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融入“主流”还是安享“多元”

(2019-07-10 15:54:53) 下一个

移居海外多年,回国时常有人问,是否融入了当地主流社会?我会坦然而言,有这个必要吗?澳洲是个移民国度,文化的多元性越来越明显,只要相互理解和尊重就好。

刚到澳洲时,参加一个语言补习班,授课的老师说:“不要认为这里的人英语都能说得好。” 此话何意?这里不是英语国家吗?原来许多西人是意大利人、希腊人甚至俄罗斯人,说起话来常带弹舌音,更有大量吃音者,让你不知所云。

二十多年前的墨尔本,华人较少,初来乍到,狠补英语,一心想融入主流文化。时间一长也就懈怠下来。我一介小民,正如阿城所言,不必打入主流社会,日常在舌头上滾来滾去的就是那么多词儿,应付个警察,打个问讯足够了,碰到不懂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谁还能宰了你?

说到文化,得问一下文化为何物?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中提到,文化受心理影响,而所谓“深刻”、“悲壮”、 “自豪”等,从脑神经的结构而言,是由痛苦中枢放电,影响快感中枢,二者共同完成满足感。说明心理是直接受生理影响的。人脑由新哺乳类脑和古哺乳类脑在演化过程中层层叠加形成。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在新哺乳类脑的前额叶区这一“硬件”中创造“压抑软件”,从而控制爬虫类脑,逐步将人类从蒙昧、野蛮带入文明。如果人脑前额叶区被破坏,人会丧失自制力。不同地区、民族的“压抑软件”程序不同,创造文明的先后和高低不同,是为文化。文化软件形成之后,通过学习再返回来影响心理和行为。

各个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都经过多年的积淀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同是从小学习而养成的。如要融入另一种文化,非通过脱胎换骨似的改造。当然接受先进文化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达到的。比如西方人较为自信,独立性强,人际关系上有明显的距离感。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如何与西人打交道,那些可以问,那些不该问。女儿从小在澳洲长大,算是移民的第二代。滿口英语,恪守诚信,接人待物与西方社会上那一套毫无二致。从小学到中学,有不少西人的小朋友互相家访,亲密无间,但成人之后却很少来往。与西人的关系主要是工作上的一些同事,最核心的朋友还是彼此有认同感的华裔,与她相似的第二代移民。可知文化的融入有多困难!

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澳洲政府明智地打出多元文化的大旗,在这方土地上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现在华人联谊会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社区,我的一个朋友马不停蹄,每周都要去参加两三个不同社区联谊会的活动。每到春节,当地的政府首脑都会给每一个居澳华人寄去贺卡,并参与当地华人的庆祝活动。

我常去住家附近的绿地漫步,每当风和日丽,总可以看到三、四户印度裔老人和他们的孙儿,孩子在乐园中嬉戏,老人则坐在一边,相谈甚欢!

 

 

在繁忙的购物中心,则常见越侨们当街摆开棋阵,相斗甚酣,那可是中国象棋哦!

 

 

傍晚时分,一群泰裔年轻人喜欢在室外场地踢藤球。藤球在网上飞过,别是一番风景!

 

 

在华人第二代的婚礼现场,由不得地赞叹,还真有仪式感!

 

 

澳洲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使不同族群居于一地而各得其所,心情舒畅互不相扰又相辅相成。闻名于世的墨尔本美食正是出自世界各地名家的手,汇集世界美食之大全。

澳洲地广人稀,为多元建筑风格的各式民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漫步街头,随手一拍就可见一斑。

 

生活在澳洲,多元文化真是不可或缺!在大自然多种多样的生态之中,社会人文也是多元性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讯息量的不断增长,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在缩短,成就了所谓“地球村”。多元化的墨尔本正是地球村的缩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