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畅游法国(20)-银色的海岸

(2022-09-23 11:51:16) 下一个

在法国的大西洋沿岸,曾经有三个名闻遐迩的公国,它们分别是诺曼底公国、布列塔尼公国和阿基坦公国,这三个公国都跟法兰西王国和英格兰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它们与两个王国有着怎样的拉扯,也不管它们有着怎样的别样风情,居住在这三个公国里的人们,除了都吹大西洋的海风外,也都享受美丽的海岸。诺曼底公国有白色海岸,布列塔尼公国有玫瑰海岸,而阿基坦公国有银色海岸(Côte d’Argent)。

银色海岸

银色海岸

银色海岸

不像曲线形的白色海岸,也不像锯齿状的玫瑰海岸,总长度达280公里的银色海岸几乎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从波尔多西北20多公里的吉伦特河口(Gironde Estuary),贯穿到离西班牙很近的阿杜尔河口(Adour River),这两个河口都把手着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的“大门”,而注入此湾的卢瓦尔河、加龙河和多尔多涅河,每一条都承载着上千年的文明。在这个历史悠久跟如画风光相兼的银色海岸,除了驰名世界的波尔多以外,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巴约讷(Bayonne)。虽然巴约讷不被众人熟知,但它却跟波尔多一样,也有着千余年历史,还让海明威以它为背景,写出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锋和不朽名著《太阳照样升起》。

从波尔多到巴约讷,我没有沿比斯开湾行驶,而是上了收费高速。法国的收费高速一律130公里,我开得飞快。此前我在去里昂和南特的收费高速上开到132公里,结果被摄像头拍照了两次。当时心里一惊,心想,难道法国也跟挪威一样,对超速零容忍?细想,不对啊,我这一路都看见比我还能超速的人,难道他们不怕吗?被拍照,我不太害怕,因为摄像头闪过的是白光,而那个带摄像头的仪器,在整个法国之行中我也没见过几个。我在挪威也被拍照过,闪过的也是白光,所以我猜,给我拍照的仪器可能跟挪威的一样,都是测速用的,并不是用来罚款的,但我再也不敢超速了。高速公路上车不多,我把车内的匀速装置打开,设到130公里,结果路上碰到警察坐在车里抓超速。这是我们一个月的法国之旅中唯一一次看见警察现场抓超速的。

超速罚款单

巴约讷

巴约讷

巴约讷

可是,我“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终究躲不过被罚款的命运。就在昨天,我收到了从法国千里迢迢寄来的超速罚款单。上面全是法语,我只懂日期和罚款金额,剩下的就靠猜或者用谷歌翻译。原来在回美国的前一天,我去世界文化遗产普罗万的路途中超速。限速是80公里,我开到93公里,信中说“容错率”是88公里。我什么时候被拍照的,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也肯定不是故意而为之。在法国,乡村田野间的道路,有时限速是80公里,有时是90公里,我超速的这条路上应该没有限速标志,所以我才无心之中犯了错。幸运的是,罚款金额并不高。如果46天之内交罚款,45欧;47天到76天,91欧;76天以后180欧。“好学生”的我都不用等到46天,收到信后的几分钟就把罚款在网上付掉了。

巴约讷在银色海岸的最南端,离西班牙和法国边境差不多40公里,注入比斯开湾的阿杜尔河自东向西流经这里,而阿杜尔河支流的尼夫河(Nive River)也在这里与阿杜尔河交汇。拥有两条河流并拥有大西洋入海口的自然禀赋让原意为“好河”的巴约讷跟波尔多一样,自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当罗马人到来时,它的战略地位又得到了罗马人的垂青,一条沿大西洋沿岸延伸的道路从这里通过。虽然史学家们对此时巴约讷的城市面积没有定论,但通常说它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么大。

巴约讷

巴约讷

巴约讷

巴约讷

当西罗马帝国濒临解体,巴约讷也跟法国境内的其它地区一样,海盗和蛮族接连而至。除了法兰克人和阿拉伯人外,诺曼人也两次占领了这里。到诺曼人建立的英格兰王国金雀花王朝时,此地因为阿基坦公爵之女跟开创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的联姻而变作了英格兰王国的王室领地。从这时起,它便成了连通英格兰王国的重要商业港口,葡萄酒、香肠和菘蓝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英格兰,巴约讷迎来了黄金年代。到亨利二世之子查理一世时,他把巴约讷改成了军事港口。这位查理一世就是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率领十字军击败萨拉丁领导的穆斯林军队的“狮心王”。

一直在英格兰王国怀抱里高枕无忧的巴约讷在圣女贞德的“奥尔良之围”后不到30年开始变天,在“奥尔良之围”中与贞德一起并肩作战的奥尔良公爵私生子于1451年夺回了巴约讷。“奥尔良之围”是英法百年战争中英法国运的转折点,之前被英军打得差一点“家破人亡”的法兰西王国逐渐恢复了元气,而英格兰王国开始日薄西山。巴约讷的主教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述了这场胜利,他说:“我看到了天空中的皇冠逐渐变成鸢尾花,一支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在其上方冉冉升起,那是来自法兰西皇室的光芒。”

