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沙漠里的一片海市蜃楼

世界太大了,书本里读到的未必都是真相,出去看看才知道。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千年古都横跨欧亚,东西方宗教文化撞出火花

(2017-07-18 01:55:43) 下一个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千年古都横跨欧亚,东西方宗教文化撞出火花. July 18, 2017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横跨欧亚两洲,三座大桥飞跨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一千八百万人生活在两岸。货轮和渡船拖着白浪穿梭在蔚蓝的水面,游艇和小船枕着浪花悠闲;岸边有古城墙装点,也有清真寺尖塔刺破青天;山坡上一片片红顶瓦房与绿荫交织,留给游人一幅幅难忘的画卷。

自然美景之下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基督教拜占庭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延续了千余年,留下众多古罗马遗产。后来被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攻占,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其首都四百多年;古城因此涂上一层穆斯林色彩。这儿历来是欧亚财富和商贸的集散地,东西文化的交汇处,当今更是顶级旅游热点。

古城始建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康斯坦丁在这个叫"拜占庭"的古希腊村落画了一个圈,一座宏大的罗马帝国新首都就在此诞生。高耸的城墙围起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一个半岛,如今称之为"金角" (Golden Horn)。

康士坦丁大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被称为"新罗马"的首都:康士坦丁堡(Canstantinople),又译为君士坦丁堡。康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从此进入西方信仰的主流。建于公元537年的索菲亚大教堂是东罗马帝国最崇高的精神殿堂。

将近一千五百年前的建造工艺还让现在的工程师们惊叹不已。巨大的教堂空间,55米高的大跨度拱顶由一圈小拱顶层层向上支撑,把拱形的结构力学发挥到极致,省略了柱子的作用。

虽然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改为清真寺,覆盖了许多基督教的特点,但主体结构未变,仍能显露出当年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辉煌。土耳其政府现将其开辟成博物馆,大部分恢复了教堂的原貌。仔细观察:门,窗,柱,墙的用材;雕刻,壁画技艺的精湛,无不流露出当年帝国的富有,人才的高超。

一千五百年前的耶稣和两圣徒的马赛克壁画又在索菲亚教堂博物馆里露面,栩栩如生,激起基督徒心中的崇敬感。

古罗马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也体现在民生工程上。古都的用水来自二十多公里外的山泉,闻名于世的古罗马引水工程发挥作用一千多年。拱结构的高架水渠 (Acqeduct) 现已成为一大景观。

引来的水就存在城中心巨大的地下水宫(Basilica Cistern)。水宫由336根雕刻花纹的大理石柱支撑,能储存八万立方米水。游客们感概:把蓄水池建成宫殿可能只有古罗马帝国才行。

索菲亚教堂前的广场原为古罗马竞技场(Hippodrome),能容纳十万观众。马拉战车曾在马蹄形的赛场上狂奔,尘烟滚滚;这儿也做过斗兽场,看台上的观众亢奋若狂。可惜竞技场在奥斯曼帝国时代被拆除,只留下广场中心的方尖碑。这根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埃及方尖碑在拜占庭时代从地中海南岸运到这里以彰显东罗马帝国的威风。在游客眼里这方尖碑与背后清真寺的尖塔倒也能融为一景。

如果留心,在附近老城区街上还可以看见东罗马帝国时代留下的广场廊柱。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国王)穆罕穆德二世率大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一千一百多年衰老的基督教东罗马帝国就此崩溃。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开启了伊斯兰教时代。新帝国就在索菲亚教堂的对面建成了著名的穆罕穆德大清真寺,沿用了拜占庭教堂大小拱顶连套的建筑风格。

穆罕穆德大清真又称为"蓝色清真寺",是以内部装饰主要用蓝青色瓷砖而得名。伊斯兰教禁止人物和鸟兽形象,工匠们则以瓷砖拼出千变万化精美的几何图案和可兰经文,令人叹为观止。

需要一提的是到十五世纪土耳其人已学会了烧青花瓷,蓝色也成为时尚的穆斯林色调。

蓝色清真寺是免费参观,脱鞋就行;女人只要不露身体皮肤,遮头发。男人穿长裤。

新帝国也在拜占庭帝国的皇城内新建了奥斯曼苏丹王宫(Topkapi Palace)。

王宫建在"金角"的山坡上,俯视博斯普鲁斯海峡。占地庞大,超过七十多万平方米;宫殿和清真寺点缀在花园间,尽显土耳其民族风格的王室奢华。

奥斯曼苏丹王都以精力旺盛,嫔妃成群而著称。在王宫大院内嫔妃生活的区域叫"禁区"(Harem),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间。男人绝对回避,只有苏丹王方可进入,王者的享乐可见一斑。

