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奇石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个人资料
正文

扶乩的王道士

(2019-06-21 09:22:06) 下一个

我的故乡是一个江南小镇,虽说是小镇,倒也颇有些历史,而且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商铺林立,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居民安居乐业。市镇的中心还有一座道观,名为“白云观”,道观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丛林里,在一片绿色的环绕中,那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屋顶,四周有高高的雕甍翘起,朱红色的围墙将整个道观团团围住,气势颇为恢宏,巍峨的门楼上白云观三个金色大字赫然醒目。走进大门,神龛中立着一尊全身披挂的金甲神象,神龛后面就是大殿了,居中供奉的吕洞宾凤目疏眉,三绺长髯,神态飘逸,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白云观的观主人称王道士,他身材硕长,眼睛细长,似乎一直眯篷着,但一旦张开,就觉得炯炯有神,颏下飘着一把白胡子。他平常戴一顶道冠,穿一件黑色的道袍,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我们家是个大家族,平日婚丧喜事免不了请王道士带了他观里的道士来念经做法事,那可是像做戏一般的好看,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欢喜了。道士们吹的吹,敲的敲,很是热闹,而王道士也会穿着五彩八卦衣,仗剑四周舞动,一边口中念念有辞,最后用剑把一只用黄纸封好的小甏一劈两爿。后来看京戏“借东风”中诸葛亮在七星坛上装神弄鬼的样子,就会想起当年的王道士来。

      在我们家族中,与王道士最要好也最说得来的就是三叔公(这位三叔公就是拙作“紫薇”中紫薇的父亲),关于王道士的身世也是从他家流传出来的。据说王道士出身一个富贵之家,父亲是前清的一员武将,武艺高强,他自小在父亲亲自教导下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可惜在他十七岁那年父母双亡,没有了大人的管束,就不免结交了市井一些纨袴子弟,时常流连在花间柳巷。有一年离了家乡来到姑苏,迷上了一个名唤小翠喜的妓女,两人卿卿我我,订下啮臂之盟。不久他所带钱财都巳挥霍殆尽,老鸨脸色就变得冷若冰霜,无奈之下,他只得离开,离别之际,两人立下重誓,一个非你不嫁,一个非她莫娶,为了让他不要忘掉他的承诺,她还在他的臂上深深的咬了一口。回家后他因忙于处理家中的一些杂事,待等再到苏州巳是半年之后了,他急匆匆就想往妓院奔,这时忽然想起临出发时,家中老管家劝他的话来。管家告诉他,说自古婊子无情,并告诉他一个故事,说以前蜀中有一个富家公子,留恋一个青楼妓女,也象他一样订下婚约,但床头金尽就被老鸨逐出,临别之际,那妓女一定要他敲下一枚牙齿作信物,于是他忍痛敲下,回家后他准备了一大批银钱与结婚的用品,其中有一张价值连城的沉香木床。也是在临去妓院之前,他想试试这妓女的心,于是故意穿了破衣烂衫,手中拄了一根竹杆,拿了一只碗走到妓院门口,那妓女见了他视若不见,反叫乌龟把他赶走,此时他哀求她给碗残羹冷饭,她却要紧与嫖客调情而不顾,还是老鸨看不过去了,才叫人盛了碗饭。他边吃边哀求说,既然这样了,就把他那颗牙齿还给他,她满脸不屑地叫人拿出一个小合子,里面居然满满一合子都是牙齿;此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叫人把那张原本想作婚床的沉香木床扛到大门口,点上一把火烧了,香气飘在街上几天不散,那妓女见此自缢身亡。想起这个故事,他也弄了一套破衣烂衫去往妓院,小翠喜见他如此落魄,眼也不抬问他来作什么,他说是践约来了,她答说难道叫她嫁给他做一个乞丏婆么?此时他才大梦初醒,于是看破男女私情,只想游遍天下名山大川。有天晚上,到了一个小县城住进一家小旅店,因店内只剩下一间房,那房内先有一个道家打扮的老人躺在床上,只见那人衣衫褴褛,病恹恹的,瘦得皮包骨,只有双眼似乎还透出一股英气。店主告诉他这个老道住在店内巳多日,身上一文不名,现又重病缠身,生命只在旦夕间。他闻听后,不免起了恻隐之心,于是对店家说,老道的住宿及伙食费都由他付,并要店主天明后请医生来给他治病。经过一段时间,这老道康复了,老道告诉他,他是一个道观的当家道长,这次出来云游,不想病倒在旅店,若非遇到他出手相助,也许命巳休矣;当得知他也是浪迹天涯,于是就邀请他去他的道观,这样两人就迤逦来到这老道的道观。这道观座落在崇山峻岭中,古木森天,非常幽深。老道得知他好武,就把平生的本事都尽心传授,并把道家的一些养生吐纳工夫及道家秘籍都教给了他,这样他在那道观待了三年功夫,因为思念家乡,于是就辞别师父;临走之前,老道把自己珍藏的一把宝剑赠送给他,并告诉他自己的身世。原来此老道年轻时混迹绿林,因武功高强,在绿林中很有威望,也因此自以为天下无人能敌。有天遇到一个和尚,两人交手,未能分胜负,眼看自己打不过,此时他拿出自己的飞镖绝期,比武时施放暗器在江湖上是非常犯忌的,那和尚中镖后落荒而逃,临走时撂下一句狠话,说此仇三年后非报不可。他也觉得自己坏了江湖上规矩,未免忐忑不安,回家隐姓埋名。三年后估计这和尚会找上门来,于是叫家人假做自己巳亡故,在家布置了一个灵堂,正中放了一口棺木,里面放了碎砖破瓦。不出其所料,那和尚有天居然找上门来,在得知他巳死后,就对他家属说,自己与他是莫逆之交,不想故人离世,要求祭奠一番。这和尚绕着棺材走了一圏,又用手在棺板上不仃的来回摩挲,如此一番后就走了。等和尚离开,打开棺材一看,里面的砖瓦都巳粉碎,令他咋舌,于是万念俱灰,就出家当了道士。他以自己的经历劝导他,强中更有强中手,千万别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武功,还告戒他在江湖上行走,见了和尚与尼姑这些人特别要当心,这些人中往往有身怀绝技的,千万小觑不得,也别把他的名字告诉于人。

