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韵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个人资料
思韵如蓝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巨流河"里的学潮亲历者

(2017-02-01 08:07:11) 下一个

"巨流河"这本书,我是在读了简宁宁的"最有骨气的中国"和洋葱炒鸡蛋的"读书的心情"后决定要跟读的。后来又发现觉晓一年多前也写过类似的读书感想。而就在我正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又看到水沫的新作:"巨流河"读书笔记。同一本书,在文学城朋友中就被传诵多次,应是本奇书了。

诚然,这是部佳作,是部宏篇。简宁宁逐字读了六遍所写出的感言,基本是完整忠实到了无法超越的地步。作者生命中经历的所有心潮激荡,血泪交融,国恨家仇,爱憎亲疏,都被编织在几乎带着距离感的平和叙述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这份沧澜过后的不惊。智慧人有哀恸,也不嚎啕。我不可能比作者齐邦媛先生和读者简宁宁说得更好,所以即使胸中感动万千,也不再复述复评。只是,在我被工作和孩子频繁打断的碎片续接式的粗糙阅读中,某些细节跳出来,仿佛和我发生了丝丝的交织,原来一切并不遥远。

巨流河,你太宏大滔天,我只能随手捧几朵浪花,漂流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今天我的感触停靠在作者笔下的国共内战时期此起彼伏,轰轰烈烈的学潮这一段。齐先生的语言虽然平静含蓄,观点却是分明的。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结束,举国待兴,然而形势却急转直下,胜利后的国家甚至都来不及喘息,就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内战撕杀。悲愤的齐先生用了"虚空,一切的虚空"这圣经里的引语,一举道出了自己的极度压抑和无奈。在政权交替的动荡中,后方的学生运动无疑雪上加霜,对旧政府的垮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年轻的齐邦媛厌恶政治,追求文学世界里纯净的美。这几乎是一个女性版的"余永泽",于是遭到了周围激进同学的嘲讽排挤。走过悠悠岁月,当年迈的齐邦媛终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见到当年的进步同学,他们中还活着的,多羡慕作者终身从事教育和文学,不曾间断,而他们,都在无止尽的运动中荒废了所有,活着已是幸运。

我想起我见过一个前辈,正是齐邦媛笔下的同龄人,并亲耳听他说过他所经历的学生运动。那转转弯弯的渊源又要从我体弱多病的童年说起了。

有次奶奶带着年幼的我到位于鼓楼的南京市儿童医院看病。轮到我了,我刚坐下,就听面前穿白大褂的医生越过我对身后的奶奶说:"老师,你不认识我啦?!"奶奶惊喜地说:"你不是某某某嘛!"师生相认,亲热得不得了,说笑成一团。从此张医生成了我家的常客,一来我的病实在多,有个熟人毕竟不慌; 二来这老师学生同属于热情开朗型,投缘得很,不久就从师生上升成干妈干女般亲近了。

张姨的夫君是她的表哥,长得雪白文雅,仪表堂堂,年长我父亲十多岁,在南京大学做教授,我叫他纪伯伯。我慢慢长大了,我们两家依然来往。后来父亲要去加拿大做访问学者,临走时张姨的先生给父亲了一封短信,托父亲转交给他当年在中央大学的同窗好友。好友长年定居加国,纪伯伯告诉父亲去了可以同他联系。

从父亲后来的照片和来信中我们得知,纪伯伯的这位同学住在安省的小城伦敦,在著名的西安大略大学任教。他邀请父亲去家中做客,非常热情。

几年后,纪伯伯的同学夫妇终于踏上回国之旅。他们同纪伯伯家相聚后也来我家探访。他们的爽朗给我留下印象。记得他们说乘公共汽车好开心,跟自己同胞挤在一起东倒西歪好开心。他们的三个孩子全部国外长大,外嫁外娶,他们却保留着深深的中国烙印,割舍不下。在我们送他们步行去车站的路上,路过我家附近的总统府,这位伯伯突然有些感慨,他说,当年他们中央大学的学生示威就走到这里。他因为个子高,被推为前排扛大旗的。他又指着路边半人高的消火栓说,宪警就是用这个接上高压水龙冲击他们的。他说起从前没有半点愤慨或激昂,而是带着温和的自嘲解释: 那时真是肚子饿,想吃饱饭才好读书,就是这么单纯的想法。