嫔妃如云,王子王孙自然成百上千。在王宫大院内专门设有王子割礼房,就是按伊斯兰教义男孩在八岁之前要割掉包皮。墙壁镶满青花瓷砖如同清真寺般的素雅,但可以想象在当年男孩子一个个被拖进去,哭天喊地,鼻涕眼泪。

奥斯曼王宫现为博物馆,就像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有苏丹王室的宝藏:珠宝,服装,各国礼品和伊斯兰文物;另外还有奥斯曼帝国用于征服邻国的各种武器。可惜不许拍照,只能亲临目睹了。

说起征服,土耳其(突厥)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彪悍的侵略征服史。发源于中亚草原,早年不断骚扰汉朝的匈奴就是他们的祖先。曾打到长城脚下,被霍去病将军驱赶。后来一路向西冲杀征服了许多部落民族,到达小亚细亚,就是现在的土国地盘。在这儿建立奥斯曼帝国,接受了伊斯兰教,灭了阿拉伯帝国,又和十字军多次交战。再向中南欧进发,又灭了拜占庭帝国,一度打到维也纳城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才休止。

奥斯曼帝国也继承了一些东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据说土耳其最大的伊斯坦布尔大学创立于1543年,是建立在拜占庭帝国的教育体系之上。当欧洲大陆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伊斯兰世界曾经一度科学技术领先。

逛逛校园书摊,闻闻久违的书香。

进入19世纪奥斯曼帝国逐渐感到了来自欧洲列强的压力,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帝国苏丹王室也在效仿欧洲的生活方式,1856年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水岸建成了新王宫(Dolmabahce Palace)。

新王宫设计成欧洲式样,可以说是维也纳,凡尔赛,或是白金汉宫的模仿。参观新王宫内院和花园会感觉是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新王宫占地面积庞大,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丹王室的办公区,效仿欧洲国家的办事程序。第二部分是礼宾区,豪华大厅接待来访的使节和贵宾。挂有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赠送的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吊灯;

第三部分就是"禁区"(Harem):奥斯曼帝国苏丹想学习效仿西方,却不愿意放弃众多的嫔妃佳丽,所以也把"禁区"也搬到这里,才不理会欧洲王室的一夫一妻。学习很有选择性,倒也像中国的晚清。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版图跨过了欧,亚,非三大洲,延伸到所有西方古文明的地盘,帝国的苏丹们也抢掠了不少文物。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里收藏了许多古文明留下的精品,但这里往往被游客忽略了。考古博物馆就在老王宫的旁边,参观后你不会遗憾。

三千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国的城墙彩瓷和楔形文字石雕碑令人震撼。

古埃及人的石棺和木乃伊在这里没什么稀罕。

古波斯帝国大流士王也留下了浮雕肖像。

当然最多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精美的的大理石雕像,因为现在的土耳其就坐在这两大古文明的地盘上。

在半岛"金角"以北隔水相望的是加拉达区(Galata),有加拉达桥相连。加拉达区在拜占庭时代是讲意大利语的热那亚人(Genoese)自治殖民地,曾有城墙包围。

在山坡上建有加拉达塔(Galatea Tower),是个地标制高点。登塔可瞭望在欧亚大陆上的许多重要景点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及马尔马拉海

现在城墙已被拆除,这儿已成为最具特色吸引游客的区域。蜿蜒的小街爬坡而上,小店商贩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纪念品古怪离奇。

如果不厌吵闹和烦扰,也可拐进僻静小巷欣赏街面和民居,观察当地人的生活场景。

如果沿街继续北上就进入独立大街(Istiklal Avenue)。这条步行街可以说是伊斯坦布尔的"南京东路",建筑式样来自欧洲多国;熙熙攘攘,店铺林立,是游客必到之处。不买东西也可以看橱窗饱眼福。不过,满街飘香的烤肉和流着蜜汁的甜食准让你满嘴口水。

大街上有一座天主教堂(Saint Antonia Church),是在当年意大利热那亚人的教堂原址上修建,是土耳其最大的天主教堂,值得进去一看。天主教徒在土耳其属于极少数。

