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军事民主的绝妙之笔

(2020-07-20 17:52:55) 下一个

毛泽东军事民主的绝妙之笔


抗美援朝战争,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但同时又是毛泽东军事艺术、国际战略乃至治国方略中的绝妙之笔。很多高喊民主的"民主人士"根本不懂民主为何物?  只知西方选举领导人就是"民主"了。说毛泽东、共产党是"独裁"实在是些无知的别有用心之徒。看毛泽东在要不要出兵抗美援朝这件大事上如何运用民主的方法,   听取各方意见后最后集中决定,  下决心出兵抗美援朝。

(2) 第一次“波折”。

 以上电报所以未能发出,是因在书记处会议上,关于出兵问题遇到第一次“波折”。根据有关情况判断,毛泽东这个电报很有可能是在十月二日下午召开书记处会议之前起草的,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作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但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而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
 
在转告斯大林的意见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毛泽东传》1949-1976 上卷 第118页)这说明,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为这个问题最终而正确的解决,留下了回旋余地。
 
十月四日下午,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朱、刘、周、任、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项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淑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
 
派志愿军出国同美军作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的不利情况。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理由主要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一些干部和战士中间存在着和平厌战思想;担心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负担不起,等等。听到大家的发言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机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毛泽东传》 1949-1976 上卷 第118页)
 
(3) 二下决心。
 
会议进行中间,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彭德怀赶到了会场。因林彪不愿挂帅出征,毛泽东要周恩来派飞机到西安将彭接回。10月5日上午,毛泽东派人将彭从北京饭店接到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毛泽东非常重视彭德怀的态度。他们两人进行了一次倾心的交谈。彭表示拥护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当毛泽东把挂帅出兵的重任交给彭德怀时,彭说:“我服从中央决定。”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毛泽东传》1949-1976 上卷 第119页)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仍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同上)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率志愿军入朝作战。
 
从10月2日到5日,中央开了三天会议。会上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尽管有了自己的主张,仍然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让大家把出兵不利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再说服大家。其实,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聂荣臻所说,毛泽东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同上)后来毛泽东对金日成讲起这件事,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恩!最后还是决定了。”(毛泽东同金日成谈话记录,1970年10月10日)这是一个何等艰难、又何等民主的决策啊!
 
(4) 第二次“波折”。
 
10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飞往苏联,同斯大林商谈抗美援朝和苏联给予军事物资支援,特别是提供空军掩护问题。尽管中国共产党已经决定出兵,但周恩来还是带着两种意见,出兵或者不出兵,去同斯大林商讨的。如果中国出兵,那就要求苏联给予武器装备和提供空中支援。
 
双方谈得并不顺利。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毛泽东,其中说到,苏联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提出的飞机、坦克、大炮等项装备,但是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才能出动空军。事实上,斯大林担心如果出动苏联空军在朝鲜境内同美国交战,将对苏美关系造成严重后果。这样,在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中又出现一个“波折”。
 
(5) 三下决心。
 
对斯大林的态度,毛泽东认为需要与政治局的同志再次讨论此事,以作定夺。10月13日,毛泽东就出兵问题与彭德怀、高岗和其他政治局委员再一次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当天,毛泽东即把这个决定电告周恩来:
 
“(一)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重组人民军。两个月后,苏联志愿空军就可以到达。六个月后可以收到苏联给我们的炮火及坦克装备,训练完毕即可攻击美军。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三)真日(即11日)菲里波夫(即斯大林)和你联名电上说,苏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飞机、大炮、坦克等项装备,不知它是用租借办法,还是要用钱买,只要能用租借办法,保持二十万万美圆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
 
(四)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除出动志愿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外,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地,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只是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如遇美军空袭则要忍受一些损失。
 
(五)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传》1949-1976 上卷 第121-122页)
 
此电可以充分看出:第一,毛泽东下了极大决心出兵抗美援朝;第二,他为初战必胜的战略战术作了科学的部署;第三,毛泽东特别关注又担心的是两点:其一,苏联提供武器装备,是用租借办法,还是用钱买。这是关系到用于国内建设和一般军费的资金能否保证,从而影响国内经济是否稳定的问题。其二,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之内提供空军支援。为此,毛泽东要周恩来在莫斯科再留几天,与苏联就上述问题重新商定。
 
周恩来将毛泽东此电内容通过莫洛托夫转达斯大林。斯大林回答:苏联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作战。
 
斯大林这个决定,对中国出兵作战十分不利,但毛泽东的决心没有动摇。
 
此时,正值平壤告急。10月15日凌晨一时,毛泽东以周恩来名义起草一份转交金日成电报。请派人到安东接引彭德怀与金日成会面。于10月16日,彭德怀和高岗赶到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大会,宣布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出兵抗美援朝决定。
 
作为最高决策人毛泽东,此时更加冷静而周密地考虑和布置一切重大问题,使出兵做到万无一失。18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会议,在听取周恩来和彭德怀的汇报后,把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出动时间最后敲定下来。遂于当晚21时,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邓华等:“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毛泽东致邓华电,手稿,1950年10月18日)
 
从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国出兵,到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过鸭绿江,仅仅18天。但对毛泽东来说,却似乎走过一个漫长的路程。在这个决策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出现在他面前。他要对世界大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敌我友三方的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能应付自如,迅速作出决断。更重要的是,要以充足的理由耐心地去说服自己的战友和同志。这是多么不容易!
 
对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彭德怀曾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毛泽东传》1949-1976 上卷 第125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yongbing1993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aiwaiyouzi'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和留言!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多谢楼主的详情介绍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也只有毛伟人有能力和魄力来决定是打还是不打,当然强将手下无弱兵,毛领导下的将士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