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过巴黎一家咖啡馆

(2021-05-05 13:40:45) 下一个

第一次知道这个单词是厨师长说的,厨师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五星级酒店工作,比较而言是西方文化的“前沿”阵地。酒店大堂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也有一些外来英文新名词,比如“gay”。现在大家都知道它的特意,与彩虹旗连在一起。

最近在读LOLITA,纳博科夫《洛丽塔》,初版一九五五年。有英文词gay两次,书里还是它原本俏丽的意思。

十九世纪的狄金森诗句里也有“gay”,早期的一句The Maple wears a gayer scarf-,更俏艳的意思。

与狄金森同时期Louisa May Alcott 的《小妇人》Little Women,出现七八次“gay”,依然是漂亮的俏丽的意思,形容季节,形容人,形容谈话,形容城市。被我深以为然的是小妹妹Amy 在巴黎写回家的信,说巴黎有不少“gay” 咖啡馆。

巴黎可圈可点的太多。就如波德莱尔那篇《窗户》,一扇窗户可让我们窥见多少传奇,寄托多少情绪。而咖啡馆,它对我的吸引之处胜于城外的凡尔赛宫。

三年前我们母女去巴黎,不去凡尔赛宫,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思维方式。不知为什么,我读了那本《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对凡尔赛宫的镜厅都漠然。再巴洛克风格或洛洛克风格,是帝皇极权享用的。凝聚人民血汗的结晶与智慧,被金银反射,被大理石折射,被水晶透射,所剩的是想当年凡尔赛宫的贵妇人如厕是在楼梯下随便宽衣解带的。

不如漫步巴黎街头,所处可见的咖啡馆是市民的小客厅,是作家写作的书房,左派酝酿革命的窑洞。我们住的圣米歇尔广场边有不少小旅馆,有游客聚集的人声鼎沸的咖啡馆,甚得黄蜂青睐。初来巴黎的游客先必去报到,宛如领取一张巴黎的入场劵。我站在三楼落地窗前,看着清早广场对面咖啡馆服务员在摆室外的咖啡桌椅,隔着玻璃,却隐隐然有音乐会第一小提琴手调音的前序,此时,塞纳河水流静静,未梳妆打扮,恰如其分是新浪潮电影的开场。

我常常在想念巴黎时,写巴黎,一次次追溯这个场景。细细回想,老上海电影《万家灯火》,有这样一个镜头,穿晨褛的女人站在落地钢窗前,看外面的东方巴黎。而我无疑,完成了一种影像与印象的重叠,被玻璃沉默吸附,在巴黎的八月夏末,八月未央。

我们喝酒不厌重复,我们回忆,何厌重来。那本被人一再提起的《上海的金枝玉叶》里的永安公司千金郭婉莹,她在文革磨难时,哪里是穿旗袍扫地,我清楚记得她精神力量来自澳洲的幸福童年,因我读教育的背景。

我翻看巴黎的旧照片,发现了一张gay 咖啡馆,在左岸的拉丁区。龄龄睡懒觉,我独自早上出门。龄龄不喜欢赶旅游景点,她的旅游观念是极为奢侈的,在陌生的城市睡懒觉,定定心化妆,出门喝咖啡吃中午饭。到了巴黎,也是如此。

那日早上,我不等她,先去了莎士比亚书店,没有开,只有旁边它的咖啡馆开着。我进去,又离去。我想沿着电影Before Sunset的散步路线,从莎士比亚书店右拐,与Square René Viviani擦肩而过,走下去,一直走到他们进去的那家咖啡馆。

但我没有带着电影里的地图,又不敢走远迷路,走着走着便放弃了寻找Le Pure Café。

然后,我不期然经过的这家咖啡店,让我停驻几分钟。它楼上窗口垂下的鲜花,像头戴花冠的少女,低垂眼睑。我细细打量已是欢喜,并没有进去的念头。好比我们邂逅街头的陌生人,不为搭讪认识,点头致意以示尊敬。我仅存下一张照片。

此时写这篇,我找出三年前的日记,再去寻找电影里的散步地图,Celine带Jesse经过这家咖啡馆,走过我后来也走过的圣保罗教堂。

2018年的8月28日,9点55分,我独自站在巴黎ODETTE咖啡馆前。之前我看过两遍电影,是不是因此而有一种影像提醒我停下的呢?

