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18)南京大屠杀(1/3)

(2019-08-07 09:07:31) 下一个

(218)
张又普:南京大屠杀(1/3)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一案,对中日关系影响很大。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经过,中日两国的描述有差异。本文打算完全以中国方面的说词作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然后请列位看官充当法官,请裁决一下,杀害了30万人的杀人凶手们,有罪还是无罪。

1937年12月,日本派出大批军队向南京进犯。那时,中国军队总司令蒋介石在武汉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守卫南京的问题。包括蒋介石本人在内,很多高级将领都建议放弃南京,不要防守。南京这个地方,易攻不易守,又没有什么军事价值。如果强行防守,敌我军力相差悬殊,几无胜算。不如保存实力,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用持久战的方法拖垮并最后战胜日军。持久战这一战略思想,出自于中国著名战略学家蒋百里,1932年,蒋百里发表了“持久战”这一战略思想,受到了中国多数军事学家的赞赏。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该文是由毛的秘书执笔,内容则是来自于蒋百里那里。言归正传,在武汉的这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国军上将唐生智站起身来,大声疾呼:

“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枪不放就送到日本人手中,政治影响太大,怎么向全国的老百姓交账?请给我十万人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面对唐生智的慷慨陈词,会场上无人敢反驳,于是,唐生智被任命为守卫南京的总指挥。十万国军在南京城下与日军苦战数日,奋勇杀敌,血流成河,最后全军覆没,据说仅少数溃散士兵乔装平民,方得以退出。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非常有名的“南京保卫战”。日军攻破南京城后,大开杀戒,一个星期内,30万南京军民遭到血腥屠杀。当然,日本方面对南京大屠杀另有说法,本文就不予复述了。

死者无言,不会说话,但至今还有成千上万的在世的中国人与南京大屠杀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死难者的亲属,他们渴望能将杀人凶手们绳之以法。1937年12月至1945年9月,南京被日本占领,无法立即清算屠杀罪行。1945年9月至1949年4月,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那4年期间,国共内战爆发,也没有人顾得上翻查日本侵略的旧账。1949年4月,在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35军军长吴化文的指挥下,攻占了南京城。从那时开始到1976年9月为止,毛泽东有效地统治着中国,南京是一座和平的城市。但是,在这27年的和平时间里,没有一位中国人追诉南京大屠杀。若有追诉者,说不定还会有飞来横祸!为什么呢?

文章太长,剩下的部分留待下次发表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