巴约讷

巴约讷

巴约讷

巴约讷

赢得了英法百年战争胜利的法兰西自以为没了强敌,哪知道,欧洲超级君主,也是西班牙帝国揭幕人的查理五世横空出世,之后,法兰西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还跟西班牙爆发了30年战争,这些都让濒临两国边界的巴约讷受害颇深,但它同时也在新航路开辟和之后的黑奴三角贸易中受益匪浅,18世纪上半叶还出现了工商会。19世纪初,西班牙国王在这里起草了西班牙宪法前身的《巴约讷宪法》。

这部宪法的起草地,就在巴约讷的马拉克城堡(Marrakesh Castle)。这座由西班牙流亡女王于18世纪初建造的城堡曾被拿破仑一世买下,成为他攻打西班牙时的住所。他退位后,城堡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现在是法国的官方纪念物。

马拉克城堡

圣玛丽教堂

圣玛丽教堂

圣玛丽教堂

没什么看头的马拉克城堡是我们在巴约讷的最后一站。当我们跨过阿杜尔河,把车停到尼夫河岸边后,我们直接去了巴约讷主教教堂,也叫圣玛丽教堂(Catheral of Sainte-Marie)。这座始建于13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位于去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Routes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圣之路上,因此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虽然这座经历了四个世纪才完工的哥特式建筑外表没有很多哥特式教堂的华丽,但它的内部却是我见过的最吸睛的之一。

它的内部有一个宏伟的哥特式回廊,回廊四周上方是奢华的雕花拱顶,拱顶下是美丽极了的玫瑰花窗,花窗上印着我看不懂的圣经故事。花窗下,全是镶了金箔的圣像,其中包括公元9世纪巴约讷的主教,后被封为圣人的圣里奥(Saint Leo)。这是我在法国看到的教堂内部从价值连城上来说排在第四位的教堂,另外三个在阿尔比、马赛和里昂。

圣玛丽教堂

圣玛丽教堂

圣玛丽教堂

圣玛丽教堂

我一步一回头,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此教堂,然后在盛产优质盐、火腿和巧克力的巴约讷老城漫步,窄窄的巷子里充满着中世纪风情。在保留着法国最杰出,也最久远斗牛传统的小镇巷子中,隐藏着闻名海内外的巴约讷火腿(Jambon de Bayonne)。它跟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有些相似,只有这里的阿杜尔河盆地才能被划为巴约纳火腿的专属产地,这个地区饲养的猪才能被冠以“巴约纳”之名。这样的专属地位让巴约纳火腿早早成了法国贵族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并独领风骚200余年。

相比200年的巴约讷火腿,巴约讷巧克力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成名”于宫廷却比巴约讷火腿晚。最先将这里的巧克力引入法国宫廷的是嫁给路易十四的西班牙公主,她让巴约讷巧克力出现在了法国第一份美食菜单上。今天,它标志性的“巧克力花束”(Bouquet de Chocolat),即在巧克力花束中插入一块能够传递讯息的方片巧克力,被称作巴约讷巧克力创造力的象征。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如果说这个时候我在离大西洋入海口8公里的巴约讷还没有见到银色海岸的海水和沙滩,那当我开到在离它几公里远,有着冲浪圣地之称的比亚利兹(Biarritz)时,则再次见到了大西洋海水的温柔与狂野。我没想到,这个背山靠海,从12世纪开始以捕鲸为主的小镇美得像画儿一样。它是大西洋海岸,除了埃特勒塔和圣马诺以外,我们最喜欢的小镇。

这里有长长的金色沙滩和庞大的巨石,有美丽的滨海建筑和一座17世纪中叶为等待鲸鱼出现而建的瞭望塔,还有斜坡上的杨树、罗望子、绣球花、玫瑰和海桐。如此美好的地方成了高尔夫迷和冲浪爱好者的天堂,它是法国最早高尔夫俱乐部的诞生地。比亚利兹之所以能成为散落在银色海岸珍珠般小城中最耀眼的一颗,要归功于拿破仑三世。是他在19世纪初建造了这个小城,并让这里的海水浴变得时髦,从而吸引了更多人来这里度假,包括印象派大师毕加索。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比亚利兹

皇宫酒店

皇宫酒店

当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在海滩上建造了一座宫殿,即现在的皇宫酒店(Hotel Du Palais)后,比亚里茨变成了欧洲上流社会最青睐的度假胜地。欧洲皇室成员,包括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德华七世国王、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还有瑞典和比利时的国王、俄罗斯的皇后和沙皇之母及奥地利的皇后等都是这里的常客。而19世纪中叶开业的赌场、海滨疗养院和无数豪宅及奢侈品商店,更让这个5千人的小镇人潮涌动。比亚利兹的繁华让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作品《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Alpeak eta Pirinioak)中。在书中,他说:“我在世界上还没有遇到过比比亚利茨更令人愉快和完美的地方。这片海岸到处发出永无止境的低语,它实在令人惊叹。”

