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听一段文字,
听一首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生命之手〕蜜丽安·索柯/候焜

(2019-10-27 13:16:48) 下一个

 

《生命之手》 文:(美)蜜丽安·索柯  诵:候焜

1941年,二次大战方酣,赫门与母亲居住在波兰皮欧特科的犹太人居住区。两年前,他们被迫迁居至此,如今,德国军队又将他们与其它犹太区的居民集合,送往死亡集中营-翠比凌加。

赫门那年12岁,他站在路边等着上牛车,双手紧紧抓住母亲不放。赫门的母亲很清楚横在眼前的命运,她用力推开赫门,凶恶地骂他:“你已经不是小孩了,不要跟着我,快走!”

赫门不肯听话,但母亲不断吼他,他感到既困惑又害怕,只有转身逃跑。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

此后的一年半,赫门辗转从犹太居住区迁往两个集中营,最后被送到距柏林70英里远的-史莱本劳动营。

他与其它许多老少男性一同居住在肮脏拥挤的营房内,每天做着粗重的工作,除非累倒、病倒,或在守卫的鞭笞下不胜体力,否则不得歇息。

然而最苦的还是饥饿。每个人每天的配额是一小片面包和一些稀得不能再稀的汤,赫门看着同伴饥饿而死,每天早晨,推车把没能活过漫漫长夜的同仁一一载走。

1944年2月,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赫门哆嗦着站在环绕集中营的铁丝网旁,望向隔壁的农庄,褴褛的囚衣松垮垮地挂在身上,脚上裹着破布。

他发现铁丝网外有个小女孩正盯着他看,小女孩发现赫门也注视着她,便走上前。

饿得软弱无力的赫门四下张望,确定没有守卫在附近后,便开口用德文问道:“你可以拿点吃的给我吗?”

“我不懂德文。”小女孩答道。

赫门于是用波兰文重新问了一次。小女孩用棕色的圆眼睛注视着赫门,好一会儿,她点点头,表示她明天会再来,便一溜烟儿跑开了。

第二天的同一个时间,小女孩来到铁丝网旁,赫门确定周遭没有人后,一个箭步冲上前,小女孩迅速抛了一小片面包和一个苹果给他。

赫门接着了食物,塞进口袋里,就忙不迭跑回营房。他把面包切成许多小片,在一整天中一点一点地吃。赫门很清楚,万一这件事被人发现,他就劫数难逃。

他不敢期待小女孩会再度出现,然而第二天,小女孩在相同的地方等他,一双小手藏在大衣下,衣服里盖着她带来的食物。

这个8岁女孩没有把认识新朋友的事告诉父母。这完全是出于直觉,她知道父母绝对会禁止他们继续会面。

有7个月之久的时间,她每天在相同的地方等,每当赫门走近,便抛些食物给他,然而他会一溜烟儿地跑开。

在战火频仍、民生凋敝的时日,多余的食物不易取得,小女孩总是包起自己的食物给他。两个孩子从未交谈,也从未告诉对方彼此的姓名。

一天,赫门靠近铁丝网比平时要晚。他喊:“小妹妹。”小女孩走上前来。

“我要被调到-特瑞席安史达特,你不要再来了。”赫门说。

小女孩注视着赫门,一脸的困惑。

“是在捷克,我明天就要走了。”赫门解释。

小女孩睁大眼睛,眼眶里噙满泪水,她知道她再也见不着他了。

赫门强忍着泪水,垂着头离开,胸臆中满满地都是悲伤与恐惧。他回过头看小女孩,终于无法自持。

1945年,二次大战近尾声,恶名远播的毒气室运到了-特瑞席安史达特。随着同盟军的逼近,用毒气室处决战犯的速度也如火如荼地加快。

1945年5月8日清晨,赫门在纳粹禁卫军狂暴的吼声中,被禁卫军指示这些体力虚弱的战囚早上10点去冲澡。

所谓冲澡,指的就是前往毒气室送死。然而早上8点时,同盟军到达,全营的战囚都获得释放。

战争结束赫门迁居以色列,他的体力恢复了,人生也有了新的开始。他成为一名士兵,在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中奋勇杀敌。

但没有几年,他便厌倦了战争与打斗,赫门挥别以色列,迁居纽约。

赫门身材高,肩膀宽阔,能说善道,有着一股超乎年纪的成熟。他老成世故,却在某些时刻无端陷入沉思。他发现自己这样的外型与特质,是许多女性喜欢的类型,于是开始尝试着认真与女性交往。

