实验是持怀疑态度的,唯恐自己做了实验的“牺牲品”,可是通过三年实验证明,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我为自己能在实验班学习感到非常骄傲!

        在初中三年语文实验中,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力提高了,其显著标志是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和完整性。

        由于在小学听惯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一进中学,对老师的开放式教学很不适应,总是期待老师在下课前把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公布出来。须不知,我们这套教材有许多练习题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最正确的答案莫过于同学们自己思考、讨论后得出的答案了。因此,我被“逼上梁山”,不得不经常自己动脑筋揣摩、斟酌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但是,在开始实验的一段时期,这种独立思考往往是被动的,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时的提问,所以,虽然也做到了独立思考,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思考。因而不论是预习,还是上课,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与课文没有多大关系,有的问题甚至是与课文风马牛不相及。这种难堪的局面维持了一、两个学期,看到同学们学语文的劲头越来越足,我的确是有点儿不甘落后,于是,我开始留心别的同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我常常有事无事和同学聊天,在闲聊时,我总是反复问我的同学,你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同学们见我那迫切的样子,都忍俊不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告诉我许多学语文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关键是上课要积极思维,争取发言机会。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一点儿不假。我虽然曾多次鼓足了勇气,想在课堂上发言,但每回都在节骨眼上退缩了,我还是不敢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久,我的这种心思就被细心的李老师看出来了。他看到我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但又不敢举手的样子,就在课堂上经常点我回答问题。刚开始,我只能说一句话,尔后,说两句,再后来说三句了,慢慢的我回答问题逐渐有条理,而且比较严密了。我在课堂上也越来越爱发言了,以至于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了。那情形,如同不说就像要把自己憋死了一样。

        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如果在“说”的方面有了突破,那么其他三种能力的突破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因为大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如果把说了的话好好整理一下,便成了一篇好散文。三年来,我着重抓了自己的说话训练,不仅说话能力提高了,而且也促进了其他三种能力的提高。

       在近三年的学习中,我对这套教材的认识也日臻全面。总的说来,我比较喜欢自读课文后设计的练习,当然,这并不是说讲读课文设计的练习不好,只不过两者相比较,总有一个比另一个要更好些。这些自读练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创造性强,留给同学们发挥的余地大。这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练习对同学们未来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希望今后讲读课文的练习设计也该向自读练习设计看齐。

        我觉得,我们这套教材似乎对听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我想,编辑部应录制一些教学磁带,如课本中的一些名篇。让同学们听完录音后做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培养同学们的听力,使大家在听他人表述时,能抓住对方说话的要点,而不至于人家讲了半天,你还不知东南西北。随着社会的发展,等我们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社交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了,而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没有善于揣摩他人讲话意图的本领和雄辩的口才是不行的。

        此外,我还想向编辑同志提一个建议,能不能把教材改为16开的,以便同学们得心应手地在书上圈点勾画。

       我想说的,讲完了。不知我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对,请两位专家老师指正。

       张定远先生立即表示说:“卢山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很好,我已经记下来了。欢迎同学们继续发言,给我们提意见啊!”

         赵劲松同学的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赵劲松。

        转眼间,三年的初中学习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了。三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语文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还是学习能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

        刚上中学的时候,我不但对语文学习没有一点兴趣,而且连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也没有,只知道跟着老师转,老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自己不动脑筋思考。结果一个学习阶段过去了,我感到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与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太不适应了。我上中学以后遇到的这个语文老师有些与众不同,他在课堂上很少向我们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讨论、争论,使同学们在讨论中取得进步,在争论中提高能力。这就逼着我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去组织语言说服或反驳对方。在与同学的争论中,不仅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提高了边听边思考的能力。这是三年来我在能力方面最大的收获!

        在写作方面,老师采取了同学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刚开始时,我非常怀疑这种方法,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评改方法对我们有益无害,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而且锻炼了我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以前,我最怕写作文,一拿起笔就感到无话可说;现在,我虽然不敢说提笔成文,但至少对作文已经没有害怕心理了。

        我对语文学习兴趣由淡变浓的主要原因,还是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我们实验班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就免不了发生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争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同学们上了一节还想上下一节。李老师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他总是鼓励学生向他提问,指出他讲课中出现的错误,还鼓励大家大胆地对编入课本的名家名篇质疑。这就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培养了我们的创造能力。

        同学们,最后还说一件大事吧。6月28日大家参加武汉市“中考”,在等待公布中考成绩期间,接到省教研室张良谟老师的通知,省教研室决定我们实验班学生参加7月7日上午举行的全国高考语文单科测试。测试结果为人平61分,比应届高中考生人平高出一分半。

        1985年语文高考命题组副组长章熊老师看了学生的试卷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文章,充分肯定“这些学生的成绩大大超过了一般高中毕业生,可见他们受过较好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此外,从前面谈过的总分分布情况来看,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功情况。

       最后还想说一点,我和一些同志都有这样的看法:语文高考不需要特别复习,尤其不要搞题海战术;考生上场,凭的应该是平时培养起来的基本能力。李培永同志的学生临场表现,证实了我们的想法。这批孩子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应该说,它是李培永同志训练的成果。”

        更令大家兴奋不已的是,中考成绩公布了,全班有37人考取了母校高中,家长开心地笑了!大家期待开学后继续参加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三年一晃而过,语文课代表孙涵中考后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写了一部六万多字中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你们那时在想什么、做什么呢?

        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真想知道“知天命”的你们现在情况如何?

        现在疫情基本结束,如果你们打算今年国庆长假回母校聚会的话,我将乘风万里,欣然归国,与大家欢聚一堂,畅述参加语文教材改革四十年的收获和体会。

                                                                 你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培永

                                                                                       2023年4月6日于美国新泽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