这位伯伯在49年之前就考上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之后移民加拿大,大半生完全远离了和中国有关的所有风雨运动。

如果我不想起这位伯伯,齐邦媛先生笔下的学生运动所引触给我的反感,可能比作者更无不及。我的审美和齐先生非常接近,我爱那些可以被称为"温和洁净"的人。但是在接触到真实的个体后,我才知道,对于我不钟情的轰轰烈烈,并不能一概用左倾,盲目,投机,血性来简单论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被某个组织所利用操纵,也有人只是单纯地期望通过诉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世界变得更公义而已。

在人最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是应该扛起天下的大任,走在激进的前列,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是在知识的海洋寂寞地搏击,在学习和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自我完善,在成为优秀个体的同时为世界发光, 我曾经和齐先生一样有着清晰的答案。现在反倒不太肯定了。毕竟人类的蹒跚前行中所有向文明靠近的努力和得着也不都是靠独善其身而后从天而降的恩赐,很多时候是那些"Brave Hearts"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和勇气。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最本真,最单纯的诉求是在推动历史向前,而不是愚蠢的冲动,可能导致误入歧途,殃及池鱼,停滞倒退?我们怎么知道何时该投入,何时该远离?我们能否预见怎样的光景该勇敢,怎样的光景当忍耐?我越发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的政治真空,选择远离也是一种政治。即使你坚持不碰政治,政治也会找到你纠缠。Rachel的丈夫Mark曾经告诉我:"思韵,我们英语里有种说法,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注定无法逃脱,一个是死亡,一个是政治!"齐先生倡导文学的去政治化,其实她的"巨流河"里流淌着老人分明的政治理念,只是她不愿使用"政治"一词。我的结论是,即使我们一心远离政治,也不能没有政治的智慧。政治的智慧需要积累,这漫长的积累来自我们求问上苍时的谦卑,来自我们悲悯的情怀,来自我们不妥协的审美,来自我们阅读前人故事时流过的眼泪。齐先生终生的不断选择,都展现了她的智慧。

大浪淘沙,在时代风云面前,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都是一念之差。假如奉系新军当初趟过了巨流河,假如民国的奋兴没有被日侵打断,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那么后来中国的走向和千万人的命运都会不同。但是历史不允许假如,也不会改写重来。我们甚至不能断言所有的悲怆不带有宿命的必然。

"巨流河"这部书,带给我的,应该是思考多过眼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今天有一点空,我想过来告诉如蓝,我非常喜欢你的《巨流河》读后感。我更加高兴的是,你对政治和对左派的感悟和我是一样的。齐老师并不是政治的局外人。她的父亲就是政坛人物,她自己的一生也从始至终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她对于文学“去政治化”的努力,正说明了她的投入而不是远离。

政治是什么呢?我到了这个民主社会才深深地感觉到,政治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政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对于中国的左派,我也有着从反感到惋惜再到愿意去了解,接纳和钦佩的态度改变。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情怀和热血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并不就一定高尚过热心的投入,只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前者也恰好躲过了不得不出卖灵魂的许多时刻。

我很高兴你和我是一样的。我们也许做不了勇士,但是我们都不会冷漠。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刚读完了全书,再来交流一下。同意你说的大陆能出版这部作品已然是不小的进步。希望会越来越好。整部书我最爱的是战乱中坚持办学坚持读书的部分。陈伯芩是我因读这本书才得以认识的大英雄。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写写,欢迎你加入讨论。我认为"巨流河"并非是单纯描写日本侵略下苦难中国的书。齐邦媛在后来的采访中说了,她要说出抗日真相,不让百万生命怨死。她说对闻一多这样的激进人物很失望。她说,台湾不大,但天地不小,可以说真话。她说她在台湾有很正面的人生。这清楚地表达了她的立场。
这样的书,能在大陆出版,哪怕有删减,我认为都是极大的社会进步。中国真的还是进步了!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刚读完学潮部分,赶紧回来读你的文章。喜欢你对于学潮的思考。我在读到这部分的时候也是想如果让我的爷爷来回忆这一段历史一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这也正是这样的回忆录的价值。能够让我们看到历史的不同面孔。这本书也时时让我想起当初读《大江大海》的心情。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看到如蓝在写《巨流河》我真是好惊喜!那天在工作中间就抽空写了几句想贴上来,但是还没写完就又去瞎忙了 :)先给如蓝拜个晚年!也问候这里所有新老朋友,特别是喜欢《巨流河》的同好们!看到有更多的朋友知道这本书,喜欢这本书,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阅读理解思考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不同意拍成电影呢,广义来看很多人都会受益的。。。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Astrologer 07:你的感动和我一样,"巨流河"里的爱情值得单独书写一个评说篇章。我想试试看。

