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忘忧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个人资料
李培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人生(122)寒冬腊月,我与姐夫去挖藕

(2021-05-04 18:59:01) 下一个

闲话人生(122)寒冬腊月,我与姐夫去挖藕

“五一劳动节”,国内放假,兄弟们不想赶热闹去旅游,都回葛店二姐家聚会,“杀家麻雀”(武汉人比喻自己一家人打麻将),享受难得的休闲与温馨。

我的二姐今年九十一岁了,昨天视频,看到她那满头青丝、精神矍铄、谈吐风趣,甚感欣慰。她正坐在麻将桌边观战,外孙女把手机给她时说:“二舅从美国打来的。”她接过手机就说:“你看我这里几热闹,小永他们都回来了。你快回来呀!‘三差一啊!’”

二姐健康长寿,首先得益父母的遗传基因好,其次是她小时候,我们家境还可以,后天的健康饮食保证了她成长时期身体必须的营养,再就是她一生心态乐观,再大的难事,她不着急,不怨天尤人,总是积极面对。

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姐夫在武汉工作,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在葛店,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回娘家来,住在我们李家花园老宅。

我们李家花园公私合营后,并入武汉市青山公园。原来住在老宅的二叔、三叔两家都搬到青山公园去了。我父亲是长子,就只身一人去青山公园上班,留下我们兄弟三人与妈妈一起伺候祖父。我的父亲每到周末,为省下坐公交车的那点钱,从青山公园步行回到武昌火车站东面的李家花园老宅。

二姐带着三个孩子回到老宅,孩子们的哭声、叫声,嬉闹,给原本空空荡荡的老宅平添许多生气,也带来了不少困难。没有饭吃呀!原来房前屋后的几块菜地种的红薯等,哪够啊!

李家花园公私合营之后,把所有的花木、及其他生产资料,还有拆花房的所有木料都被搬到青山公园去了,不能搬走的是李家花园周边的生态环境。1957年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前,就在原来的通湘门外任家湾和刘家湾的地基上修建武昌火车站。当然,其规模比现在小得多了。穿过长江大桥的铁路线沿着蛇山山腰,经小东门,从长春观后面的无名小山,拐弯向南绕到武珞路再向南到达武昌站。无名小山地势高,过了武珞路,地势不仅低,而且要经过一片藕塘才能到后来的武昌站。于是,那一片藕塘被填埋,筑成坚实的铁路路基。路基东面的藕塘,与有名的赛湖相通。当时也不清楚那一大片藕塘的主人是谁,似乎靠近路边隔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藕塘有主,沿着塘堤再往赛湖里面走,就无人管了。三年困难时期,附近很多居民都去那里挖藕。很快,近处的藕塘就没有藕可挖了,只有靠近赛湖深处还有藕。但是,那塘泥烂而深,少有人去。真是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冬天,一个周末的傍晚。二姐夫下班回来,对我说:“叫你二姐搞点东西我们两个吃,吃饱了好去挖藕。”

饭后,我们背上工具和麻袋,已经出门了的姐夫说;“你回去把你爹爹(祖父)喝剩下的半瓶白酒拿来。”

“干嘛?你又不喝酒?”

“等一下就要下寒气了,到藕塘下去挖藕之前,喝一口,暖暖身子,再下藕塘就不觉得冷了。”

我跟着他往藕塘走去,他边走边说:“我这几天,上下班,看到有些人到藕塘深处挖了很多藕。看我们今天的运气怎么样?”

沿着藕塘堤一直往前走,左右两边藕塘都有人在挖藕了,我们继续向前,直到到最远的那个藕塘,没有人了。姐夫停下来,说;“就这里吧,先喝一口酒,暖和一下。等我先下去看看深浅,喊你来,你再来。”

姐夫下藕塘走到离藕塘堤十多米远才停下来,过一会才叫我去。我踩着烂泥,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走到他身边。他问我:“你冷不冷啊?”也许是喝了那一口酒的作用吧,真不觉得冷。不等我回答,他接着说:“你脚下是不是踩到了藕呢?”

我赶紧试着踩了踩,真的好像烂泥里有藕。高兴地说:“踩到了,好大的藕啊!”

姐夫到底是经验丰富,他让我跟他一起,先做一个围堰,然后,我们站在围堰里面,用挖泥专用锹,把烂泥挖出来,掀到围堰外边去,也不知挖了多久,终于看到藕了,而且很多很多,别提当时那高兴劲了。姐夫又告诉我:“这藕好大好多,不要用锹把它们搞破了,拖泥带水拿回去可以多放些时。”

等我们把围堰里的藕全部挖起来,装好,抬回家,差不多半夜了。妈妈和二姐一直在堂屋(客厅)等着我们,一看挖了这么多藕,赶紧都放到一个大缸里面储存起来。多日愁眉不展的妈妈,喜笑颜开地说;“孩子们这一个礼拜都不会挨饿了!”

整整六十年了,我和姐夫当年为了一家人吃饱肚子,寒冬腊月去挖藕,难以忘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读来心酸。托毛腊肉和百年大党的福,瞎折腾饿死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