令我们惊叹的还有,这里的涨潮速度比圣马诺的还快。在防波堤下玩水的我们眼看着海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冲到了防波堤。跟圣马诺不一样的还有,比亚里茨以及巴约讷在法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们跟位于比利牛斯山西端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其它地区一起被称作巴斯克地区(Basque Country)。这里的人们拿着法国和西班牙的护照,却有自己的文化护照。他们说巴斯克语,穿跟附近欧洲国家大相径庭的服饰,保留自己的习俗和传统节日,甚至建筑也不同。此地的建筑多为白墙红顶或白墙绿顶,红色象征巴斯克人,绿色象征橡树,白色象征对天主教的信仰,这三色组成了巴斯克地区的区旗。

去埃斯佩莱特沿途

去埃斯佩莱特沿途

去埃斯佩莱特沿途

去埃斯佩莱特沿途

在这个至今人类学家都还没搞清最初巴斯克人是从哪儿来的巴斯克地区,还有一个以盛产红辣椒闻名的埃斯佩莱特(Espelette)。据说每到丰收季节,被烤干的辣椒便成为巴斯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风味。这抹红,被巴斯克人称为牛血红,传说中说巴斯克旗帜上的红色最早用的就是牛血。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巴斯克人的彪悍从中可见一番。

这个很难被征服,首先使用刺刀的巴斯克民族,在不断与外部世界对抗和融合中,如今在比利牛斯山西部的山海之间安然享受它最芬芳绚烂的模样,成为法国角落里最独特、最幸福的花朵。

埃斯佩莱特

埃斯佩莱特

可是,我在这个被比利牛斯山山峦和丛林环抱的“花朵”地区,并未见识到比利牛斯山的“威猛”。这座在欧洲跟阿尔卑斯山齐名的大山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不仅把欧洲大陆和伊比利亚半岛分隔开,也让法国和西班牙自然分离。当年的“战略之父”汉尼拔挑战罗马时,正是从这个近乎封闭的大山中走进罗马领地的。为了跟随“战略之父”的脚步,我把车开进了比利牛斯山的“心脏”。

最初我把酒店定在了热德尔(Gavarnie-Gèdre),这里有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教堂里存放着很多圣殿骑士的头骨。可是这个酒店无故就把我的订单取消了,而且连通知都没有。幸亏我在入住前几天发现了,然后在位于巴斯坦河(River Bastan)上的吕兹-圣索沃尔(Luz-Saint-Sauveur)小镇又订了一个。这个小镇离热德尔10公里左右,它们都在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The Pyrenees National Park)内。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比利牛斯上国家公园

当我开进比利牛斯山山口,看见青翠的群山和山脚下流过的湖蓝色河水后,我开始兴奋,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土耳其我曾穿过无数不同的高山,因此开山路对我来说驾轻就熟。越往山里开,空气越清新,温度也越低。我摇下车窗,让凉爽的微风吹进来。盘山道旁是清澈的小溪,远方高山上是点点的白雪,那景致,跟土耳其的非常像。我情不自禁放慢车速,唱起歌来。

我们的酒店地处小镇中心。小镇的东、西和南面都是山脉,北面被峡谷跟平原隔开,这是一个封闭的世外桃源。本来我对这个不熟的小镇没什么期望值,没想到,酒店对面的圣安德鲁教堂(Église des Templiers)让我惊讶了一下。这个教堂不大,建于12世纪和13世纪,被称为“圣殿骑士”,实际上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14世纪这个医院的周围建起了围墙,以保护这里的居民免受西班牙土匪的袭击。当时,教堂周围还有一条大沟,大沟上有一座吊桥穿过。几年后,城墙内建起了这个小教堂,用以祈求上帝结束席卷全国的黑死病。在教堂里,我发现了原装的,跟土耳其很多教堂里一模一样的中世纪壁画。看到它们,我像捡了宝儿一样。

圣安德鲁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圣安德鲁教堂

从教堂出来,我跟先生开始徒步上山,山上还有一座名为索尔费里诺(Chapelle de Solferino)的教堂。这座带有拜占庭式塔楼的小教堂是拿破仑三世于19世纪中叶在圣彼得教堂的废墟上重建的。虽然这个教堂不怎么样,但沿途我们呼吸着湿润且凉爽的空气,眺望着修建于10世纪的圣玛丽城堡废墟(Château Sainte-Marie)和比利牛斯山的一片片绿色,心情仍然大好。

在我们走回小城时,温度已经降到15度,我们需要穿两件衣服才能逛小城。小城很安静,只有一家餐厅在营业。我们上前讯问到哪里买矿泉水,得到的答复是,这里的自来水是全法国最好的,而且政府规定,这里的水不能向外售卖。我们一听,立刻把车里的空水瓶全都灌满了水,好像捡了一个大便宜。

吕兹-圣索沃尔

吕兹-圣索沃尔

吕兹-圣索沃尔

我们流连忘返在这个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小镇里,沐浴着它浅浅的美色,让欢喜的涟漪在心湖里荡漾,心中似有一只只彩色的蝴蝶破茧而出。我想把银色海岸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和比利牛斯山无可比拟的豪迈风情,锁进婉约的诗里,让它们静静浸染我的岁月,生生不息,悠悠不止。

索尔费里诺教堂

索尔费里诺教堂

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