好书里面可以吸取的很多,作者学文,但并不追逐华丽的文字,全是平静里涌动的真情。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yy56: 你的话让我深深地感动。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局限。这局限既来自我的原生家庭(家庭养育了我,栽培了我,但也给我打上了小我的烙印),也得缘于我走过的路(我们在选择中权衡,最后走的路只有一条,所以其他错过的路上的风景和体悟注定失去),更在于上帝造人之初已把某种局限悄悄打入我的生命密码。我不期待自己做大事,但我会用心去生活,然后记录之。我想这份真心就是对你这样的好网友的不辜负吧!
Astrologer0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宁宁的“最有骨气的中国--《巨流河》读后感”读完了,对她出众的文笔及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佩服不已。真是一篇精彩的导读,我一定要找这本书来看。

那个时代的中国精英在宁宁笔下已是万分精彩(我相信她一定受到了齐老师原作的感染), 朴实,爱国,坚毅,勇敢,良心,骨气。。。。。。 这些看似溢美之词用在他们身上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们经历的艰辛岁月是生活在当代富足环境中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与忍受的。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是那样大气的迎接命运的安排,无论是战场牺牲或接受命运捉弄,晚年悲惨结局,还是像齐老师一样平静的度过人生的晚年但却自觉地记录历史上这些有骨气的生命,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谈谈对老一辈对爱情的理解。宁宁文字中这些话语最能表达青年张大飞对齐邦媛的爱情:“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些年来我们走着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秋天驻防桂林时,在礼拜堂认识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学老师,她到云南来找我,圣诞节和我在驻地结婚。。。。请你委婉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因为我能理解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所爱的人才会怀有这种真正称的上无私的感情。做了母亲后,我完全理解这种情感。

一本好书会带给读者无穷尽的精神财富,自我教育从此开始。
山韭菜 回复 悄悄话 惭愧,没有读过。2017 一定恶补。祝新春愉快!
百花苑主 回复 悄悄话 赞成思韵的观点,远离政治是一些人的选择,投身政治扛起民族存亡的大旗是另一些人的选择。聪明的人,保全了自身,但不一定是对民族有大用的人,就像杨振宁; 不聪明的人,牺牲了,可是却以死撑起了倒塌的家国,就如邓稼轩。眼界不同,情怀就不同。选择上是没有对错之分,却有高下之别。

记得杨靖宇将军的东北联军打得只剩他一个人之时,一个即将做叛徒的贴身警卫员劝他投降,说日本人不杀投降的人。他说,人人都投降了,中国也就不存在了。

面对异族侵略,女人可以贪图文学的美好纯净而逃入象牙塔之中,但男人却必须面对侵略者的刺刀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一个民族,女人可以无血性地屈服,但若男人也无血性,整个民族就完了。

xiaofengjiayuan 回复 悄悄话 ...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xiaofengjiayuan 回复 悄悄话 .....很多时候是那些"Brave Hearts"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和勇气....your block in in my favorite and come here once in a while to check, another good article :)


yy5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看了你和大家的对话,我突然对你的笔名感兴趣,

思本是无韵的,而你的却有蓝色的韵,

蓝是三原色中光谱最短的,它的波长(约470-440纳米)当太阳光穿透湖水时,如果湖水纯净到几乎不含矿物质,那么湖里的水分子吸收了所有其他的光谱色,蓝色光谱最短,反射到湖里,形成一种特别的震撼的深钴蓝色。就像俄勒冈州的火口湖公园(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里的水

