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說三道四(119)慢谈人生的“选择”

(2022-09-14 13:16:29) 下一个

說三道四(119)慢谈人生的“选择”

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直到最后离开,一生都面临着“选择”,毋庸讳言,人在出生之前是没有“选择”的。还记得在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说的就是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那时,还有一句“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是针对高中毕业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说的很动听,但是,或家庭的出身问题,或家庭的社会关系问题,或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问题,高考“政审”结论,已经判定了“不宜录取”,哪还要“两种准备”呢?哪还需要“选择”呢?

其实,那个年代,那些通过了“政审”,上了四年大学的“幸运儿”,大多数待到大学毕业时,依然与那些名落孙山的学友一样,只有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4年、1965年连续两年高考之后,武汉市教育局从高考落选考生中,直接录用了将近3000人当中学老师。这些考生中有很多都是“不宜录取”上大学,但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我们华师一附中高三(1)班的易中天,文科成绩出类拔萃;(3)班的钱展望,数学成绩全省第一,总分超过了清华录取分数线。

武汉市教育局把录用的这些优秀学生,分别送到武汉市教育学院、武汉第一师范学校、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短训一年后,分配到武汉市各中学当老师。易中天当时自己选择赴新疆“屯垦戌边”,后来名闻天下;钱展望被分配到“体育”短训班,后来分配到一所小学教体育十几年。恢复高考之后,湖北省重点中学武钢三中招考高中数学老师,钱展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该校数学老师,为国家培养了多名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学生而闻名。

我当年也想去新疆,名落孙山,无颜见江东父老,远走他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高三(2)班当时已经决定去新疆的有七八个同学。但是,当时学校团委书记找我谈话,晓之以理,“作为一个优秀的团支部书记,应该自觉服从组织的分配”;动之以情,“你高二因肺结核休学一年,你这样的身体远赴北疆是受不了的”。于是,我在纠结一个月后,还是去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短训班报到了。报到之后,才知道语文二班班主任黄娉琴老师虚位以待,等我去当班长呢!

再说那两届考生大学毕业时,正是“文革”期间,全部被分配到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后来又被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而我们这些当年“不宜录取”的另类,已经工作生活在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好几年了。谁能说得清楚“被”选择后的结果呢?

我们长期生活在无法自主选择的社会,大事小事都由不得自己,一切都在被选择之中。但是,古代并不是这样的。孟子曾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为喻,当“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说明他“舍生取义”的主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激励后世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舍生取义”,这一“舍”一“取”,关乎人的信念,这样的选择不简单,谈起了就更复杂了,暂且不论。

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连串选择的过程,环环相扣,滚滚向前,有去无回。在一生一世一连串的选择中,最关键的无非是升学、就业、结婚和调动工作单位等。

而人生这些关键的选择,对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来说,都是没有选择的。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而且还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人生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选择就像是人位于一个岔路口,走那条路都要靠他自己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命运不仅是机遇,更是选择。

也许有人要说,那个年代升学、就业、调动工作单位,不能自主选择可以理解,难道恋爱、结婚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吗?

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年代恋爱还是自由的,但是当你确定要与相爱的人结婚时,必须经“组织”上同意。于是,当一位在国家“保密”单位工作的青年,找的对象家庭出身有“问题”,你要结婚,就又面临一个重要选择:是要美人,还是要一份“好工作”。时代使然,当时多数人选择的要“好工作”、要“事业”。即或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单位,“组织”为了对你负责,特别关心地告诉你,“他(她)的父亲在镇压反革命时被枪毙了,或是他(她)的父母都是右派,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呢?”多少相爱的青年人,因此而选择了分手,留下一生的遗憾!

再说调动工作单位,在那个年代,简直比登天还难!

1979年国庆节期间,在武胜路新华书店门口,我正准备进去,只见还是那么魁梧的母校的王仕良主任走出来,虽然我们十多年没见,瞬间就都认出对方来了。

王主任紧握我的手说:“好个李培永啊!居然十几年不回学校看一看!你现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当他听说我在武汉市43中教文科重点班的语文时,深情地对我说,回母校来吧!学校现在急需年轻人啊!当他知道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爱人也是教师时,他告诉我,如果你回来,你的两个孩子将来不论成绩是否达到省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都可以到华师一附中上学!临分手时,他再三嘱咐我,假期结束来学校找我吧!为了你的两个孩子,你也应该马上回来呀!

假期结束,离开母校十多年后,第一次踏进大门,感概万千。老校长袁福热情欢迎我回母校工作。他说,李培永不是只有高中学历吗?为了服众,我们安排培永在高一年级试教一周,全校所有领导和语文组全体老师都去听课、评课。然后请教导处吴传忠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吴六林老师写结论,看看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否胜任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周试教结束,结论是“李培永完全可以胜任省重点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并立即请华中师大人事处给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发“商调函”。

武汉市教育局人事处长明确而坚定地对我说:“华师一附中是部属学校,不归我们管。我们不同意你调去!我们决定调你去武昌实验中学,满足你到省重点中学工作的愿望,我们也可以给你分一套住房,解决你的后顾之忧。如果你愿意,马上就可以办手续。”我坚决要求调回我的母校,处长不予理睬。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跑调动”。其艰难曲折的许多情节,简直可以写一部小说。最后,因机缘巧合,在时任武汉市市长黎智的秘书的帮助下,才如愿以赏。

那个年代的工作人员管理,以及“户籍”管理,真是把人不当人,当成物品,就是属于某地某单位所占有的“东西”,一旦成为那个单位的人员,一生一世都别想离开。

你要选择理想的工作单位,就必须冲破那个“管理”牢笼。尽管要为此付出许多时间及不必要的代价,但是为了自己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的!

耄耋之年,当我在美国花园之州的新泽西漫谈人生的选择时,我庆幸自己一生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选择了“熊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