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是4250部队的

(2020-11-30 07:51:21) 下一个

文化大革命高潮期间的1968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有江苏西伯利亚之称的穷乡僻壤滨海县。刚分配到那里的大学生们,都住在招待所里。某日我们接到通知去县革命委员会的会计室,领取第一个月工资。回到招待所,来自不同高校的臭老九们聚在一起,各自把紧紧攥在手里的人民币42.50元,数了一遍又一遍。生平第一次领到工资,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个大学生冷不丁冒了句:“从今后我们就是4250部队的啦!”其他人纷纷附和,而由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也应声说:“那我们就是2950部队的啦!”原来中专毕业生的工资是每月29.50元。从此以后,这个4250部队与2950部队的番号,就不胫而走,成了我们这些大学生与中专生对自己的幽默称呼。

为什么我们要给自己起个部队番号呢?当时解放军的番号是四位数,例如以毛泽东的禁卫军而闻名的中央警卫团,番号是8341部队。文革时毛泽东发布最高指示,要全国都学习解放军。我们给自己起个部队番号,也算是学习解放军吧?

时隔不久,分配到其他地方的同学来信,说也领到了工资,大都与我们相同,有的却比我们高。有人不明就里去会计室询问,才知道同样的级别,在不同地区的工资是不同的。当时以各地的自然条件、物价水平、生活费用水平以及交通状况,由低到高分为11类工资区以1类地区为基准,每高一类,工资增加大约3%。南京、杭州、武汉为4类地区,北京、天津、沈阳为6类地区,上海、西安为8类地区,而西宁则属11类地区。滨海县属3类地区,工资当然比大城市低得多。

我被分配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才知道工人们的工资比我们还要低。他们作为学徒工进厂时,每个月只拿18元工资,转正后也不过二十多元钱。文革期间工资冻结,更没有奖金,他们这点点工资一拿就是好几年。我们这些“受教育者”的工资,反而比“教育者”高,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被工人们称为“小富翁”,不过时间长了,发现工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我们差不多。工人们家在农村,有自留地种菜,还养鸡,每次回家都带来不少吃的;而我们这些4250部队的,需要任何东西都得花钱买。

我们当年这点工资,如今看来实在太低。不过那时候既没有旅游,也没有高档家具,娱乐只限于每月看次电影。当时最大的开支就是一日三餐,而食物价格相对低廉。1960年代我们那里每斤大米0.13元,鸡蛋5分钱一个,每斤猪肉0.64元,白菜每斤只要2分钱,到饭店吃碗阳春面只要1角钱,牛肉面也只要3角钱。到了1970年代物价略有上升,每斤大米也不过0.15元,每斤猪肉0.70元。我们4250部队的这批人,陆续结婚生儿育女,因为生活简单,还勉强能应付。

按规定,42元5角是大学毕业后的临时工资,一年实习期满就该转正。可是由于文革,我们这批大学生竟在4250部队服役了九年之久,直到毛泽东死了,文革结束我们才得以转正。在行政部门级别定为22级科员;在部队是正排级;我在工厂则定为技术员。更重要的是工资也得以调升,不过同样大学毕业,转正后的月薪还是有地区差别,8类地区如上海为65元,6类地区如北京为62元,4类地区如南京为58元,而我在3类地区只有51元。

改革开放后,这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11类工资区被破除,工资节节上升。我们当年自称4250部队,其实是以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来计量的,即只有4250分。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翻了百倍,达到4250元的比比皆是,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4250部队。当然随着工资的提高,半个世纪来物价也水涨船高,翻了几十倍甚至百倍。我们当年每个月那点菲薄工资,现在恐怕只够吃一碗牛肉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