也许有一天,你的思韵纯化到了可以充分表现出你自己时,也会震撼别人。

努力读书,体验生活,忠实自己的写,我等着这份震撼。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strologer07' 的评论 : Astrologer07:我怎么会生气呢?我们说的是同一回事呀!正因为政治免不了"黑厚"的一面,为了保全我们看重的人性里的"真善美",我们才不能天真随性,而是要学会洞察。这洞察力就是我理解的"政治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远离。

这智慧告诉我们现实的无奈,有时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智慧也告诉我们,有时即使是最仁义最正当的抗争,在特定的复杂形势下,也可能带来最适得其反的结果。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觉晓你说出了我的观点。许多人说"巨流河"前半部分更精彩,其实他们还没理解台湾在作者胸中的地位。

我佩服你的心定,还有随身拿本书做"镇静剂"的好习惯,你这是要养生长寿的节奏啊!

再谢良辰美景,你介绍的书我稍查了一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兴趣。
Astrologer07 回复 悄悄话 思韵:

《 巨流河》这部鸿篇巨作,我也是从宁宁的读后感中了解到一二。宁宁对这部作品的虔诚和崇拜从她的字里行间清晰地表现出来,很受感动。心中非常感恩城里有这么多追求优秀中华人文的博主将这部作品介绍给更多的读者。我至今还没读完她的读后感,也要一遍一遍的品味。有机会也一定找这部书来读,进行自我教育,希望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想与感受。

你对这部作品的思考很有意义,谢谢!我想你也喜欢读者对你的文章有所思索,我可否在这里谈谈自己对“政治”的看法,如有不妥,也请你指正。思想的交锋与与之产生的火花你一定是喜欢的,就像的你名字一样。

齐邦媛先生坚持对自己热爱的文学去政治化,我想应该与她苦难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在我的印象中,政治这两个字也全是与诸如“阴谋”,“狡诈”,“虚伪”,“丑恶”等等负面的词汇相关的。但是我并不否认它是一个Powerful的东西,它的强大和经历它之后的后果书写了人类的发展史。人确实需要学习政治的智慧,以应付人生的大风大浪。但是假如在某个关键时刻需要我在政治与人性的真善美之间做出选择,我仍然会选择择后者。象齐老师这样的前辈经历了那么多人生风雨,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远离政治,这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的。这不是逃避,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人的理智,人的智慧,人性的光辉。

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人最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是应该扛起天下的大任,走在激进的前列,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是在知识的海洋寂寞地搏击,在学习和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自我完善,在成为优秀个体的同时为世界发光, 我曾经和齐先生一样有着清晰的答案。现在反倒不太肯定了。毕竟人类的蹒跚前行中所有向文明靠近的努力和得着也不都是靠独善其身而后从天而降的恩赐,很多时候是那些"Brave Hearts"点燃了我们的激情和勇气。” 我倒觉得其实不必周密思考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那关键的一刹那,绝大部分人都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的,思考太多人就活得退步了。无论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堪的年代还是看似平淡生活的今天,当年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与今日为了国家的强大走上街头游行的大众没有本质的区别,内在的驱动力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与未来的追求和随之产生的挣扎与拼搏。尽管会有牺牲与代价,可是如果返回头来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们是否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你的文章总是为大家带来思索,又穿插有意思的小故事,特别接地气。:) 语言醇厚温暖,读起来就是津津有味,适合在下午茶时光阅览。哈哈,这样说你不生气吧?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思韵,原来你读的是国内版本,我是要急的。这就好比齐先生的思想被挖走了一块,不完整了。齐先生是外省人,但是为什么对台湾那么爱。如果你读完整版,一定有更深理解。我没有读简版,但是,当我读完原版,我知道什么会被删去。
我在这里的图书馆读了一些台港书,都是竖版繁体字。
美景良辰 回复 悄悄话 同推南渡北归。在喜马拉雅听书软件上可以搜到,作者参考了很多回忆录,讲述胡适等一代知识分子从民国到49后在海峡两岸的命运。解放后那些留下来的人一个个悲惨的死去,听得我简直要抑郁了。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正在读这本。等读完之后再来交流!
思韵如蓝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觉晓和良辰美景的阅读推荐,我一定找了来读。觉晓肯定会跟我急,因为我还是习惯读横排简体字的书,而觉晓以为应该读原版。:)这一习惯虽小,却也反映了我生性里的浮躁。