      回到故乡后,他家的房屋早巳颓坍,家产全无,此时他亦看破红尘,到天台山紫阳宫出家当了道士,多年后来到我的故乡白云观当了观主。我们家三叔公与他怎么认识的因从未听三叔公说起,所以也不得而知,反正他常去三叔公家,三叔公知道他武艺高强,一直想领略一下,但总遭他拒绝,只有一次,他偶然高兴,在三叔公家舞了一次剑,那次我刚巧也在,只见那寒光闪闪的剑影把他整个身子团团围住,按照他的嘱咐,三叔公命人用水向他泼去,舞剑结束后,他身上居然一点水迹也无,令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王道士还有一个本领,就是扶乩,今天的人们大多没见过扶乩,年轻人可能连听也没听说过。我三叔公很喜欢请王道士扶乩以问休咎,扶乩一般都在晚上,而且在场的人也很少,那次刚巧也让我遇上了。先是点上一对蜡烛,焚好香,用一个丁字形木架放在盛满沙的盘子上,由两个人各扶着丁字架的一端,于是王道士口中念念有辞,一会儿木架子就动起来,在沙盤上写出字来,先自报家门是那路神仙降临,然后求扶乩的人开始发问,请来的神仙就按照所问的内容用诗句作解答,其解答都是模棱两可,令人云里雾里,过后再推想,似乎说得很准。这扶乩我估计大人也不一定懂,更别说我们小孩子了。我三叔公与他的一些朋友却乐此不疲,有时就是借着扶乩与请来的所谓神仙诗词唱和而巳。有一次,请来的是荷仙姑,在场的一位喜欢开玩笑的人就问:“请问仙姑,吕洞宾有没有一起来?”荷仙姑回了一首诗:“见我仙姑问洞宾,我与洞宾实无情,凡事一入世人口,千担河水洗不清”,接下去乩笔就不动了,王道士很生气,说是把荷仙姑得罪了,此后就再也不让这个人来扶乩了。我童年时觉得扶乩很好玩,长大后看了一些介绍有关扶乩的书,方知那纯粹是迷信,借此机会,我简单为读者诸君介绍一下。扶乩又名扶鸾,是很早就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占卜方法,巳流传有2000余年。宋元明清占卜扶乩之风盛极一时,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骛,请来的神仙大多是佛道二教中的名人,如观音菩萨,吕纯阳,济公,邱长春,白玉蟾等人;也有历代名人,甚至诗人才女妓女等,全凭扶乩人的兴趣而定。有时乩语偶然与提问人的情况相符,就被喧染得神乎其神,其实就同算命看相一样,完全是利用人们的迷信无知,以假神惑众。宋《青琐高议》载:有人给杭州知府出一对“雪消狮子瘦”,知府对不上下联,遍请多人都对不出,于是请扶乩大师沈延年,扶乩时请来的神仙对出下联“月满兔儿肥”,对仗工整,令在场的人大为佩服,其实这就是沈自己所对,而假借请来的乩仙以故弄玄虚而巳。红楼梦第94回中亦提到妙玉能扶乩。清代笔记小说如“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中有好多篇章描写扶乩,有的还说得乩仙真的能知过去未来,断事如神。清代江南才子袁枚在其所著“子不语”中亦记述不少扶乩事,当时的人们由于科技的不发达,对扶乩的真假与否,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不过有的时候扶乩还真有巧合,“子不语”中就记有两件偶合的事;不过亦有信扶乩误了大事的,清中叶两广总督叶名琛笃信道教,事无大小都要问乩仙,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叶亲自扶乩,得吕洞宾“十五日后便无事”之判语,他老人家因此既不与联军交涉,也不防守,最后战 败被俘,被时人讥为“六不总督”。我的故乡快解放时,惶恐不安的三叔公请王道士扶乩指示他今后的去向,扶乩后沙盘上连续出现了三个“走走走”,于是他离开故乡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九十年代初回国时作为归国华侨得到当地政府高规格的礼遇;我的祖父当年也请王道士扶乩,乩语批了“速遁”两个字,祖父将信将疑,举棋不定,坐失了时机,解放后终被判死缓。后来三叔公常怀着十分感激之情提起王道士,至今想来,无非是王道士了解我家的底细,审时度势,假借乩仙之口作出他本人的判断而巳。