独立大街的尽头便是著名的市民中心塔克西姆广场(Taksim)。广场周围布满了餐馆,茶座和旅游酒店,中心立有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 · 凯末尔的雕像。军人出身的凯末尔在1923年缔造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摆脱落后的奥斯曼宗教王朝,带领国家追随西方文明。

在老城区的山坡上坐落着大名鼎鼎的土耳其大"巴扎"(波斯语:市场),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街道市场。伊斯坦布尔处在"丝绸之路"东西商贸通道,从拜占庭帝国时代起这儿就是交易市场。

现在巴扎已经扩展到一大片街区,里面纵横交错如同迷宫。商品玲琅满目:珠宝首饰,服装丝绸,箱包地毯,东西南北的货物应有尽有。商贩热情吆喝,看人出价;游客要想得到物有所值还真需要些砍价的内功。

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色彩鲜艳的热带香料和土耳其彩瓷摆设件;本地的干果和蜜糖切糕也是色彩丰富很有地域特点。就是不买东西,在里边走一圈也很养眼。

每年四月是伊斯坦布尔郁金香花节,三千多万株郁金香装点着城市公园,品种之多令人赞叹,在春日的阳光下色彩斑斓。其实土耳其是郁金香的原产地之一,种植各色郁金香已有千年,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是宫廷文化财产。现在也是伊斯坦布尔市花。现在土国人还为荷兰人抢了风头而多有怨言。

春季正值土耳其的婚庆期,穆斯林新娘也为公园增色加彩。

土耳其是中东石油国家游客的热点。一些中东国家来的保守穆斯林黑衣女人也给花展添了一点神秘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黑郁金香?

穆斯林大姐照相,谁是谁呀?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的贸易咽喉。水道繁忙,战略位置重要,因此土耳其也是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年中国买了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船体(就是"辽宁号"),为了拖出海峡真是废了一番周折。

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南是马尔马拉海(Mamara Sea), 再南就是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由于两头都是狭隘的海峡,马尔马拉海就像是一个内湖;没有大浪和潮水,自成独特的生态体系。或许是无需和风浪搏斗,鱼儿长得肥美,肉质细腻。来此旅游不可不尝本地的烤鱼。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欧亚地理上的分割,而反差明显的女性服饰或许在宣示不同宗教文化理念间的鸿沟。在这里沙特伊斯兰王国的封闭保守与法兰西式的浪漫开放并存,人们也似乎习惯了面对来自东西南北的习俗。

但当地朋友讲近十年来土耳其明显趋向保守,包住头发的妇女在街头已成为多数,据说是在效仿总统夫人。

近年来也新建了不少清真寺,宗教人群提高了政治声音。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边的山坡上正在建一座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自从介入由阿拉伯之春引起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战争,土耳其的安全形势变得十分微妙。以前已经平息的国内库尔德人问题也重新升级为暴力。过去两年发生过数次暴恐事件,去年七月军队又发动了未遂政变,旅游业受到重创。为此总统发布了紧急状态令,加强了安全管控。

最近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的战事也都接近尾声,土耳其国内在重要景点也加大了警力,半年多来安全形势似乎恢复了平静。游客也都陆续回来,旅游业好像又要开始升温。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伊斯坦布尔牵手亚洲和欧洲。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古文明遗址,多彩的名族传统,漫长的海岸线和宜人的地中海气候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在地球上很少有这种自然美景和古代文明如此完美的交融。

中国游客可能想了解西方古文明的来龙去脉和丝绸之路另一端的经济发展。或许也可反思一下咱们的古代:西方世界从丝绸之路学到了中国的"四大发明",连奥斯曼土耳其人也学会了丝绸技术和制作青花瓷。但是天朝的臣民们似乎对丝路西端的技术毫无兴趣;根本没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水泥,对巴比伦时代发明的玻璃也不肖一顾。中国古代的宫殿都是土木结构,窗棂上糊的是纸,很难长期存在,留下来的也往往被付之一炬。当"西方蛮夷"的战舰用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导航打到面前,洋枪洋炮里装的是另一项四大发明,火药。天朝的官民们担心的却是祖训,争论的是头上的辫子该不该剪。

但愿出国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休闲购物;多多留心,学习借鉴先进文明,国家民族方可昌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lowly 回复 悄悄话 帖子图文并茂,让人长知识 开眼界。

谢谢分享。
吟儿 回复 悄悄话 勾起美好的回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