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中是如何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2023-01-23 05:08:46) 下一个

文革中是如何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延安革命根据地人们不是靠手里有权、有枪,不是靠官架子,不是靠威风,而是靠为人民服务,靠说服,靠真理,处理相互关系。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也学著人民解放军的样子,处理这一部分人民和那一部分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外来的人,一踏上这些解放了的土地,就立刻会发现:在整个革命根据地内部,由于正确地处理了内部关系,大家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 " 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苦 " ,大家过著共产主义性质的供给制生活,虽然因为工作的需要,生活水平略有差别,但相差不多。同时到处讲政治、讲群众路线,因此,工农兵学商,团结一致,亲如家人,艰苦奋斗,英勇杀敌。

大家还记得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作战的情景吗?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成千、成万的民兵跟随大军南下,他们同军队一样地过著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一不为升官,二不为发财,甚至也没有想到要发工资,更没有想到要实行什么 " 计件工资制 " ,他们是自己背著自己的粮食来干革命的,他们一心一意,只为打倒三大敌人,解放全中国。整个革命根据地,男女老幼,前方后方,心连著心,结成了战斗的集体。正是这种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标志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作风,毛泽东的思想作风,在亿万人民中已经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而这种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战斗锻炼的军队和人民,是无敌于天下的!中国革命的全部历史不是早已作了证明吗?

但是,没有多久,这种生活制度受到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攻击。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核心是等级制度。在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们看来,供给制的一套,实在毫无可取。他们轻蔑地说它是 " 农村作风 " , " 游击习气 " 。这种议论来自资产阶级,本不足怪。可是,不久,在我们党的干部中,有不少人接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在他们中间,谈论供给制的缺点的议论渐渐多起来了,谈论薪金制的优点的议论逐渐占上风了。到后来,供给制几乎成了一个坏名称。有人工作不积极, " 干不干,二斤半, " 这要记在供给制的账上。有人用了公家一个信封, " 公私不分,供给制作风! " 又记在供给制的账上。工厂、商店没有经营好,赔了钱, " 供给制思想! " 又是记在供给制的账上。总之,共产主义的供给制,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供给制,被某些人攻击得好象犯了大罪,非判处死刑不可。

人们攻击供给制的最根本理由,就是供给制不能刺激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理论根据就是经济学家们所强调的 " 物质利益的原则 " 。据说,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保留著不少旧的分工的残余,即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之间、工人劳动同农民劳动之间、熟练劳动同简单劳动之间的差别,因此, " 工作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劳动结果和生产发展的原则 " 就被说得神乎其神。什么 " 等级工资制 " 、 " 计件工资制 " 可以刺激工人 " 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现最大的关心 " 呀,可以刺激 " 社会主义竞赛的发展,因为劳动生产率高,工资也高 " 呀,这种制度是 "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杠杆 " 呀,道理多极了。不过,说穿了,说得通俗一些,还是那句老话: " 钱能通神 " 。只要用高工资 " 刺激 " ,就象花钱买糖果一样,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能够立刻买到手的。

《转载》发展新生事物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作者:梁效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把资产阶级法权当做他们的命根子,拚命保护。把有利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新生事物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在他们去年刮起的右倾翻案风中,特别猛烈的一股风,就是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革命的新生事物的攻击,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措施的攻击。在回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必须弄清发展革命的新生事物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路线上分清是非,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特点,搞清楚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源源涌现出来,有如烂熳山花,开遍祖国的各个角落。这些革命的新生事物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崭新成果,是亿万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它们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各个方面限制了资产阶级法权,加强了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对资产阶级法权的冲击和限制,在不同的阶级中引起了完全不同的反响。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无不为之欢呼,满腔热情地支持。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表人物一见到新生事物破土而出,就象看见洪水猛兽一样惊呼狂叫起来,千方百计地摧残。

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抛出“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反对批判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攻击革命的新生事物,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攻倒算。

到底新生事物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应当支持还是应当反对?这是一场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争论。

社会主义社会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着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它“从各个方面用陈腐的死亡的东西包围新鲜的、年轻的、生气勃勃的东西。”