此后几年间,他甚至三度与情人论及婚嫁,却又在直觉的催促下,不顾对方的失望与哀伤,断然解除婚约。

走过了如此惨淡的感情路,赫门决心暂时不再与女人有任何深入的交往。

他的朋友不时热心地要替他介绍对象,他却不为所动。直到许多年后,有位朋友坚持要他见见一个名叫若玛、有着黑色头发和棕色活泼双眼的女子。

赫门同意了,于是他的朋友安排了一场2对2的约会。

若玛美丽、直率且善良,浑身散发着温柔气息,却又对自己的理念与想法有着高度的自信。两人非常投契,整晚天南地北谈个不休。

谈话中他们惊讶地发现,赫门在以色列从军时,若玛也在同样的地方担任护士,两人甚至曾参加同一场活动,却不曾相遇。赫门发现自己竟深深爱上了这个年轻女郎。

夜晚,赫门的朋友开车送若玛回家,赫门和若玛坐在车后座聊天,聊天的话题转向战争。

赫门告诉若玛:“战争期间我几乎都待在柏林附近的史莱本劳动营。”

若玛吃惊于这样的巧合,响应道:“我知道史莱本在哪里,我也在史莱本待过。我们家人假扮成信基督教的农人,在劳动营附近的农地耕作。有个传教士帮我们伪造假的身份证明,他救了我们的命。”

赫门的兴致愈来愈高,若玛仍继续说:“我当然没住在劳动营里,但我认识一个劳动营的男孩,他饿得要命,跟我要吃的,我有一阵子天天带食物给他,丢进铁丝网里。”

“他长什么样子?”赫门问。

若玛想了想:“大约十三、四岁吧!很瘦很瘦。我那时还小,但我看得出来他很饿。”

“他吃些什么?”

“多半是面包。有时我也会弄到苹果。”若玛答道。

赫门坐直了身子:“你跟他这样碰面持续了多久?”

“7个月。”若玛回答。

赫门的心开始狂跳。他问了更多的问题,若玛的每一个答案都和他自己的记忆相吻合,他开始战栗。

“他有没有告诉你,他要调到特瑞席安史达特,叫你别再来了?”赫门小小声怯懦地问道。

“有,他就是这样说的。”若玛满脸的莫名,不懂他何以知道这些。

赫门倒在椅背上,惊诧得不能自已。坐在身边的女子,竟是当年救他一命的波兰农家女孩。

“那个男孩就是我。”赫门轻轻地说,声音细得几乎只有自己听得见。

“怎么可能?”若玛不相信赫门就是劳动营那男孩,不可能这么巧。

“你告诉我,”若玛迟疑一会儿,问道:“你是不是用破布裹住脚当鞋子?”赫门点点头。

若玛终于明白了这不可思议的事实,泪水涌入了她的眼,两个人第一次真情相拥。

赫门在车子到达若玛的住处之前向若玛求婚,1959年,两人在纽约步入礼堂,如今已有两个孩子和数个孙子。

赫门深信在集中营时,是命运数度把他从鬼门关前救回,命运也三度阻止他和其它女人踏上红毯,他才得以在悲惨的童年结束了十五年后,与命中注定的伴侣重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51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心的影子' 的评论 :
谢谢了!故事很感人。

是命运之手,让他们十五年前在集中营相遇,十五年后又在异国的马车里第一次握手。爱情的种子,终于在历尽磨难后发芽结果了。爱的颂歌,生命的颂歌。

张爱玲貌似云淡风清的一句话,把当年的不幸,今天的懊恼,无可挽回的失望,都渗进那几个字里了,轻轻的一问,有多少的无奈和心酸哪!
花心的影子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张爱玲的文章还真没读过几篇。就是听别人说过几句那几句名句。之所以是人人谈及的名句,也是因为写的也是真心释放的心言吧。人心是相通的。有的人能感受到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是别人能说清楚的感觉自己一定也能感受到,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老师的随感写的很好。谢谢分享。祝周日愉快!:)~
花心的影子 回复 悄悄话 真是感人的故事。莫名的缘份让人潜意识里不能忘怀吧。谢谢51老师的分享,感动人的命运之安排!

战争让人变得残酷和脆弱,战争让人变得无助和没有真正的人权。真是深感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现代没有真正战争的世界里。谢谢您的分享,让我更加懂得应该珍惜这人间和平时期的各种能感受的人间温暖。

51t 回复 悄悄话 蜜丽安·索柯在《人海中找到你》收集了32篇真实的邂逅故事,这是其中的一篇。

开始读到时,也和故事中的若玛一样:“怎么可能?” 可各种奇迹似的邂逅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发生着。姑且不论故事的真假,就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这就够了。

世界之大,茫茫人海,怎么两个人就在那一个时间点相遇了呢?就像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既然是赶上了,男的憋了多少年的心里话,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女的呢,也就回一声“嗯”。你看,张爱玲描写的多么的云淡风清。可云,从不曾淡过,风,也不曾清过,那看似淡清的“噢”和“嗯”,又蕴藏了多少的不忿不甘、伤心失望啊。

看似平淡的云,从头顶滑过,那看不见的云层之上,有着多少翻腾旋转?看似清凉的风,丝带一样飘过,那一缕缕的风丝中,又夹杂了多少不安和慌张啊。隔山隔水的问一声:“你还好吧?”,那又蕴含了多少挂念和祝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