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灯塔、雪雁和敦刻尔克

(2017-07-25 15:52:03) 下一个

小时候家里订富春江画报,"雪雁"的故事是在那儿看到的。灯塔,礁石,驼背的孤独画家,忧郁的小女孩,一段因受伤的雪雁而悄然生长的友谊。然后战争来了,画家划着小船出发,再也没有回来。留下的雪雁还在空中盘旋……

好些年后和爸爸聊起二战,德国闪电般的的绕过马其顿防线,法国意外地溃不成军,英国奇迹般的大撤退,"还记得雪雁的故事吗?"爸爸问。

"记得",想起那个伤感的故事。

"画家最后去哪儿了?"爸爸接着问。

"去救人了吧,"其实记忆有点模糊了,至少也有三十多年了吧,我甚至不确定是一战还是二战的事。

"是去敦刻尔克了。"爸爸说。

至此,我才把"迷途公主"雪雁的故事和敦刻尔克大撤退联系了起来。

敦刻尔克海滩长堤上,负责英军撒退的军官,望着茫茫的大海,身后是一排排等待救援的士兵。他焦虑的神情突然变得惊恐、疑惑, 拿过副官的望远镜, 慢慢地,紧绷的嘴角松弛了下来。放下望远镜,军官已经红了眼眶,惊喜地喃喃自语:hope。

镜头转向海面,小小的各式各样的舧船,急急驶来。音乐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扬起,如暖流般弥漫过浑身的沮丧、绝望。这才意识到电影过半,先前听到的只是战争中可能的各种音响:沙沙沙从空中撒落的传单,突突突从飞机射出的子弹,被鱼雷击中的震荡,溺入水中混沌的嗡鸣,头顶呼啸而来的炸弹,一声比一声急促用力的计时声……

我和小女儿紧握的手也才放松了些。"Dunkirk”的电影一开始,我俩的手就握在了一起,这时才发觉彼此捏得生疼。

赶来救援的民间"无敌舰队"里,应该就有那位画家的小舧吧。我愿意这样想,虽然我知道那不是真实的故事。

英国原想着能撤出四、五万人,九天的奋战,创下了大奇迹,近三十四万英、法、比利时联军得以逃脱。因为希特勒二、三天的犹豫,因为德国太相信他们的空中打击力量,因为英勇的皇家空军、无所畏惧的平民百姓,也因为丘吉尔誓死捍卫人类崇高价值的坚定决心。

影片结尾时,借那位几次死里逃生的无名士兵之口,念出了报纸上丘吉尔鼓舞人心的演讲,伴随着交替闪过的画面:车窗外沿途欢迎的英国民众,英国少年为救援中意外死亡的十七岁同学发的讣告,燃料用尽迫降于敌占区的飞行员,被俘于暮霭霞光的海滩……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战争还远没有结束。

"雪雁"里的古老灯塔,成为德军的轰炸目标。一切都消失了,灯塔、雪雁、小船,一段似有若无的情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flyflow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anax' 的评论 : Not sure it is home or hope now. :)
nanax 回复 悄悄话 我看的时候以为他说的是home、、不是hope、、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克海滩长堤上,负责英军撒退的军官,望着茫茫的大海,身后是一排排等待救援的士兵。他焦虑的神情突然变得惊恐、疑惑, 拿过副官的望远镜, 慢慢地,紧绷的嘴角松弛了下来。放下望远镜,军官已经红了眼眶,惊喜地喃喃自语:hope。” 影片的亮点之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