另一方面,包含着共产主义萌芽的新生事物在斗争中蓬勃生长,它从各个方面冲击和限制着资产阶级法权,荡涤着旧社会的“痕迹”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新生力量同腐朽力量之间的斗争不会停止,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社会变革不会停止。

大力扶植和发展革命的新生事物,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地铲除滋生修正主义的土壤,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重大无比的历史任务。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注意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极为重要。 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吸收工农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些都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重大革命措施,是保证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带根本性的大事。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就曾指出:“无论如何要打破这样一种荒谬的、怪诞的、卑鄙的、龌龊的陈腐偏见,似乎只有所谓‘上层阶级’,只有富人或者受过富有阶级教育的人,才能管理国家,才能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有组织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以来,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大多来自基层,来自工农兵,来自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富有革命朝气,善于联系群众。他们担任领导工作后,“当官不象官”,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手上的厚茧不退。许多老干部焕发了革命青春,做到了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培养新干部。

这些革命行动,是对资产阶级法权和旧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深刻批判,是对剥削阶级的“上尊下卑”、“官贵民贱”的等级制度的否定。

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广大干部分期分批进“五·七”干校,共同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修正主义,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用汗水洗刷旧思想的灰尘,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同志之间的平等关系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实行老、中、青三结合和举办“五·七”干校,等等,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使广大工农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使国家管理人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生活作风,反对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使领导权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的工人、贫下中农手中,这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 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对于老、中、青三结合,特别是对于青年干部参加各级领导班子,对于吸收工农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对于“五·七”干校,等等,都极为不满。他们千方百计要维护论资排辈的等级制度,制造种种借口排斥和打击新生力量。他们根本不把人民群众看作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他们反对从各方面对人与人关系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就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所有制,为了夺取政治上、经济上的领导权。

对他们这种复辟倒退、反攻倒算的言行,我们怎能不坚决反击!为了使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开展思想文化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断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努力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

文化大革命以前,在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里,刘少奇邓小平一伙疯狂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极力巩固、扩大和强化资产阶级法权,使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大肆泛滥。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同反动的孔孟之道,同旧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结合在一起,严重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在这种妖风的毒害之下,有些人把文化知识、文艺创作、医疗技术等等看成是向人民索取高价的商品,追求什么“三名”、“三高”,追求什么“专家”、“权威”的头衔,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甚至堕落成新资产阶级分子。广大工农群众则被拒之于文化教育阵地的大门之外。文艺领域成为修正主义毒草丛生的场所,学校成为培养资产阶级精神贵族的“摇篮”,卫生部门只是为城市少数人服务。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势必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从文化教育阵地开始的,它以疾风暴雨之势猛烈冲刷了封、资、修的污泥浊水,使这些领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文艺革命,不仅使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昂首阔步地登上文艺舞台,而且使广大文艺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的伟大教导,深入工厂、农村、连队,向工农兵学习,为工农兵服务,“演革命戏,做革命人”。工农群众的业余创作和演出活动蓬勃开展,从户县的农民画,到小靳庄的赛诗会,工农兵文艺的朵朵鲜花放出夺目光彩。

文艺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普及,促进了文艺工作者世界观的改造,冲击了文艺领域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法权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使文艺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

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领域,领导斗、批、改;大学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学几年以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学校实行开门办学,使教育同沸腾的社会联系起来;广大教师同学员一起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自觉要求到农村,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誓做反修防修的坚强战士;上海“七·二一”工人大学、辽宁朝阳农学院、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大寨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些新生事物的蓬勃生长,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正在通过各种试验,逐步建立和巩固起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打破了几千年来剥削阶级对教育的垄断,使劳动人民获得了受教育的优先权,并把教育事业掌握到自己的手中,学校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逐步改造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它拆毁着几千年来剥削阶级所设置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阶梯,使学校不再为资产阶级培养精神贵族,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它推动广大知识分子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断转变旧思想,决心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战士;它深刻批判了从孔老二到刘少奇、林彪所鼓吹的“上智下愚”、“知识私有”、“智育第一”、“天才教育”、轻视工农、鄙弃体力劳动等反动观点,深刻批判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尊儒反法思想和唯心论形而上学思想体系,宣布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旧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这种崭新的教育制度必将成为改造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并为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原载:人民日报1976年2月22日(第二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