时间-时间。我们经历的时间又是什么呢?在我读艾略特Four Quartets 时,在“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里游弋,“只有通过时间才被征服时间”之前有写到“瞬间”the moment 。那么,我的那一刻瞬间,在经过多少过去的时间后,它终于以一张照片回闪到我眼前,我能够试着再次体验遇见它时暗暗的爱慕,回转离开时,像握紧一张盼望已久终于如愿以偿电影票的票根。

我走在巴黎窄窄的小街上,四周墙壁隔着另一个巴黎人的世界。石头路面上,太阳一点点热起来了,照在巴黎人身上,照在街上每一个行人与咖啡桌前的人。

塞纳河河水因为有两边跑步人的脚步声而更为水流潺潺,我赋予的想象。那些树,又在早晨醒来,叶片闪闪发亮,像替巴黎人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而随意又尽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默默。我建议多看关于巴黎的电影,特别是新浪潮时期的巴黎可能更有原味。在把海明威的巴黎读了,不要像我回来补课。还写过一篇“巴黎男人”,哈哈,压箱底了。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觉晓笔下的巴黎。

朋友们都觉得我不可思议,我不是号称挺爱玩爱旅行的(这个是真的),貌似也很小资(这个其实不是真的),居然没有去过巴黎?!

以后肯定会去。不过我也不着急。先看你们笔下的巴黎,在心里游览~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Amy。热爱生活就是处处去发现。我昨天盯着一张巴黎带回的糕饼店纸袋,凝视了好久……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阁阁。因为看见一张美女照片后写文字也有不同感觉了。微笑!
Amy热爱生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蓬莱阁' 的评论 : 你说出了我的感受。
蓬莱阁 回复 悄悄话 我极喜欢这一篇,淡然,温雅。

在那个早晨,一个飞越沧海的旅人与一簇羞怯垂下的鲜花默然相聚、寂静欢喜。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侯于手。还有《午夜巴黎》。不过,我同你一样,更爱清早出门。昨天下午,觉得下班累,躲在一张照片里码字,好像重游一样。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舒啸。是从你博客开始读狄金森,波德莱尔和艾略特。所以只有感谢你精湛的译诗,小众里的“人众”。更希望读到你更多译作。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喜欢在清净的早上巴黎街上漫步,,,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刚入工业界时,一位老IBMer给我看过他保留的公司歌集,其中就有那句著名的“We are also gay”。

觉晓的文章文辞精湛,思绪与感觉交织联翩,经得住时间。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冬日。我倒是记得冬日以前写过很诗意的冬天雪景喝茶文,或许主题有错,但情绪是那样的。还有冬日朗诵。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海风。我有在巴黎公车座位上照片。喜欢的还是走路,所以不在乎住星级酒店 而是地点地点。回上海,走来走去的也是几条马路。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东村。我们龄龄说,一天去一个景点够了,我们已经去两处,很满了。每次回左岸的小旅馆,我就把它想成临时的家。在巴黎的日日夜夜都看得见巴黎圣母院。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helen 。写博客为了自己喜欢,也是为了分享。老上海的咖啡馆,我每次读到都会抄下名字。我2018年11月回上海时,也会在上海想巴黎的样子。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觉晓写得好有意境,诗意盎然。很喜欢!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我也不喜欢嘎闹忙,景点的长队望而生畏,倒是市井平民的生活更有意思。每去一地,至少坐一次公交,车上的当地人特别有意思。
东村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出去旅游,总想着把当地的名胜古迹全部逛一遍。
结果赶场赶得好累哦。
其实如果可以随心所欲地坐坐咖啡馆,在街上走走看看特别好。
如果再去巴黎就不去著名景点了。随便坐坐、走走,逛一逛街边小店。
helen_xu1111 回复 悄悄话 赞。谢谢分享。让我想起上海的马路街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