大家的观点跟我相近,甚得安慰。尤其是荔枝和洋葱,杜鹃,yy56,海尾归,留言里做了更好的补充。

菲儿,波波,小C,书值得一读。我这篇有点硬,讲思辨,下篇要写我对作者"静水流深"的男女感情的理解,会有隽永里的情深。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思韵,我在读的一套三册是《南渡北归》,每章注释有几页,我读起来特别慢了,2011年优秀图书。是国内作者,但是现在引用的材料比较全,海峡两岸的,蒋介石日记,胡适日记,傅斯年全集,等等。
齐邦媛是文字很美,读西方文学的她写中文真的让人可以一读再读的。
cxy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一个人不管参不参与政治,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和信仰。
+1
洋葱炒鸡蛋 回复 悄悄话 我以为齐先生一直是热切的关心政治的,所以才有在教育上力求去除政治化带来的偏解。
一个人对社会或者生活有理解和坚持,就一定会进入政治的范围,例如投票。政治人物挥一下手,可以带出一阵狂风巨浪,而小民则靠各自发声来积沙成塔,展示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否则,民主是什么?
所有的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为了今天和未来。
我有位朋友,六四清场时在,他的朋友中弹身亡,每年他去纪念,也有很多反思。可惜我不能写他的故事,因为他的身份问题。 各个阶层,各个背景的人,都必须有发声的机会和必要,才会有成熟的“平民潮”,学潮的孩子们,负担太重,期望太高,所以历以伤害收场。我无比敬重他和她们的热忱和使命感。 谢谢思韵好文分享。
美景良辰 回复 悄悄话 同时推荐台湾王鼎均先生的王鼎均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怒目少年: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
文学江湖: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勤思有益,谢谢分享。
巨流河是一本我读了再读的书,原因不光是父母亲历那段铁血的时代,本人年轻的人生也因为父母/时代产生共鸣。君子可以不立于危墙之下,但逃离的遗憾,有的时候会让你产生投奔怒海,女娲补天的冲动!
不是吗?
yy56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人不管参不参与政治,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念和信仰。

其实读一本书不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的感想也会不同

喜欢你的既有故事又有哲理的书评,
荔枝100 回复 悄悄话 我正在期待你的《巨流河》读后感,这就出来了 -- 大气的文字、典型的“思韵牌”严肃思考。

特别欣赏你最后对“政治”的态度总结,人不是孤岛,政治无处不在,自从六四,我对学生运动和群众运动刮目相看。积累政治智慧,就是很多人爱读历史书籍的最大动力之一。

这部书也在我的读书单上,但因为你和水沫的博客,我把它提前了,这个热闹一定要赶。



波城冬日 回复 悄悄话 思韵哲人也, 俺以前读到一半弃文的,实在没有政治热情和思考细胞,现在去面壁! 哈哈!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智慧人有哀恸,也不嚎啕。" 至理名言。确实, 我们每个人都脱离不了政治,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政治理念和观点, 有时觉得这是人的幸运, 也是人的悲哀。读了你和水沫的书评, 决定重新读这本书。但是, 有时候又很怕读一些承载了岁月沧桑, 与人生无奈的书, 害怕那种心灵为之滴血的沉重。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思韵这篇思考的好,读完了。我们现在的幸运,是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的不同信仰的书,了解台湾的知识分子和民众。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提到的洄澜相逢巨流河,是巨流河的前世今生了。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我还没有细读你的这篇,我还建议你读洄澜相逢巨流河(书名号打不出,抱歉)。我今天读到胡适先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也是温和派,北大最后演讲被学生起哄。他的主张是“易卜生主义”,“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但是当抗日风云再起,胡适先生改变了看法。还有五四学潮,当时杜威在广州,也是觉得学生在打架一般,给女儿写信提到,但当他到了北京,看见真正的五四,刮目相看了。
学生运动不能单一的划分,需要有青年站出来,也需要有保持国家实力的栋梁之才。这就是为什么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无可取代的丰碑。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没读过呀,真是太没文化了,回头补课去。:)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