      解放前夕,王道士把他的徒众都遣散了,其本人也不知所终,“白云观”不久也被夷为平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前几年我有机会回故乡时见到原本“白云观”的遗址上居然又盖起了一座新的“白云观”,走进大门,只见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很多善男信女虔诚地顶礼膜拜,其中不乏当年破四旧最得力的红卫兵小将们。唉!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沧海桑田,风水轮转。

     后记:我的三叔公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小时候经常听他讲故事,本文中王道士的生平也是从他那生花妙舌流出,童年时也分不清真假,王道士当然也不会与我们小孩子说。待我成年后,对其中关于王道士的师父装死,那和尚在棺木板上摩挲使里面的砖块粉碎之事就有些怀疑了,因为后来也多次看过气功大师的表现,直接用手劈碎壘在一起的十多块砖倒也常见,但隔空劈碎砖头的事却还真没见过。现在想来,也许当年三叔公是想借此教育我们而杜撰出来的故事吧,不过自他与我们分别后再也没见到过他,当然也不能考证其真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剑门奇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谢谢指教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我五舅婆自幼就会静坐中元神出宫,半空中与诸神灵相见。来我家时,祖母与母亲就叫我等小孩子出去玩,她们关门在家问事。
剑门奇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p2002' 的评论 : 对,谢谢
rp2002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扶乩,小时候经历过。那时我大概8岁左右,在农村。有个远亲婶婶抓了我和另一个小孩扶着簸箕,一根筷子绑在簸箕上,婶婶先请神,然后问了好些问题,我们扶着的簸箕就不由自主地在桌子上的面粉写字回答。问的什么回答了什么全忘了,唯一记得的是,末了婶婶问我两小孩能不能上大学,问及我时画了勾,另一小孩是叉。那时我们农村考个大学是了不起的事儿,而那时我的成绩很差,所以当时很诧异,就记住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