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箱子的故事

留学生,第一代移民的点点滴滴
个人资料
妈妈的故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一张照片想起的。。。

(2021-03-01 21:40:23) 下一个

从那一张照片想起的。。。。

看见一张照片,一张捐赠仪式的照片。山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起举着一个书包和一大提东西,城里去的孩子一脸的自豪和骄傲而山区的那个女孩身体强直而且,低垂着她的眼睛。。。

慈善和捐赠都是好事情,也都是需要鼓励需要的。不过需要懂得的是,也要保护被捐赠人的尊严和面子。因为内心深处,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的怜悯。没有人愿意承担别人的施舍和可怜。可能这个就是老话说的“给一碗米是恩人,给一斗米变仇人”的原因。因为一碗米的价值让人觉得可以还清,人生还是平等的。而接受比一碗米多出好多倍的一斗米的时候,就有太重的还不起的感觉和有被人怜悯的成分。

可以给予一斗米和愿意接受一斗米的两端的人,表明了人生太大的生活差异。那个时候,接受一斗米捐赠的人,就不是感恩二字可以完全描述出内心深处的想法。

没有人愿意被人看低。哪怕是乞丐。一定会用一些解释一些道理来制造内心深处的心理平衡。

记得一个非洲的故事:有一年非洲大陆受灾严重大饥荒没有饭吃了。联合国组织富裕国家捐赠了很多粮食。等到物资运到非洲救灾的地点,要发放粮食的时候,志愿者的负责人要求把周围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参加分装一袋一袋粮食的劳动。然后告诉那些孩子,他们应该心安理得的把粮食拿回家里,因为那是他们的劳动所得。那样的过程其实是表达一种尊重,一种对自食其力的尊重。也是保护孩子内心深处的尊严。不让孩子有吃嗟来之食的感觉不让孩子有被怜悯造成的心态不平衡。那样的方式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教育他们要自食其力,要有尊严的生活,不要祈求别人的施舍和怜悯。

善念发自内心。相互守望,互相帮助。。。那些特质应该是我们人类这个并不强大的物种在地球上能够成千上万年存在并且发展壮大起来的原因。

富裕起来的人们去帮助仍然处于贫困地区的乡亲,那样的善举绝对是好事情。不过就是那样的帮助,也请考虑要保护别人的尊严。帮助贫困地区不是施舍不是怜悯。是发自内心的善念善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本能。可以去帮助别人,能够帮助别人,能够给予爱,其实就得到了爱,得到了作为人类的最重要的价值核心

在瑞典,家里的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如果看见乞丐去给他们钱的时候,要走近他们,蹲下来,把钱好好的放进盒子里面。给的钱不是施舍而是分享,分享我们有而他们暂时没有的东西。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有能力施以援手,就要尽力去帮助。那个就是回馈就是爱心传递。告诉我们的孩子爸爸妈妈当年提着一个小箱子刚刚到瑞典的时候,也得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助。。。

昨天和在越南的儿子通话,讲到入乡随俗,说一个加拿大的小朋友刚刚去越南二个月还不习惯吃街边摊。说空气中有臭味。讲到那个事情的时候,儿子才随口告诉我这个妈妈,说过新年的时候他和越南的女朋友还有几个像他一样从外国去越南的朋友一起,买了很多东西去给无家可归者。“让他们也可以好好吃点东西过新年”。说把东西分给无家可归者后他们就在那附近的街边摊吃饭。不过晚上和女朋友轮流冲向厕所,可能吃的食品不太干净,“不过第二天就好了。”电话那一头传来儿子哈哈哈的笑声。

越南的贫富差距更大,很多人也更需要帮助。儿子能够有那个善念,虽然创业还没有开始赚钱,但是过新年的时候可以分享一些食品给无家可归者,这个行动让我这个妈妈非常欣慰。

慈善不是怜悯是分享,是爱心传递,是善念善行使然,。。。

(下面的照片是在贵阳吃的东西。下一篇,贵阳的现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Loveucc 回复 悄悄话 所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捐赠方式很重要。穷人可以通过福利系统去接受帮助,而不是看个人脸色,接受高高在上的施舍。
迪儿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的建议。古话说,乞丐不食嗟来之食。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是这样的,有一年北京有一此影视界的戏子做慈善,捐助了一批“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在仪式上主办者让这些小孩子上台唱“感恩“的歌,事后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个小姑娘(原话忘记了)总之就是自尊心受到了深深地伤害!原来是做慈善,是做好事,结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施舍“的样子,得到的效果就事得其反,甚至是仇恨、、、
毛爷在世的时候,整知识份子决不手软,历次运动都不放过,为啥?因早年毛爷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他的自尊心被那些知识份子伤害过、、、
帮助他人也是如此:事可而止,这就是老祖宗说过的“升米恩,斗米仇“,这不是说教,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是这样的,捐赠的心境跟接受的不一样。
零不是数 回复 悄悄话 如果你有帮穷人一斗米,或一石米的能力,还帮不帮?
是否把一石米分成一百份帮一群人?
拿了一斗米还做仇人的,就不值得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